郭秀芳 (哈爾濱廣播電視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理論研究·
基于電子商務的黑龍江省糧食物流研究
郭秀芳 (哈爾濱廣播電視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1)
現代糧食物流是指以滿足顧客需求為目標,運用現代化的物流手段,整合區域農業物流資源,對農資、農產品等實體、相關服務及信息,從供應源到消費源所進行的組織、控制與管理。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包括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等一系列要求。發展現代糧食物流對黑龍江省的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對于糧食流通過程中高昂的物流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糧食流通企業規模較小,多數企業只承擔著糧食物流過程中的儲存和裝卸功能;同時市場需求主體缺乏直接采購原糧和銷售成本糧的能力,中間環節過多,供應鏈上各個主體都是利益個體,導致物流成本過高。通過減少流通環節,提供專業化的農業物流服務,減少農業生產和流通的盲目性,保證農業生產資料的質量,減少農產品的損耗,提高農產品流通速度,降低農業物流成本。
黑龍江省農民收入的61.6%來源于種植業,農業勞動生產率只相當于社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這是農民主要靠農業難以保持收入增長的關鍵所在。農業物流的競爭和流通環節的減少能夠降低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價格。同時,新的就業也會增加一部分農民的收入。最主要的是,現代糧食物流創造了時間價值和場所價值,尤其是加工附加價值,能夠促進農業管理和成本核算,為農民創造合理的利潤。與物流相伴的資金周轉速度的加快降低了農民的資金占用成本。從成本和效益兩個角度看,發展現代糧食物流將增加農民的收入。
黑龍江省農民就業不足,城鎮化進程明顯滯后,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體制未從根本上發生改變。農村人口非農化和城鎮化進展緩慢,農民比重過大,導致農業相對生產率過低。全省農村勞動力929萬個,常年剩余勞動力440萬個,如果再加上農民半年閑的剩余時間,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更多了。農村存在著大量剩余勞動力,失業及隱性失業現象嚴重。發展現代糧食物流,有利于農村新的社會分工形成,有利于開辟新的就業門路,如配送、維修、市場調研等都是新的就業增長點。這對于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的解決將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保持農村的安定局面。
現代糧食物流的發展,能夠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增強科技應用與推廣,提高黑龍江省農民收入水平、文明程度,加快農村信息化步伐,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勞動力結構和人口布局,進而促進新型農民的形成,縮小城鄉差別,加快農村城鎮化的進程。
黑龍江糧食物流市場缺少統一、有效的運行機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糧食物流市場的無序化運作,并且運作手段也遠遠落后于市場經濟發展對糧食物流不斷提高規范運作和科技含量的要求,不能與社會大物流融為一體,致使其不能與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并重。根據糧食商品率情況,黑龍江省年糧食總產量在900億斤左右,商品率高達80%。近些年由于全國糧食供求長期處于局部、相對過剩狀態,糧食企業順價銷售的難度加大,致使全省糧食庫存逐年遞增,給糧食生產和流通帶來諸多問題;大庫存量造成糧食陳化降等、損失浪費嚴重、財政包袱沉重、新糧接收困難等一系列問題,糧食物流任重道遠。其中存在如下問題:
(1)政府各部門對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限制過多,很難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黑龍江省作為糧食主產區和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受國家糧食政策的影響,糧食購銷企業的主要任務是承擔糧食儲備,因此糧食購銷企業的市場化程度較低,經營機制不完善,經營觀念落后,現代的企業制度也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使得糧食購銷企業不能適應市場要求搞好糧食物流和擴大對糧食物流的需求。
(2)黑龍江省現代物流起步較晚,全社會的物流觀念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對農業物流的認識更是模糊、片面。
技術問題是制約黑龍江農業物流發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為:運輸環節,各種運輸方式銜接不配套,裝卸自動化水平低,智能化運輸設備和專用工具嚴重不足,網絡管理的高新技術應用少;倉儲環節,現代化恒溫倉儲技術、庫存控制技術普及率較低,檢測技術較落后;加工環節,技術含量低,深、精加工產品少,轉化能力差,高壓、微波、超臨界提取、冷凍關聯、微膠囊、膜分離等技術應用少;保鮮環節,傳統技術使用多,冰溫氣調保鮮、減壓保鮮等新技術應用少;信息處理環節,過程控制自動化和綜合業務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視頻、衛星定位、射頻、條碼識別、傳感等技術還沒有普遍應用,農業物流信息系統的開發相對滯后。
(1)多數企業只能簡單地提供運輸、倉儲和初加工服務,需求預測、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務、庫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農業物流增值服務,尤其是物流方案設計以及全程物流服務等更高層次的物流服務還沒有全面展開。
(2)組織規模較小,缺乏必要的競爭力,網絡化的經營組織尚未形成。
(3)多數糧食物流服務企業缺乏必要的服務規范和內部管理規程,社會化、專業化程度低,經營管理粗放,很難提供規范化的物流服務,農業物流整體效益較差。糧食物流仍處在自由發展階段,現有糧食物流設施被各企業分散占有,閑置浪費現象突出,不能形成合力,缺少糧食物流的龍頭企業。糧食購銷企業的專業化和集約化程度低,無法達到規模經濟的需要。黑龍江省現有骨干國有糧食購銷企業269個,因各種原因糧食倉儲資源沒有按市場的要求進行徹底的整合,造成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力量分散、粗放經營。目前,黑龍江省的國有糧食企業大都建立了自己的倉庫、車隊,大而全、小也全,重復建設嚴重,自備倉儲和運輸設施利用率低,糧食銷售呈現多頭、無序和 “散打”局面;受行業局限和區域分割的影響,糧食企業封閉運營,與相關行業缺乏協作;糧食物流主體還主要是由購銷主體來完成,第三方物流還處在初創和試運行階段。
目前,黑龍江省物流教育和研究尚處于較落后水平,短期內農業物流從業人員的素質還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人才短缺,特別是對農村、農業、農產品特點有深刻了解,又能夠將其運用到農業物流管理中的高素質人才的短缺,已成為制約農業物流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推動黑龍江省糧食現代物流業快速穩步發展。具體有以下幾點:
(1)深化糧食企業體制改革,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市場主體。按市場經濟規律要求,加快現有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的步伐,大力推行現代企業制度,使糧食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減少和取消政府各部門對糧食購銷企業的限制,這是激發糧食購銷企業參與糧食物流積極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根本措施。
(2)組建大型糧食物流中心,提高糧食物流企業市場競爭力,實現規模效益。一是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積極培育糧食現代物流企業。二是將與物流中心相關的糧食生產商、收儲商、加工商、運營商和經銷商協調組織起來,建立一個利益相關的糧食物流營銷網絡。
(1)合理調整糧食購銷企業布局,切實增加糧食中轉庫數量,以適應糧食配送的需要。糧食購銷企業布局,是及時、安全、經濟地組織糧食物流的基礎和前提。
(2)健全糧食購銷企業基礎設施,完善糧食物流功能。主要是增加散糧自動裝卸設備和專用運輸工具,做到從糧食散儲、中轉庫裝卸到車站碼頭進出有一系列環節的設施配套;從長期發展看,應適當開展糧食集裝運輸。
信息技術是現代糧食物流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技術保障。黑龍江省可以以糧油中心批發市場 “三網一庫”項目為平臺,不斷完善軟硬件設施,健全糧食現代物流信息網絡。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美聯邦政府建立了以服務社會為目標的、資料齊全的糧食統計信息網絡,隨時采集,定期發布,指導農民和糧食企業的生產和貿易活動。同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BOT)糧食期貨市場的價格導向和交易指導,對美國糧食生產和物流的實物流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穩定劑作用。在以上公共信息平臺的基礎上,糧食物流企業建立了自成體系的物流管理信息平臺,用于糧食物流的計劃、采購、倉儲、運輸等各項業務活動,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盈利能力,控制經營風險。
有關專家分析,黑龍江省應該盡早建立信息平臺系統。目前黑龍江省通訊、廣電、計算機等信息網絡已形成規模。基本建成了以國家公用網為主體、專用網為輔助的信息化網絡結構,建成了以ATM交換為依托的高速率、大容量、安全可靠、覆蓋全省城鄉的寬帶互聯網,已經建成了電子商務CA認證系統,成為全國6個電子商務技術支撐中心之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為黑龍江省現代物流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引進糧食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糧食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和通訊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區域內農業物流作業、物流過程和物流管理的相關信息進行采集、分類、篩選、儲存、分析、評價、反饋、發布、管理和控制的通用信息交換平臺,其功能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提高對用戶需求和農業物流服務的響應性;保證農產品運輸的快速、可靠、準時;提高運行效率、降低糧食庫存和管理成本;整合物流資源,使糧食物流資源配置更合理、更優化;提高相關管理部門工作的協同性、決策的科學性;強化政府對糧食物流市場的宏觀管理和調控能力。為此,糧食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應該具有實現以下功能的模塊 (圖1)。
如圖l所示,系統主要由門戶網站、訂單管理子系統、運輸管理子系統、倉儲管理子系統、決策支持子系統、平臺維護管理子系統以及接口系統組成。

圖1 糧食物流管理信息系統
(1)門戶網站。由于該系統是基于Internet的,其主要功能子模塊包括3個。
①農業要聞、熱點和政策法規。使用戶及時了解發生在國內外農業領域的重大事件;介紹一些當前的農業熱點問題 (包括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信息化等);農產品適時價格信息匯集與發布;某些農產品品牌的特色;國內外貿易動態跟蹤。另外,用戶還可以及時迅速地查閱有關國內外農業政策法規,了解當前農業有關的政策方針內容與背景,分析發展方向與趨勢。
②動態和實時地提供糧食物流全過程的指導。糧食物流包括糧食從種苗培育到大田管理、產品加工直至流通、市場銷售等所有環節和整個流程,具體環節有農業產前環節 (信息指導、產品規劃等)、農業產中環節 (田間管理、農用物資、肥料業等)、農業產后加工環節 (品級分類、商品加工、包裝加工、儲存加工、食品加工等)、農產品流通環節 (渠道規劃、網點布局等)和農產品消費環節 (消費引導、營銷策略等)。我們可以事先把相關的資料以文字、聲音或圖像的形式放到網站上,供農業生產者瀏覽或播放,主要針對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具有共性的問題提供幫助,而對于某些生產者遇到的個別問題,可以在論壇中給予更好的解答。
③交流場所——論壇。在這里,農業生產者可以發布自己的產品信息,或者對自己遇到的問題進行請教、討論,也可以同他人分享其經驗;同時聘請一些農業專家,對生產者的問題進行答復;把論壇按照農產品的種類分為若干個專題區,就專門的問題進行交流和討論。
(2)訂單管理子系統。要實行訂單作業,首先要有一個農業物流信譽保障體系,對農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供應人、承銷人和零售商等的信譽進行備案,并在以后的作業過程中逐步完善。客戶可以通過傳統的郵件等書面方式或電子郵件下達訂單,然后處理人員將郵件內容上傳到農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由系統進行后續的倉儲或運輸方面的業務執行安排,或者也可以從門戶網站上的訂單下達窗口將數據寫入農產品物流中心為客戶專設的信息錄入頁面,再由物流中心的單據處理人員定時下載訂單信息,并上傳到農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中進行后續處理。農產品或生產資料等的訂單信息錄入后,還要進行訂單資料查核與確認,進行庫存分配,并生成詳細的取貨清單,包括農產品及生產資料等的種類、數量、相應的到貨時間、揀貨、分配、派車等。
(3)運輸管理子系統。 “新鮮”是農產品的生命和價值所在,因此要求很高的運輸效率。糧食本身的這些特點,決定了要采用不同的車輛對不同的糧食進行運輸,所以要對不同的車輛及運輸任務進行合理的搭配,運輸子系統綜合運用GPS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及時跟蹤農產品的運輸狀況并得到反饋信息,通過對糧食運輸成本和時間要求的分析比較,優化農產品運輸路線以便控制運輸成本和時間,并能夠快速反應。它包括了糧食運輸任務產生、運輸調度、運輸過程管理/查詢、運輸資源管理、運輸費用結算5個功能模塊。
(4)倉儲管理子系統。糧食生產季節性較強,而且有地域性的特點。所以庫存能力既要有伸縮性,又要避免資源的浪費。倉儲管理系統不僅要滿足現有的倉儲要求,還要有 “預見”能力,從而為即將到來的農產品倉儲高峰做好充分的準備。另外,倉儲管理系統可以更好地協調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和消費的日常性之間的矛盾,在生產和消費之間起到緩沖的作用。倉儲管理子系統包括農產品或農業生產資料入庫信息管理、出庫信息管理、庫位資源管理、堆存費用及其他費用管理、單證管理以及流程監控、報表管理、檔案維護,并提供計算機輔助決策,對即將達到或超過上下限庫存量范圍的不同程度進行分級預警。
(5)決策支持子系統。在糧食物流管理信息系統中,所有的客戶訂單、農產品及農業生產資料的庫存變化、運輸車輛調配情況、人員使用情況、成本費用支出情況因為需要以單據的形式落實,而被強制在系統中隨時更新。因此系統中存儲著相當完整的業務相關數據。統計和分析這些豐富的業務數據,可以很好地分析和指導農業生產和經營。糧食物流信息決策支持子系統提供一些分析方法,如統計分析方法、線性或非線性優化方法、智能計算方法等,而且還可以用可視化技術實現數據作圖 (如柱狀圖、線形圖等),以不同的視圖進行資源信息的比較分析,使分析結果直觀、明了。
(6)平臺維護管理系統。負責管理信息系統的日常運行和維護、網絡檢測、防火墻、安全驗證等。為保證系統的穩定運行,要注意建立系統的預警機制。
(7)接口系統。主要完成各種子系統之間以及系統與其他系統之間的數據融合,包括與GIS地理信息系統的接口、與GPS衛星定位系統的數據接口、與條頻器的數據接口等。
借鑒發達國家的現代物流發展經驗,由政府部門搭建好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做好物流基礎設施工作,企業廣泛運用計算機技術以及通信技術提高自身的運輸效率和服務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將規模做大做強,已經成為我國糧食物流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1] 韋恒,李友華.黑龍江省糧食物流發展問題研究[J].現代物流,2003(12):12-15.
[2] 楊君,胡亞民.淺談現代糧食物流的改革和電子商務的運用[J].糧食流通技術,2004(1):25-27.
[3] 丁一.建立東北地區智能化糧食物流體系[J].糧食物流,2005(4):35-37.
[4] 李艷霞,趙慶禎.農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研究[J].農業系統科學與綜合研究,2006(8):205-207,211.
[5] 林吉雙,趙春玲.黑龍江省糧食物流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發展研究,2005(4):106-109.
The Research on Grain Logistics of Heilongjiang Based on Electronic Commerce
GUO Xiu-fang (Harbin Radio&TV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今后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而為了使農民收入較快增加還應立足于提高農業競爭力。實踐證明,將現代物流與農業結合,通過利用現代物流理念及技術,加強對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的管理,能夠達到提高農業競爭力、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發展現代農業物流,是現階段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有效途徑。
現代糧食物流;電子商務;農民增收;農業競爭力
The Fifth Plenum of the 17thCPC Central Committee proposed the following as the major target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xt five years:universally raise people's incomes at a relatively fast pace.And to make the famers'incomes rise at a relatively fast pace,we should keep on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e.The practice proved that combine the modern logistics with agriculture that can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e,promote country economy and increase famers'incomes by using the logistics idea and technology and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e-production,production and after production.To develop modern agricultural logistic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this period.
modern grain logistics;electronic commerce;farmers'incomes;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e
F304.3
A
2010-11-19
郭秀芳(1980-),女, 黑龍江龍江人,哈爾濱廣播電視大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管理。
1002-3100(2011)03-00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