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繼明 賴 斌
A型旅游職業人才立體培養模式實踐探索
□賀繼明 賴 斌
A型旅游人才立體培養模式是高等旅游職業教育實踐中凝練的一種“能力加素質”的復合人才培養模式,是政企校三方融合,集團化辦學捆綁人才培養手段的系統發展機制,旨在以就業創業為導向,耦合工作過程系統化職業訓練和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兩大人才培養支柱,實現旅游院校為地方經濟服務和一流旅游人才培養的雙贏。以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的實踐為例,探討了ATT(A Tourism Talent)培養的具體做法。
A型;ATT旅游職業人才;立體培養模式
旅游職業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必須盡快實現教育模式由學科教育向職業教育的轉變。積極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培養與旅游業發展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1]。如何構建既具有高技能,高就業適應能力,又具備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素養的現代旅游職業人才培養模式?近年來,涌現了大量有效的模式探討[2],張雪麗(2007)探討了校企合作背景下的ACR旅游專業人才培養實習管理模式[3],代表了以產學合作為突破口的一類人才培養模式;黃繼元(2003)認為高職旅游人才培養必須大力推進素質教育,與國際化接軌等[4]。但是,現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在于,或者強調了工作過程的純技能化要求,或者強調了產學合作、國際合作和學科體系的某個方面,沒有形成培養立體的旅游職業人才的系統框架。本文提出的A模式,立足于從形式到內涵全面詮釋旅游職業人才的立體培養框架模式,結合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的實踐,探討了ATT培養的具體做法和建設目標。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定位于耦合地方旅游產業經濟需求,培養實用型高等旅游職業人才,積極探索以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為抓手,大力推進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就業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近年來,逐步形成了A型旅游職業人才立體培養模式。
A型旅游人才立體培養模式的內涵:以服務地方旅游產業經濟和學生就業創業為兩大立足點,以聯動政企校集團化辦學為一條紐帶,捆綁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建設和大學生綜合素質養成習染兩大支柱,圍繞培養一流的立體型旅游職業“人”——ATT(A Tourism Talent)目標,夯實基礎,突出特色,追求卓越。(如圖1)
(一)A型旅游人才立體培養模式的兩個立足點
1.立足于服務地方旅游產業經濟。旅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特別是對于定位于培養立體型,“實用+適用+好用”為一體的旅游高等職業人才,更是要立足于地方旅游產業經濟發展的實際,耦合市場需求,為專業設置、社會服務、課程改革、科研創新等內涵建設提供可持續的原動力和根本依據。所以,學院緊緊圍繞學校提出的三維實踐模型,在服務企業、服務產業中服務專業。主要做法:

一是,圍繞地方旅游經濟發展現狀及趨勢設置專業。
目前,擁有酒店管理、導游、旅游管理、空中乘務、景區服務與管理、會展策劃與管理、休閑服務與管理、涉外旅游、旅游英語九個專業,在校學生1900人,全部與成都旅游產業鏈構成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其中,老專業突出了專業特色,如酒店管理與雅高酒店集團和洲際酒店集團等國際頂級的酒店集團建立訂單培養模式,導游突出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政務型導游特色;旅游管理在旅游市場營銷、旅行社經營管理和旅游電子商務方面具有比較優勢;空中乘務專業突出國際航空就業特色。同時,新專業又與新興的會展旅游、景區規劃管理、涉外旅游和休閑旅游發展趨勢相吻合。師生頂崗實習實踐和專業技術服務在“全域成都”的框架下妥善解決。
二是,從旅游市場需求中把握機會,創新校企合作模式,為人才培養服務。
學院始終把校企融通作為服務產業經濟,支撐教育教學的抓手,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如與雅高集團建立亞洲首家雅高學院,推出了雅高宜必思經理人才班(學員選送法國進修,回國擔任宜必思酒店經理,月薪不低于1.5萬)和災后宜必思勵志班(每年勵志金10萬元),與洲際酒店集團共建洲際全球第25家洲際英才培養學院,與意道旅游策劃咨詢公司共建意道旅游規劃工廠,被中國旅游報報道并轉載于國家旅游局網站。已經與九寨溝風景名勝管理局達成意向,擬創辦九寨溝品牌景區管理人才基地。
三是,基于產業應急需求,快速響應,實現災后旅游振興和教育教學雙服務。
5.12 地震以后,學院積極參與四川省旅游局災后評估,承擔四川省旅游協會災后課題,派專業教師到都江堰旅游局掛職,支持都江堰職中旅游專業重建,承擔成都文旅集團都江堰龍池旅游線路規劃與導游詞項目,承辦四川省旅游協會災后全省首場2009屆畢業生旅游專場雙選會。學生也深度參與災后旅游產業振興,首批到達建川博物館地震館承擔義務導游講解,延續一年;擔任奧運火炬成都傳遞禮儀隊,董靜波同學擔任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禮儀;《守望生命》獲得四川省教育廳大學生藝術節二等獎,等等。
四是,積極服務社會,承擔各級各類旅游行業職業培訓。
學院重視社會服務職能的體現,積極承擔企業和政府的社會人才培訓任務。如承擔成都市旅游局2006年導游年檢培訓,四川省勞動與社會保障廳“川妹子”酒店管理師資培訓班項目,四川省教育廳2009年中職旅游專業骨干教師培訓等項目;承擔和杏酒樓、四川康輝國際旅行社等企業員工培訓等等。
2.立足于服務大學生創業就業。大學生創業和就業始終是衡量旅游高職教育辦學質量的標桿,在歷年就業率保持在98%的基礎上,更加強調就業的質量,學生在校通過頻繁的頂崗實習和社會實踐積累了較多工作經驗,據MYCOS公司的權威調查數據,學生平均薪酬高于全國200元,求職成本低于全國200元。大力鼓勵學生創業,目前不僅在校內實訓中心開設了創業實訓店,而且已經延伸到真實的市場中,如已經與香港永安旅游集團簽訂“香港永安百萬旅游創業就業基金”,即將在成都開設旅行社社區連鎖門市店,以“1+2”的模式,即一名大學生加兩名中職學生開展創業型就業,屆時阿里巴巴成都運營中心也將加入此計劃。
(二)A型旅游人才立體培養模式的一條紐帶:聯動政企校,集團化辦學
學院堅持立足全域成都,以政府拉動,企業行動,學校主動的聯動政企校的理念,通過牽頭組建運營成都旅游職教集團,將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工作延伸到更加廣闊的辦學空間中,從而實現緊緊捆綁專業建設和學生工作的創新機制。典型事例如下:
2009年6月10日,由學院吸引了29家旅游中職學校,25家知名企業,以契約式聯盟的方式牽頭組建了成都旅游職業教育集團,該集團涉及旅游專業學生2萬人,包含成都三個圈層,公辦、民辦、重點、普通,以及災區的學校,也不乏成都文旅集團、雅高酒店集團、洲際酒店集團、香港永安旅游集團等知名企業,按照理事會為一體,旅游專業指導委員會和事業部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模式構建組織機構,全面實行“專業+產業+就業”聯動運行模式,形成“共建、共創、共享、共贏、共長”的契約式事業捆綁新機制。
2009年3月28日,學院與邛崍市人民政府簽訂市企校合作協議,在平樂古鎮實施“一店一名大學生”計劃,通過選拔優秀的旅游專業大學生到中小型旅游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和服務,以行為示范的方式帶動旅游企業相關人員服務技能的提升,并由集團派出專業教師指導旅游企業提升服務水平,傳播先進的觀念、先進的管理、先進的技術,提出合理化經營建議,全面提升中小型旅游企業的服務質量及經營管理水平。“一店一名大學生”項目既為旅游專業大學生提供了實習鍛煉和就業創業的機會,也可幫助中小型旅游企業轉變服務理念、規范服務行為、提升服務水平,助推全域成都經濟發展和旅游災后重建,實現政企校三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目標。2009年3月啟動“一店一名大學生”項目第一階段——“邛崍平樂古鎮擔任店長助理”,緊接著第二階段——“打造邛崍平樂古鎮特色餐飲一條街”也順利實現。2009年7月206名導游和旅游管理專業同學奔赴川北、川南、川東實施返鄉旅行社門店頂崗實習,深化和推進了“一店一名大學生”項目。
(三)A型旅游人才立體培養模式的兩根支柱
1.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建設。一是,圍繞工作崗位能力,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進行課程改革。
學院教學計劃完全破除學科化體系,強調從工作崗位核心能力要求出發,以課程模塊整合典型工作任務形成課程體系,強調理論和實踐并重,在制訂教學計劃過程中,老師到企業調研,企業到學校研討,共同參與制訂教學計劃,專任教師和企業行家一起研討課程教法,從而保證了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保證了課堂教學的實用性和適用性。
二是,校企融通,人員互聘,企業經營和學校教學雙實惠。
目前,學院擁有54名教職工,具有碩士、博士學歷學位教師60%,“雙師型”教師80%,其中不乏博士后、碩士研究生導師,四川省十佳導游、高級茶藝師、高級餐廳服務員、高級客房服務員等等。學院的專業技術老師被企業聘為專家,如高級規劃師,酒店管理顧問等,一批行業專家也被聘為學院教師,如四川康輝國際旅行社總經理周小丁、副總經理楊鑄(學院畢業生)、國家級星評員鮑小偉、四川省十佳導游王臨川 (學院畢業生)、馬大泉先生等等。
三是,重視構建理實一體的軟硬件實訓體系。
在軟件方面,完善并形成實訓課程大綱,制訂企業實訓工作經驗積累制度,在硬件方面,建設了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第三代旅游產學合作實訓創業中心,超越了前兩代的齊備性、仿真性特點,凸現了三個特點:按照旅游產業鏈結構建設了6大類25間實訓室,體現出了流程化和情境化設計;按照名企+實訓+實體三位一體的運營模式,將校企項目合作、教學功能和創業實踐整合起來;按照區域共享的理念和做法提高實訓中心利用率和服務功能。實訓室就是教室,實訓教學和理論教學整合集成。
四是,強化技能訓練,各級大賽成績顯著。
重視職業技能的訓練,學院學生強化了三項公共技能,即英語聽說、計算機操作和職業禮儀,每個專業又有自己的核心技能要求,因此,學生在各級大賽中屢創佳績。如張思尋同學在校期間榮獲2005年四川省十佳導游第一名;2009年中國旅游協會主辦的飯店技能大賽6名選手獲3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優勝獎,四川高校中排名第一;2009年四川省旅游協會主辦的四川省高校導游技能大賽,獲團體第二名。
五是,從專業技術服務中提升科研水平,成果顯著。
堅持與企業、政府合作中獲取科研課題,目前,已經建設有四川省精品課程《導游實務》和《餐飲服務與管理》兩門,發表論文近50篇,在《旅游學刊》、《人文地理》等核心期刊上發表30余篇,被人大全文復印、EI、ISTP收錄10余篇,出版教材、專著10部,承擔有國家博士后科學基金等國家、省、市級課題12項,企業橫向課題20余項。
六是,深化國際合作,注意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完善專業建設。
目前,與英國沃索學院、法國薩瓦大學等學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與新加坡旅游管理學院、香港理工大學酒店與旅游業學院保持緊密聯系,已經獲得世界旅游組織WTO總部正式邀請,爭取獲得WTO國際旅游教育質量認證。
2.無限C大學生綜合素質涵養習染計劃。無限C計劃是旅游學院打造的大學生能力綜合開發項目。其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整合深化教學主渠道外有助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各種活動和工作項目。該計劃尤其注重大學生創業和學生社團活動的有效融合,同時從文體藝術與身心發展、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技能培訓等方面引導和幫助廣大學生完善智能結構,全面成才成長。
C包含了縱向的無限延伸和對C開頭單詞的橫向無限擴展。
無限C的縱向延伸:由縱向延伸出的Class(課堂),Course(課程),Culture(文化素養),Creation(創造,特指創業)是本項目的重點,Cost(資金來源),Content(項目內容),Cooperation(合作)是本項目運作條件,而我們期望以此項目給予學生Chance(機會)和 Challenge(挑戰),培養他們的 Confidence(自信),期待他們有所Contribution(貢獻)。當然,只要你敢想敢做,C的延伸是無限的。
無限C的橫向擴展:無限Class,無限Course,無限 Club,無限 Creation,無限 Culture,無限 Cost,無限Content,無限Cooperation,無限Chance,無限Challenge,無限 Confidence,無限 Contribution。
(四)A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起點、頂點和亮點
A型既是標桿,也是路徑,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辦學宗旨,旅游專業一定要在為“人”服務中凝練特色,在為產業服務中追求卓越。因此A型是“人”的形象,A的頂點是人字的起點,也是塑造人的頂點,也是旅游院校需要追求的卓越目標,要實現A的起點和目標,必須在A的兩根支柱、一個抓手形成的三維空間中尋找辦學的特色,而這個特色必然也是高度凝練到一個亮點上的。表述為:A的頂點=“人”的起點=追求的卓越=辦學的特色。
結語
A模式吸收了工作過程系統化專業改革、素質教育兩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結合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長期實施政企校聯動、集團化辦學的實踐,是高度概括和凝練的有效模式表達,也提供了立體型旅游人才培養的框架式思路。在具體的應用中,旅游院校根據專業的不同還能在此框架下提煉出不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形成特色,最終實現支撐地方旅游經濟發展和學生成材的雙重目的。
[1]郭勝.旅游職業教育與人才培養[J].吉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2).
[2]潘沁紅.旅游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3]張雪麗.基于ACR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研究——以浙江旅游職業學院為例[J].商場現代化,2007(20).
[4]黃繼元.高職院校旅游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改革方向探討[J].旅游學刊,2003,S1.
責任編輯 殷新紅
G712
B
1001-7518(2011)03-0021-03
賀繼明(1957-),四川南充人,成都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管理;賴斌(1975-),四川成都人,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學院院長,副教授,管理學博士,博士后,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
四川省2009-2012年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P09542)“現代服務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的A型模式研究——以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