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生,陳 華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體育教學部,浙江杭州310018)
YU Yong-sheng,CHEN Hua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in Hangzhou,Hangzhou 310018,China)
無線電測向運動員人身風險評估與防范策略研究
于永生,陳 華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體育教學部,浙江杭州310018)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和統計處理法,對在四川省瀘縣參加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的教練員和運動員進行問卷調查,通過統計分析對無線電測向運動員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提出無線電測向運動員人身風險防范的策略。
無線電測向;風險;運動員;策略
Research on Person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Strategy of Radio Direction Finding Athlete’s
YU Yong-sheng,CHEN Hua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in Hangzhou,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Using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questionnaire survey,expert interview and accounting statistical method,we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participate in the National Radio Direction Championship coaches and athletes in Lu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the radio direction finding athlete by statistical analysis,propose personal risk prevention strategies of radio direction athletes.
Key words:radio direction finding;risk;athlete;strategy
無線電測向是在曠野、山地、叢林、公園等自然環境中,采用徒步或者奔跑的方式,逐個尋找預先設置的隱蔽電臺,在規定的時間之內找到電臺的數量多者或者相同的電臺數量用時少者為優勝的運動項目。無線電測向運動是把現代無線電技術與傳統的捉迷藏相結合的運動項目,有人把事先隱藏起來的信號源比喻成狡猾的狐貍,因此這一項目又稱為“無線電獵狐運動”。無線電測向運動的比賽從測向機的頻段分為160m波段、80m波段、2m波段,頻率分別為1.8-2.2MHz、3.5-3.6 MHz、144-146 MHz;從比賽的場地與電臺之間的距離可以分為短距離比賽與標準距離的比賽,短距離的比賽中各電臺之間的距離為30~200m,根據組別情況不同設置3-10部電臺不等,根據規則的要求短距離的比賽起點與終點之間應盡量的靠近或者共用;標準距離的比賽起點最近的隱蔽電臺與起點之間的距離不小于750m,從起點出發線開始經全部隱蔽電臺直到終點線的最佳直線距離為5~10km,在比賽中為運動員提供地圖。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把風險定義為“可能發生的危險”,也有人把風險定義為某一特定危險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組合。無線電測向運動員的人身風險指的是運動員在訓練或者比賽過程中遭受人身傷害的可能性或者概率。無線電測向運動訓練與比賽是在野外進行,由于野外地形一直處于變化之中。運動員不但要進行長跑,而且還要跳躍溝坎、翻越山嶺以及穿越森林,有時運動員要在高溫酷暑天氣進行訓練或者比賽,在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下進行長距離長時間的運動,運動員面臨一定的人身風險。如在2003年某省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的比賽中,比賽中一名中學生中暑死亡;在2008年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的某分區賽的比賽中,一名運動員在比賽中腹部被樹枝劃傷而導致退賽,并且在該次比賽中有多名運動員發生中暑的情況;在2009年的全國比賽中有多名運動員在尋臺過程中從山坡上滑落而受傷等。人身傷害的發生給學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身體和心理上的傷害,本研究擬對無線電測向運動的安全問題從系統的角度對參與者、運動環境和管理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研究和探討,借鑒風險管理研究方法,為解決無線電測向運動人身傷害的問題提供新的視角,從而為無線電測向運動的風險管理尋找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文獻資料主要來源是:中國學術期刊網(www.cnki.net)、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文搜索引擎(www.baidu.com)。收集了近幾年有關于安全管理學、風險管理學、體育法學等相關的文獻40余篇,收集了有關于體育教學與訓練中安全與傷害事故的問題的文章20余篇。
向參加2009年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和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的100多支代表隊的教練員發放問卷85份,回收問卷79份(問卷回收率92.9%),其中有效問卷70份(有效率88.6%)。為了準確的把握無線電測向運動員的人身傷害的規律,在結合對運動員人身傷害事件的同時,編制了《無線電測向運動員人身風險評估表》,就是用逐項評分的方法來量化無線電測向運動對運動員人身傷害風險的大小,從運動員、運動環境和比賽管理等方面可能對運動員的人身造成傷害的因素進行評分,評分分別從風險的可能性、嚴重性和可控性指標打分,然后三個指標相乘,得出不同的風險量,風險量的數值越高,表示這一因素對運動員造成人身傷害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參加全國青少年無線電測向錦標賽和全國無線電測向錦標賽的階段,對來自全國的幾十名教練員進行訪談,內容涉及的是無線電測向運動員的人身傷害的現狀、影響因素等,以及傷害事件規律的預測和事件的安全防范策略等。
本研究主要采用列表排序法,對無線電測向運動教練員的調查問卷進行列表性的統計,通過量化《無線電測向運動員人身風險評估表》,對導致無線電測向運動員人身傷害的因素進行排序,運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圖1 無線電測向運動員人身傷害風險源
風險因素又被稱為風險隱患或者風險條件,也稱為風險源,指的是風險因素發生的條件,也指增加風險事故發生概率的原因。風險因素的存在是風險事故發生的先決條件。通過對以往無線電測向運動員的人身傷害案例的統計以及對教練員與專家的問卷調查,得出了如下的無線電測向運動員的人身傷害的風險因素。
無線電測向運動員的人身傷害風險來自于運動員的因素、教練員的因素、比賽管理因素以及其他的因素(圖1)
對無線電測向運動員風險因素進行評估的主要是一線的教練員,原因是教練員本身直接要面對的是訓練的學生,對于學生在訓練或者比賽過程中出現的人身傷害事故情況最了解,并且大部分的教練員都有做測向運動員的經歷。
2.2.1 運動員因素風險評估的結果。把可能對運動員人身產生傷害的來自于運動員本身的9個因素進行了評估結果的排序,按照風險因素評估的分值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環境溫度高和耐熱能力不足導致中暑(49.38)、越野過程中受傷(46.31)、運動員麻痹大意或者僥幸心理導致受傷(32.85)(圖 2)。

2.2.2 教練員因素風險評估的結果。把可能對運動員人身產生傷害的來自于教練員的5個因素進行了評估結果的排序,按照風險因素評估的分值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耐熱訓練不足致使中暑(49.38)、技術訓練不足的失誤導致傷害(26.08)、體能訓練不足導致昏厥、抽搐、抽筋等(25.38)(圖3)。

2.2.3 比賽管理因素風險評估的結果。把可能對運動員人身產生傷害的來自于比賽管理方面的6個因素進行了評估結果的排序,按照風險因素的分值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比賽場地選擇不當導致傷害(51.54)、訓練或比賽過程中的交通事故傷害(48)、裁判員工作的疏忽導致人身傷害(45.85)(圖4)。
2.2.4 其他因素風險評估的結果。可能對運動員的人身產生傷害的其他因素的評估結果分別為環境溫度過高導致中暑(49.38),蚊、蟲、蛇等叮咬引起中毒等傷害(40)、惡劣天氣導致運動員的人身傷害(28.25)。

從以上的風險因素評估結果中顯示,除此之外,比賽場地的選擇不當,麻痹大意的心理,越野當中受傷和賽中的交通意外等也是可能對無線電測向運動員人身造成傷害的因素,根據可能對運動員人身造成傷害的風險因素分值的大小,采取以下的風險防范策略。
比賽或者訓練場地選擇的不當會增加對運動員的人身傷害的可能性。因為長距離的比賽一般都會在山地或者丘陵的地帶來進行,比賽的管理方面在選擇場地時避免有斷崖、深水池、稻田等地方。如果必須啟用具有這些可能危害運動員人身的場地,管理方面一定要在危險的地段設定標記,以引起運動員的警覺,避免造成傷害。
在啟用場地之前,發動政府部門的力量對要使用的場地進行必要的封閉,對農戶家的狗等牲畜要進行管制,防止機動車在場地內部出入,避免在場地參賽的運動員因注意力不足導致的傷害。如遇野狗出現的情況,一定要冷靜的站在原地,此時狗不一定有攻擊的行為,切不可回頭跑掉,否則很可能會引起狗的攻擊。
無論從哪個方面的因素來講,中暑都是對無線電測向運動員人身安全危害最嚴重的因素。專業的無線電測向的從事者稱中暑為“無線電測向運動的第一殺手”。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中暑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無線電測向運動中的中暑多屬于重癥中暑中的熱痙攣型。中暑后的癥狀為眩暈、體溫升高、神志不清、血壓下降,容易引起腿部乃至四肢或者全身的肌肉痙攣,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可能危及生命。
無線電測向運動員具有充沛的體能是預防訓練或者比賽中中暑的根本,這也要求在訓練的過程中運動員要有意識的加強自己的體能儲備。在炎熱的天氣從事無線電測向運動時,要有意識的佩帶防止中暑的藥物,如十滴水、清涼油、仁丹等。一旦在測向活動過程中出現了耳鳴、心悸、惡心或者四肢無力等癥狀后,馬上停止訓練或者比賽。此時應盡量保持鎮靜,如果附近有電臺的情況下,盡快靠近電臺向裁判員求助;如果距離電臺較遠或者沒有辦法判斷電臺的具體位置時候,應盡快靠近大路,此時遇到人的幾率就會增加。然后馬上把衣服用冷水浸濕裹住身體,保持潮濕,或者采取扇風散熱來達到降低體溫的目的,并伴隨補水補鹽等。采取以上措施后如運動員的狀態未見好轉,應馬上送醫院進行救治。
在長距離的無線電測向運動中,登山和越野是缺少不了的內容。在2008年全國性的比賽過程當中,有運動員在登山的過程當中從山坡滑落受傷的情況發生。運動員在選擇越野還是跑大路的時候,應遵循的主要原則是有路盡量不去越野,如必須越野的話運動員一定要慎重選擇路線,不要去選擇從未有人涉足過的路線。上山的過程中上體放松并前傾,兩膝自然彎曲,兩腿加強后蹬力,用前腳掌著地,步幅略小,步頻稍快,兩臂配合兩腿動作協調有力地擺動;下山上體正直或稍后仰,膝微屈,腳跟先著地,兩臂擺動幅度稍小,身體重心平穩下移。不可走得太快或奔跑,以免挫傷關節或拉傷肌肉;坡度較陡時:上下山可沿“之”字形路線來降低坡度,必要時,也可用半蹲、側身或手扶地下山。采取這些技術可有效地降低滑倒的可能性。盡量避免跳躍過障礙物,尤其是不確定障礙物后面的地形情況的時候,極易發生危險。
麻痹大意的心理狀態是一切意外傷害風險的根源,無論從運動員、教練員或者比賽的管理等方面都是如此,一旦有了這種僥幸的心理狀態,那么傷害事故產生的機會就大大增加了。風險問題的研究專家格雷格·阿爾斯通在《怎樣才算安全》一書的研究中指出,人為差錯或其他人為因素約占所有事故的90%,自滿、忽視細節以及疲勞可視為疏忽而導致事故發生。這說明如果消除麻痹大意的心理狀態,大部分通過人為的對風險進行識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都是可以避免的。在訓練或者比賽前,對天氣、場地、運動員的狀態等情況要進行必要的分析,把可能的不利因素盡量的考慮在內并采取相應的策略,以降低傷害的可能。
尤其在長距離的測向比賽中,因為運動員的技術不足而導致迷路,也有運動員跑出比賽區的情況。當發現已經迷路或者已經跑出比賽區域時,盡量回憶一下尋找過的最后一個電臺,根據地圖或者按照原路返回去尋找該電臺向裁判員求助;如果不能夠按照原路返回場地,馬上到就近的馬路上向路人求救;如果找不到大路,可以根據房屋、電線、炊煙等找到人家,可降低發生人身傷害的可能。
從事無線電測向運動的過程中,在野外的環境中有遇到毒蛇或者蝎子等有毒生物攻擊的可能性。在尋臺奔跑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雜草叢生的野地,不應該直接進入,而是先采用樹枝等敲打雜草,有毒蛇的話會自行跑開的,然后小心的通過。一旦遭到毒蛇或者蝎子的叮咬,切不可奔跑去求醫,因為在奔跑時候會因為血液循環加速而導致毒素的快速吸收而加重病情,而應該保持鎮靜地進行緊急的處理,排除毒液來抑制毒性作用。處理方法是立即用鞋帶在患肢傷口靠近心臟的一端約5厘米處扎緊,以防止靜脈回流,減少毒素的吸收和擴散。此外還應該把患肢放低,確認口腔沒有破潰或者齲齒以后,也可用嘴吸吮傷口進行排毒,然后抓緊時間向裁判員或者就近的工作人員報告,到醫院進行救治。
舉辦比賽時候如果運動員能夠佩戴芯片,就可以對每一名運動員進行實時的監控,發生中暑或者嚴重的傷害后就可以采取比較及時地救助;比賽的舉辦方以及裁判員可根據天氣的實際情況采取合理的控制比賽,必要時可暫停比賽或者延期進行,比方酷暑天氣或者雷暴天氣等;在長距離的比賽中增設飲水站,降低中暑的可能性,增加工作人員的數量來對運動員進行必要的監控;對運動員的飲食情況加強重視,注重衛生與營養,盡量保證運動員能有良好的狀態參加比賽。
從事無線電測向運動可能會對運動員造成一定的人身傷害,造成人身傷害的最主要的來自于運動員的因素、教練員因素和比賽的舉辦方的因素。在比賽或者訓練的過程中能夠做到消除僥幸心理、注重細節克服人的弱點,就能夠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以及采取措施能夠有效地降低運動員人身傷害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1] 何選,陳華.校園無線電測向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1-3.
[2] 石巖.體育活動風險研究之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4,24(8):4-6.
[3] 何選,陳華,陳傳令.無線電測向運動對大學生身、心影響的試驗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6,28(1):62-64.
[4] 李正賢.構建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訓練課程安全體系的理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41(9).
[5] 愈慧燕.對大學生定向運動基本技能訓練的探討[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0(5):97-99.
[6] 楊柯.中暑研究進展[J].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0,17(2):45.
[7] 王蔥,胡久成.定向運動體育課程的探索與實踐[J].四川體育科學,2001(3):59-61.
G876
A
1004-3624(2011)01-0039-03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高教研究課題(YB1047)
2010-08-31
于永生(1978-),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