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呂榮潔/胡彥峰 宋德靜
黑臉紅心名自亮
■文/本刊記者 呂榮潔/胡彥峰 宋德靜
“干黨務工作,不能花拳繡腿擺樣子,要當內行,辦實事,做表率,大家才會心服口服”。張自亮擔任靖邊項目部黨總支部書記以來,黨員模范崗有聲有色,黨員責任區紅紅火火,基層文化豐富多彩,想入黨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職工的心緊緊地凝在一起……
有一個人,他能把《黨章》背得滾瓜爛熟,一字不落,且時常對著《黨章》校對自己的言行;他說過一句很有分量的話:當干部,就不能讓職工群眾在背后戳脊梁骨;他還是一個“雜家”,扎根基層30年,干過地質、錄井、驗收、解釋、培訓,現在又當上項目部書記,且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他看似一個“黑包公”,面孔黑,說話重,其實是個熱心腸……他就是剛獲得“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的中國石油集團測井有限公司長慶事業部靖邊項目部黨總支書記張自亮。
陜西省靖邊縣,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是世界級整裝大氣田——鄂爾多斯盆地中部天然氣田的中心,是“西氣東輸”的重要樞紐。作為長慶油田天然氣勘探的測井主力軍——靖邊項目部主要承擔著長慶油田天然氣重點探區的測井任務,集中了中油測井公司所有的高、精、尖裝備。
2004年元月,張自亮被任命為靖邊項目部黨支部書記。如何把基層黨務工作和生產經營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這是他上任后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幾經琢磨,張自亮在工作日志上寫了這樣一個答案:“干黨務工作,不能花拳繡腿擺樣子,要當內行,辦實事,做表率,大家才會心服口服。”
張自亮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靖邊項目部68名黨員的分布情況張自亮了如指掌。經過長期的摸索與反復的實踐,他逐漸推廣了“黨員責任區”管理制度:把作業隊與后勤班組劃分成8個黨小組和26個黨員責任區,實現了“班班有黨員,處處有責任區,黨員個個發揮帶頭作用”。
措施再好,不落實等于零。為了激勵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動班組管理上水平,張自亮在項目部積極開展“優秀黨員責任區”評比活動,制定了黨小組組長的工作職責和黨員責任區的考核細責,落實責任,跟蹤考核和評比,每季度組織開展“優秀黨員責任區”評比活動。同時,給黨員責任區負責人賦予參與班組管理的權利和義務。班組的獎金分配、評選先進和各種管理制度的制定等重大的事宜都要參與和監督。
通過對黨員實行量化考核并上榜公布,使每個黨員都能體會到自己在團隊中的作用,時時、事事、處處按照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到目前為止,靖邊項目部已有24個黨員責任區被評為“優秀黨員責任區”,40人被評為黨員模范崗。在他們的影響下,30名優秀青年加入了黨組織。
張自亮是一名好“班長”,最關心的事情就是年輕人的進步和成長。在年輕干部的培養上,張自亮傾注了不少心血。
2006年11月底,項目部一位剛上任的副經理找他談心:“張書記,我不想干副經理了,想再去當小隊長。”原來,在一次無槍身射孔施工中,作業隊把射孔槍卡在井里,給單位造成了經濟損失。作為主管安全的領導,這位副經理心里非常自責和內疚。
張自亮開導他說:“工作上的失誤和疏漏在所難免,事情發生了就得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迎難而上,不能退縮。”經過張自亮的開導,這名副經理重新拾起信心,潛心查找原因,積極彌補不足,不斷追求上進。
后來,這名副經理憑借出色的工作表現,獲得中國石油集團“優秀青年”和中油測井公司“勞動模范”、“十杰青年”等多項殊榮,并走上了項目部經理的崗位。
近幾年來,在張自亮的精心培養下,靖邊項目部為事業部和上級機關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靖邊項目部黨支部連續五年被評為事業部先進黨支部,連續三年獲得中油測井公司先進黨支部。其中,2007、2011年榮獲“中國石油集團基層先進黨組織”稱號。

◎干黨務工作,沒有花拳繡腿擺樣子。張自亮讓大家心服口服。
張自亮說:“黨務工作必須承擔起為生產保駕護航的重任。”工作中,張自亮想生產之所想,急生產之所急,圍繞項目部中心工作,真抓實干,開拓創新。
長慶油田的快速發展,為靖邊項目部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龐大的測井工作量面前,個別員工自恃端得“鐵飯碗”,挑肥揀瘦,不愿意承擔高強度的工作。如何增強員工的責任意識,如何滿足油田勘探開發的需求?這對張自亮來說的確成了一道“難題”。
為了保障油田生產建設,切實改進隊伍作風,張自亮與項目部領導班子一起研究,決定完善事業部“單井承包”制度——從浮動獎金到野貼差費,直至將全年工資總額和單井包干費統一納入經營考核范圍。根據作業隊性質、作業區塊、作業井型、勞動強度、經濟效益確定包干費用標準,并將安全、質量、標準化操作等指標與單井承包兌現相掛鉤。這就意味著要想多掙錢,就得多干活,還要干好活。新的“單井承包”制度讓職工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轉變,逐步形成了“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的思想共識。
分配機制的創新改進,立即發揮了突出的效果,成為測井提速、提效的“發動機”。項目部年測完井工作量由2006年的476口提高到2010年的782口,產值逐年遞增。2010年突破3億元大關,實現了企業發展和員工利益的“雙贏”。靖邊項目部也連續三年被評為測井公司先進集體。
細節決定成敗。為積極營造安全文化氛圍,張自亮和項目部班子成員積極倡導“先識別風險再開始作業”的安全工作理念,大力推行STOP管理。STOP卡是一張十分精致的小卡片,也是一張行為安全觀察檢查表,內容包括人員的反應、個人防護裝人員的位置、工具與設備和程序與現場管理。經統計,僅2011年上半年,靖邊項目部累計收到STOP卡315張。通過STOP卡、現場檢查、員工反映等途徑收集到各類風險信息120余條,建立了風險識別記錄11項,發現并解決了一系列重大隱患。
安全大于天。張自亮認為,安全工作僅憑個別安全管理人員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發揮大家的智慧,形成“人人講安全,人人要安全,向安全要效益”的良好局面。
因此,張自亮在靖邊項目部利用手機飛信、郵件、HSE展板、周會、出車前講話等各種方式廣泛開展安全經驗分享活動,有效培養和提高了員工的風險控制能力。
面孔黑、管理嚴、脾氣大,這是人們對張自亮的第一印象。但真正了解他的人就知道他實在是個“熱心腸的人”。他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是職工群眾的貼心人。
項目部有個年輕黨員,因為愛人跟他離了婚,心情非常糟糕。為了排解煩惱,好上了喝酒,情緒十分低落。他獨來獨往,不和別人交流,并迷上了網絡和游戲。
張自亮看到這個情況后,非常著急,多次找他談心,做思想疏導工作。小伙子的情緒慢慢好轉了。張自亮趁熱打鐵,四處張羅著給他介紹對象。后來,對象找著了,張自亮又張羅著給他找房子。小伙子結婚了,張自亮為了解決他們生活上的窘境,又張羅著給他妻子找了一份臨時工作。小伙子感動萬分,工作往前趕,啥都不落后。汶川發生大地震以后,小伙子正在井場施工。聞訊后,他專門打電話委托妻子,捐款500元。他說:“我是經過挫折的人,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有人幫了一把,就走上了正道兒。我要表達我的心意。”
張自亮認為:“一名合格的黨務工作者應該是干部群眾的貼心者。黨務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就要了解群眾的需求,工作就更需要做深一些、做細一些,把組織的溫暖送到他們心坎上。”
一線年輕人找對象難,張自亮主動當“紅娘”,何西攀等不少年輕人的“鵲橋”就是這樣給搭成的。愛人不解地問他:“你是書記還是媒人,整天讓人給你們的小伙子介紹對象?”張自亮自豪地說:“我既是書記,也是媒人。”

◎和風細雨,潤物無聲。在張自亮的精心培養下,靖邊項目部人才輩出。
張自亮把項目部當作自己的大家庭,付出了全身心的愛。他不僅對單位內的員工如此,對配屬單位的員工也一視同仁。
2008年4月的一天,配屬單位方元公司的一位電纜標定工,得知媳婦早產,卻沒有車回不去,急得直抹眼淚。張自亮知道后,給他派了一輛車。小伙子感動得“哇”地一聲哭了起來,拉著張自亮的手說:“張書記,我現在才明白,靖邊項目部的職工們為啥像愛自己的家一樣愛著這個單位了,這里溫暖啊!”
張自亮是個閑不住的人。每天曙光微露,他就已經在項目部的院子中,去調度室看看又完成了幾口井,去車場看看有幾支隊伍回來了,到食堂看看職工早餐準備的怎么樣……
對于工作的過度投入,注定了他對家庭的忽視。有時候,他的妻子問他:“你最近見著兒子沒有?兒子好著沒有?”被突然襲擊的張自亮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愧疚之情也漫上心頭。
張自亮的兒子畢業后在靖邊項目部工作,平時各忙各的,很少見面。今年頭一回見面,在項目部父子倆的對話很有意味。
兒子說:“老爸,好吧?”
張自亮愧疚地說:“好。你也好吧?”
兒子關心地說:“好。老爸,你要注意身體。”
張自亮囑咐說:“你也要注意安全。”
兒子說:“老爸,我忙去了。”
張自亮說:“去吧。”
今年第二回見面,還是在井場,父子倆的對話就更簡單了。
兒子說:“老爸,少抽煙,多休息。”
張自亮說:“兒子,多吃飯,好好干。”
父子倆相視而笑,然后各忙各的去了。
本文圖片均由李國華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