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斌 孫峰
高職頂崗實習過程中融入關鍵能力培養探析
□王貴斌 孫峰
頂崗實習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關鍵教學環節,在實踐教學體系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目前高職頂崗實習管理松散,評價虛設,沒有關注非專業能力的關鍵能力培養。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培養高職學生的關鍵能力,將關鍵能力的培養融入到頂崗實習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為頂崗實習的重要內容,使學生具備企業工作的實際技能和未來發展的持續能力。
頂崗實習;關鍵能力;測評量表
高職頂崗實習是一種將學習與工作、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學校教育和直接獲取實際經驗的校外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中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關鍵教學環節,以其工作崗位的真實性、工作環境的復雜性、工作經歷與體驗的綜合性成為高職學生不可缺少的實踐教學體系,幫助學生提高就業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高職院校基本上采用了“2+1”和“2.5+0.5”兩種學制方式,頂崗實習時間分別是1年和半年。盡管頂崗實習在教學體系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的現狀卻不容樂觀。
為了摸清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的狀況,分別向頂崗實習學生和用人單位發放了問卷。
(一)頂崗實習學生問卷調查分析
此次問卷針對頂崗實習學生共發放調查表720份,回收461份,有效問卷450份,所涉專業主要是物流管理、港口業務管理、商務英語和計算機信息管理等。
在頂崗實習單位的安排上,有近42%的學生是由學校安排,58%的學生是通過家庭、招聘會等渠道獲得,這也造成了頂崗實習單位分布廣泛,難以管理。
在頂崗實習管理方面,只有12%的學生對院校的實習管理較滿意(這些學生大多來自訂單班),其它學生認為院校采用“放羊式”管理,只要按時上交實習鑒定表即可。
在實習效果上,92%的學生認可頂崗實習,學到在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
在專業崗位的勝任力方面,86%的學生在2個月內勝任工作崗位,約10%的學生在3個月內達到崗位要求。
在自身所欠缺的能力方面,依次是創新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外語能力和專業技能等,專業技能也只是排在第六位,也就是說在校的專業知識基本滿足崗位需要。
(二)用人單位問卷調查分析
此次問卷針對用人單位共發放調查表60份,回收56份,有效問卷52份。
在頂崗實習初期,78%的用人單位進行為期7-15天的崗前培訓,并安排師傅進行指導。
在崗位輪換方面,只有約14%的用人單位允許,其中主要是校企合作較深的企業。
在哪些能力比較重要方面,100%的用人單位要求大學生具有敬業精神;92%的用人單位要求具備溝通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86%;82%的用人單位看重大學生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77%的用人單位要求大學生應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環境適應能力68%;看重專業知識,占45%。用人單位在選擇大學生時,除了專業知識和技能外,更加看重某些非專業知識能力的水平。
據相關資料顯示,用人單位注重學生素質與能力的程度以責任心為最高,占31.4%,其余依次為競爭意識與能力為23.5%,適應能力為14.6%,思想品德為12.1%,實干精神為11.5%,意志承受力為8.9%等,由此可知,企業在選用人才上,更注重綜合素質與能力,而不是某一單方面的能力。
從以上分析來看,目前高職頂崗實習還是管理松散,評價虛設;專業知識在校期間和崗位鍛煉基本上滿足崗位需求;學生和用人單位都比較看重非專業能力的關鍵能力。因此,非常有必要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培養高職學生的關鍵能力,將關鍵能力的培養融入到頂崗實習過程中。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有必要提高學生的關鍵能力來改善適應用人單位及未來發展的需要。
(一)關鍵能力的含義
關鍵能力是一種獨立于具體的專業能力以外的能力,具備能夠在變化了的環境中重新獲得新的職業知識和技能,是一種從事任何一種職業的勞動者都應具備的能力,在未來職業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內在品質和外在行為方式,更是應對人生生涯中不可預見的各種變化的能力。此項能力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二)各國學者關于關鍵能力要素的主要研究成果
很多學者對關鍵能力做過深入的研究,總結如下:
德國:交流與合作,組織,自主性與責任感,繼續學習能力,承受力等5項關鍵能力。
英國:溝通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使用數字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用科技的能力,理解不同的文化的能力,學習自我成長的能力等7項關鍵能力。
美國:運用信息的能力,與他人互動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使用科技的能力,自我成長的能力,系統化思考的能力等6項關鍵能力。
中國:信息處理,交流表達,與人合作,數字運算,解決問題,自我提高,外語應用,革新創新等8項關鍵能力。
澳大利亞:搜集、整理、分析資料的能力,與他人溝通的能力,規劃與組織工作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使用數學概念和方法的能力,使用科技的能力,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等7項關鍵能力。
歐盟:信息技術能力,母語、外語溝通能力,數學、科學與技術的基本能力,文化表達,人際交往及公民素養,實干能力,學會學習等6項關鍵能力。
比利時:社會能力,積極的自我印象,自律的思想與行為,動機能力,敏捷的思維,技能等6項關鍵能力。
新西蘭:自主地活動,運作于社會團體,思考,互動地使用工具等4項關鍵能力。
(三)關鍵能力要素提煉
根據各國學者的研究成果,結合當前的最新發展,提煉出了5項關鍵能力要素。
1.社會能力。社會能力是指建立、發展社會關系的能力。具體包括團隊合作精神、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和整合資源的能力。(1)團隊合作精神。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理解團隊目標、組織結構、個人職責,在此基礎上與他人相互協調配合、互相幫助的能力。(2)人際交往。掌握必備的行為,使個人能以有效和建設性的方式來參與社會生活、解決彼此間沖突。人際交往能力是群體中人與人有效互動的基礎。(3)溝通能力。能用口頭或者書面語言形式以及其他適當形式,準確清晰表達主體意圖和解釋思想、情感和事實,并善于傾聽及反饋,與他人進行雙向(或者多向)信息傳遞,以達到相互了解、溝通和影響的能力。溝通能力還包含外語交流能力,大部分技能與母語交流技能相同,但要求具備跨文化間交流的能力。(4)整合資源能力。資源整合,就是將一些看起來彼此不相關的事物加以組合,使各種資源自身的價值得到增值的過程。你不可能把所有的資源都掌握,未來看的不是你占有多少資源,最主要是看你整合資源的能力,這樣才能事半功倍。這些資源包括平臺資源、人脈資源、職業資源、信息資源、專業資源、資本資源等。
2.學習能力。學習能力指在個體或團隊情境中組織和協調個人學習的能力,能設計、控制和評價自己的學習活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能力。包括了有效管理個人時間,能夠創造性地、批判性地和策略性地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和吸收新知識,并把新知識及技能應用到各種情境的能力。
3.科技與信息應用能力。能夠在迅速變化的信息社會中,運用計算機技術和利用網絡進行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和應用各種形式的信息資源的能力,了解、選擇、使用和評價相關科技以及在工作中應用技術,以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
4.創業能力。創業能力要求個人勇于承擔自己的行為,拓寬戰略視野,善于設定目標并積極予以實現,不斷激勵自己去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功。既有積極重塑自我的傾向,也包括贊賞、支持和適應外部革新。
5.個人素養。個人素養是指社會人在從事某一具體活動中所應具有的素質和修養。包括進取心和責任感,安全意識,應變、靈活變通能力和工作習性。(1)進取心和責任感。能夠吃苦耐勞,愛崗敬業,富有進取心和高度的責任心,做事認真負責,為人誠實和對企業忠誠。對新知識、新能力的求知態度。(2)安全意識。工作環境復雜、多變,安全問題非常突出。從調查來看,事故大多發生在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工作缺乏耐心和細心。(3)應變、靈活變通能力。由于企業運作流程涉及環節多,程序雜、標準不統一,在作業過程中經常出現突發事件。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從業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處理異常事故的應變能力,思路清晰,冷靜面對突發事件。具備隨時準備應急作業的意識及對資源充分使用的能力。
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企業運作涉及到很多單位和人員,關系復雜,跨文化交流較多。從業人員為人處事要懂得變通,不要死板做事。在遵循公司大規則的前提下,能夠靈活變通,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方法。(4)工作習性。堅持、努力、適應性、創造力和寬容與團結精神。
為了有效進行關鍵能力融入到頂崗實習過程中的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計劃
在確定學生頂崗實習單位后,專業教學團隊要科學設計頂崗實習實施計劃,確立學生頂崗實習的時機、時間長短、實習崗位與實習內容等。隨附頂崗實習日志、各崗位實習小結、畢業論文(設計)等內容和格式要求。
其次,找出實習崗位與關鍵能力要素的對應關系。
最后,制定關鍵能力測評量表,如表1所示。初步建立學生的關鍵能力測評分值記錄,并為每個學生建立頂崗實習學生檔案。

表1 關鍵能力測評量表
(二)組織
經過精細籌劃之后,確定頂崗實習組織結構,由校企雙方人員構成。為加強學生頂崗實習等實踐環節的教學工作,聘請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擔任學校兼職教師。校方由專業教師和輔導員組成。最終形成專兼結合的頂崗實習指導教師隊伍。
根據學生關鍵能力測評分值高低,列出每位學生較低的三項關鍵能力要素。按照最能培養學生較低關鍵能力要素的崗位為原則,安排每位學生的頂崗實習崗位,這是初次的實習崗位,目的是鍛煉學生較差的幾項關鍵能力要素。
(三)領導
學生進入實習崗位后,一切的工作與學習的管理均轉移到學校兼職教師,這樣避免了校企雙方的多頭管理和“放羊式”管理。兼職教師在該崗位的頂崗實習過程中,既要讓學生很快勝任該職位,又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薄弱的關鍵能力要素。
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完成頂崗實習日志的記錄,并在該崗位實習結束后,撰寫崗位實習小結。兼職教師需要對頂崗實習日志和崗位實習小結簽字確認,并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
(四)控制
為避免流于形式,頂崗實習階段的評價與考核至關重要。
在經過2—3個月的頂崗實習后,經兼職教師同意的情況下,學生遞交申請和兼職教師評價意見,由專職教師和輔導員進行第二次關鍵能力測評,依據測評結果、實習日志、崗位實習小結,結合兼職教師評價意見,確定輪崗崗位,并將文件歸檔。
以此類推,一般半年的頂崗實習會經過2次輪崗,一年的頂崗實習會經過3次左右輪崗。
整個頂崗實習結束后,根據所實習的任一崗位為選題背景,在專職教師和兼職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設計)。
在實習日志、各崗位實習小結和畢業論文(設計)完整的情況下,參加最后頂崗實習實踐環節的答辯。合格后,準予畢業。
頂崗實習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得到相關工作經驗,并以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為頂崗實習的重要內容,使學生具備企業工作的實際技能和未來發展的持續能力。頂崗實習不僅僅是一種勞動鍛煉,更重要的是通過實踐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能力、學習能力、科技與信息應用能力、創業能力和個人素養等各項關鍵能力要素,將是學生一筆巨大的財富,對今后走向社會、應聘崗位都非常有益。
[1]時會美,張殿明.高職學生實習實訓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職教論壇,2010(9):67-68.
[2]何輝,吳瑛.高職頂崗實習過程的質量控制[J].職業技術教育,2009(14):52-53.
[3]秦傳江,胡德聲,等.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教學環節的管理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8(24):38-39.
[4]鮮國穎.就業需求導向下的高職學生關鍵能力培養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10(9):89.
[5]朱月紅,郭秀華.頂崗實習運行機制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35):60.
[6]吳松,鄒勁松.高職院校頂崗實習模式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0(35):104.
[7]刁洪斌.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職生頂崗實習評價模式[J].職教論壇,2010(11):22.
[8]胡昌送,李明惠,盧曉春.“關鍵能力”研究述評[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5(6):112-113.
責任編輯 吳學仕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2010年度(高校)研究課題(SCG483)“國際港口環境變化下的高職港口專業課程體系研究”階段性成果;全國教育科學規劃2009年度第三期職業教育研究專項立項課題“高職院校開展畢業生勞務外派的實踐研究”(編號:GJA094021)。
G71
A
1001-7518(2011)06-0084-03
王貴斌(1973-),男,安徽安慶人,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港口物流;孫峰(1969-),男,浙江舟山人,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