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院(441300)鄭仁禮
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100037)史小四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院(441300)陳敏 祁珊
為加強醫院門診處方管理,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本研究根據《處方管理辦法》,對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院門診處方進行綜合評價與分析,及時反饋信息,通過多渠道控制不合理處方,使醫院門診處方開具、使用和管理逐步規范、用藥趨于合理。

附表 2010年第四季度與2009年同期門診處方評價結果統計表
1.1 資料來源 根據《處方管理辦法》要求,隨機抽取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院2010年和2009年第四季度每月的門診處方各100份,進行統計分析,不包括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處方。
1.2 統計方法 按照《處方管理辦法》附件2“處方評價表”[1],重點按用藥品種數、使用抗菌藥處方數、使用注射劑處方數、使用基本藥物品種數、使用藥品通用名稱數、處方金額,對每月100張處方逐張填寫,基本藥物和藥品通用名稱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和衛生部《藥品通用名稱》為標準進行計數,并進行統計計算。
各項評價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結果見附表。
3.1 按照《處方管理辦法》要求,醫療機構應當建立處方點評制度,填寫處方評價表,對處方實施動態監測和超常預警[1]。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院藥學部門每月實行一次處方點評與分析,并將結果報醫院醫務科進行全院通報和整改。
3.2 本院門診處方10年使用藥品品種平均為2.2種,比2009年的2.8種有一定程度下降,符合WHO對發展中國家醫療機構門診藥品合理利用制定的標準(平均處方用藥1.6~2.8種)[2];藥品通用名使用率一直呈上升趨勢,目前已達100%;處方規范化書寫得到很好地控制,門診處方合理率達95%以上。特別在本院全面實施電子處方以來,藥學部門規范了處方書寫程序和藥品信息管理,有效促進了門診合理用藥。
3.3 本院門診處方10年注射劑使用率為38.3%、基本藥物使用率為55.2%,均比2009年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注射劑使用率離WHO標準(平均處方注射劑使用率應為13.4%~24.1%)[2]有很大差距,在我國北京地區幾家三級甲等醫院注射劑使用率在10%左右,而某些發達國家注射劑使用率在4%以下[3],所以我國醫院門診注射劑使用控制在WHO推薦的范圍內應該是可行的。根據《新編藥物學》第16版[4],醫院門診應控制注射劑的使用,盡量選用口服藥物,既方便患者用藥,又可避免注射用藥帶來的藥物配伍等一系列問題。
3.4 本院抗菌藥物使用率10年為46.7%,一直處于高比例狀態,不符合我國衛生部關于三級醫院抗菌藥物使用率低于45%的要求,且遠高于WHO推薦的抗生素的院內使用率30%的標準[2]。提示:醫院仍需加強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本院已經按照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制定了適合醫院實情的抗菌藥物管理實施細則和分級管理目錄,嚴禁在門診使用特殊使用類抗菌藥物。對越級或超常使用抗菌藥物的醫務人員,交由醫務科上報醫院進行扣除效益工資、限制處方權甚至取消處方權處理。
通過加強管理、真正落實各項制度,使醫院抗菌藥物使用逐步規范、合理,進而達到藥物治療安全、有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