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門頭溝區雁翅中心衛生院(102305)王世新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健康需求不斷增長,如何利用有限的衛生資源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已成為當務之急。現將北京市雁翅鎮地區衛生資源現狀總結如下:
(1)自然條件:雁翅鎮共23個村,其中,能夠通車的為18個,占78.26%;暫不通車的為5個,占21.74%。(2)人口資源狀況,常住人口性別分布:男性,4540人,占51.8%;女性,4223人,48.2%。年齡分布見附表1。(3)鄉醫資源狀況,鄉醫性別:男性,15人,占65.21%;女性,8人,占34.79%。年齡分布見附表2。學歷狀況:中專,7人,占30.43%;其它,16人,占69.57%。(4)雁翅中心衛生院在職醫務人員狀況。性別:男性,8人,42.1%;女性,11人,57.9%。年齡分布見附表3。學歷:中專,5人,26.3%;大專,9人,47.4%;本科,5人,26.3%。所學專業狀況:醫療專業,13人,68.4%;護理專業,3人,15.8%;藥學專業,3人,15.8%。

附表1 雁翅鎮常住人口年齡分布

附表2 雁翅鎮鄉醫年齡分布

附表3 雁翅中心衛生院在職醫務人員年齡分布
近年來,農村衛生事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從總體上看,還存在以下問題:
2.1 村醫年齡大、學歷低 雁翅鎮的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大多集中在城鎮,導致村級醫務人員所占的比例低。各村級衛生室僅有1~2名村醫,承擔著全村百姓的小病診治和衛生知識宣傳、基礎資料統計、人員通知等工作。由于村醫素質滯后狀況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各項工作開展起來較為困難。
2.2 農村醫療隊伍人才匱乏結構不合理衛生院在職人員學歷水平雖然達到了國家對衛生人員學歷最低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達到10%以上,大專學歷占30%以上,中專學歷達到60%以上。但是雁翅中心衛生院在職人員存在兩個問題:(1)年齡結構不合理,專業技術人員年齡結構斷層,出現脫節。從衛生人員技術骨干年齡結構看,40~50歲人員中技術骨干僅1人,占全部技術人員的5.8%。(2)專業結構不合理,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專業技術人才缺乏、技術力量薄弱,特別是由于雁翅地區地理和經濟條件所限,鎮衛生院無法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引進專業技術人員,致使農村衛生技術人才嚴重匱乏[1]。
3.1 進一步抓好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加強對疫情防疫知識的宣傳、監測、檢查和及時報告,抓好對村莊“臟、亂、差”的整治。加大對農村公共衛生的投入,對各種疫情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治,使農民的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3.2 重視農村醫療隊伍建設。既要實現在職人員的普遍輪訓、不斷更新知識,解決知識老化問題,又要重點選拔年輕技術苗子和業務骨干到上級醫療單位進行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為農村培養一些長期性、實用性的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合理調整和配置鎮衛生院醫、技、護職稱結構,積極補充和引進學科帶頭人、全科醫生、中醫藥人才,有計劃地從醫學院校招錄衛生技術人員補充到鎮衛生院。
3.3 扎實開展區級醫療機構對口支援鎮衛生院的活動,并不斷完善城鎮支援農村衛生工作的政策措施。組織巡回醫療隊支援農村衛生工作,繼續執行城鎮醫師晉升主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職稱前到農村連續服務3個月以上、累計服務不低于1年等制度。
3.4 進一步激活用人機制。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區農村基層醫療衛生從業人員職稱評定、實施評聘分離的意見,充分調動其工作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