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粵北人民醫院(512026)徐曉梅 譚本仁
順德順風藥業有限公司(528300)劉賢英
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粵北人民醫院(512026)許衛關
復方葉下珠由葉下珠、半邊蓮、半枝蓮、雞骨草、茵陳、丹參、柴胡等十六味藥組成,具有疏肝解郁,益氣健脾,抗乙肝病毒,改善肝功能,調節免疫機能等功效。主治急慢性肝炎、重癥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實驗為優選復方葉下珠的最佳提取工藝,以君藥葉下珠所含沒食子酸含量為指標成分,以煎煮時間、加水量、醇沉濃度三個對提取物收率影響較大的條件為考察因素,按L9(34)正交表進行試驗,以優選出用于該制劑生產的最佳水提取工藝,從而更好地控制制劑質量,保證藥物療效。
1.1 儀器 美國 Waters 高效液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waters1525泵、717 自動進樣器、2487 紫外檢測器);液相色譜柱(Microsorb-MV10-5,C18,250 mm ×4.6 mm,5μm)
1.2 試藥 藥材:葉下珠、半邊蓮、半枝蓮、雞骨草、茵陳、丹參、柴胡等經鑒定為真品;沒食子酸對照品(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831-200302),水為重蒸水,試劑皆為分析純。
2.1 提取溶媒的選擇 復方葉下珠是由葉下珠、半邊蓮、半枝蓮、雞骨草等藥材組成的,其中活性作用比較明確的有葉下珠的沒食子酸,葉下珠素,半邊蓮的L-山梗菜堿、延胡索酸,半枝蓮的黃芩苷、原兒茶酸以及雞骨草的相思子堿、黃酮苷等成分,經多次預試驗,確定在不違背中藥傳統提取工藝的前提下,為充分提高藥材的生物提出利用率,本品采用水作為溶媒進行提取。具體提取條件采用正交試驗方法進行優選。
2.2 正交試驗設計 試驗以復方葉下珠中葉下珠沒食子酸含量為標準,對煎煮時間、加水量、醇沉濃度三個因素進行考察,每因素設置三個水平,設計正交試驗(見附表1),從而選取最佳的水提工藝。
2.3 沒食子酸含量測定
通過試驗預試結果和參考文獻[1],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樣品中沒食子酸含量,測定方法經驗證可行。
2.3.1 色譜條件 色譜柱:Microsorb-MV10-5,C18柱(250mm×4.6mm,5μm);檢測波長280nm;流動相:甲醇-水-磷酸(4:96:0.05);流速1ml/min;柱溫:室溫。
2.3.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減壓干燥直恒重的沒食子酸對照品約4mg,置10ml的容量瓶中,加30%甲醇溶解并定容配成濃度約為0.4mg/ml的溶液,即得。
2.3.3 標準曲線的制備 精密吸取標準溶液0.5,1.0,1.5,2.0,2.5ml,用30%甲醉溶液定容至5ml容量瓶中,分別吸取20μl進樣,測定色譜峰面積。以色譜峰面積A為縱坐標,沒食子酸對照品的濃度為橫坐標,得回歸方程 Y=31558X十3677.1(r=0.9994),線性范圍為40~200μg/ml,可用外標一點法計算含量。
2.3.4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及供試品測定 分別按處方比例稱取9份復方葉下珠中葉下珠、半邊蓮、半枝蓮、雞骨草等藥材,合計每份總重245g,根據附表1正交試驗因素水平,按以下工藝提取:葉下珠、半邊蓮、半枝蓮、雞骨草等十多種中藥材→加水煎煮→濃縮→酒沉→回收乙醇至流浸膏。精密稱取樣品約0.5ml,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30ml振蕩溶解,用甲醇稀釋置刻度,搖勻,過濾,取續濾液即得。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計算沒食子酸含量。

附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
選用L9(34)正交試驗表設計,測定煎液中沒食子酸的含量,計算其提取量。試驗結果見附表2。
由附表2中數據直觀和方差分析可知,對于樣品中的沒食子酸提取得率來說,A、B、C因素對試驗均有顯著影響,影響因素為A>B>C。

附表2 方差分析
綜合試驗結果及實際操作問題,確定提取工藝為A2B2C3,即加水10倍,煎煮1小時,醇沉濃度為60%。
按照上述最佳提取工藝,按處方量稱取3份本品中各中藥材,合計每份總重735g,試驗結果表明該提取工藝下沒食子酸提取得率最高,且3批數據接近,說明該工藝穩定、可靠,達到了提取條件優化的目的。
復方葉下珠以葉下珠和半邊蓮為君藥。葉下珠的主要有效成分為沒食子酸、葉下珠素。其中,沒食子酸有抗HSV活性,能抑制HSV對靶細胞的吸附[2]。葉下珠素能明顯降低ALT、AST水平,對CCl4和氨基半乳糖誘發的肝細胞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3]。半邊蓮的主要有效成分為山梗菜堿、延胡索酸等具有明顯的利膽消炎及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的作用[4]。
上述有效成分既易溶于水,又易溶于乙醇,為保持該藥的特點,發揮中藥的復方功效,故在制備工藝上采用水提醇沉法,采用葉下珠中主要活性成分沒食子酸提取得率作為指標,通過正交試驗用以優選最佳提取工藝。正交試驗結果表明,復方葉下珠的最佳提取工藝為加水10倍,煎煮1小時,醇沉濃度為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