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刊記者 陳婧
藍汛資本煉金術
| 文 · 本刊記者 陳婧
中國企業去美國上市過往的記錄并沒有多少亮點。但情況在2010年發生了咸魚翻身般的變化,據最新統計,中國概念股屢創新高。其中,優酷、當當網自然風光無限,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一直隱藏于鎂光燈之外的藍汛通信

2 0 1 0年1 0月1日,藍汛通信(ChinaCache International,即CCIH)在納斯達克上市,融資8400萬美元。緊接著,優酷也在12月8日登陸紐交所,融資額達到2.03億美元。這兩家公司都沒有盈利記錄,并且在短期之內也不能盈利,但是憑借著良好的未來發展前景,還是獲得了投資者的看好,IPO表現都非常成功。
其中,藍汛通信開創了自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以來,虧損互聯網企業成功上市的先例,它也是繼2007年美國 Limelight Networks公司上市后,第一家CDN服務供應商的成功上市。從某種角度說,藍汛的成功直接刺激優酷加快了上市進程,上演了連續虧損的互聯網視頻企業成功上市,并且募集到相當規模的資金的一幕,因而在業界引起強烈的反響。
與此同時,不僅是中國,印度的互聯網公司不盈利同樣也能在美國市場賣出好價錢,或許是2010年Facebook的成功讓美國投資者急于找到替代的投資品。
在互聯網領域,北京藍汛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汛)一直是一個幕后英雄,該公司主要經營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互聯網內容發布網絡。
據藍汛CEO王松介紹,CDN 是一個建立并覆蓋在互聯網之上、由分布在不同區域的節點服務器群組成的虛擬網絡。CDN 可以實現把網站的內容高效、穩定地發布到離網民最近的地方。它最核心的目的就是: 提高互聯網的訪問質量。
從2004年啟動融資開始,英特爾投資、集富亞洲、InvEStor、啟明創投、ignition、Starr International、SIG這7家基金都先后成為藍汛的投資人,前后三輪融資共引進5000萬美元。
過去10年,藍汛每年以超過100%的速度增長。而即便是這個數字,藍汛的投資人仍然認為公司“跑得不夠快”。
原因在于,盡管藍汛在中國CDN領域仍是不折不扣的王者,但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與幾年前95%以上的市場占有率相比,其市場占有率已經下降到了目前的65%左右。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藍汛確實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家,加上去年在創業板風光無限的網宿科技至少占有一半的市場規模。而據了解,網宿科技去年CDN業務收入才不過是藍汛的“1/4到1/3”。
不過,這樣的成績并沒有讓投資人感到滿意,他們的目光沒有局限于此,胃口更大的投資人將參照物定為行業大佬Akamai——與藍汛通信同年成立的美國同類公司Akamai,如今它已經是市值超過40億美元的全球500強企業。
與Akamai超過70%的毛利率相比,藍汛的毛利率略輸一籌,僅在50%左右。而投資人看好的正是這20%的收益空間。
1998年,麻省理工大學教授、互聯網發明者Tim Berners-Lee和Tom Leighton創辦了Akamai,目的是為了緩解互聯網的“交通擁堵”。
如今,所有的互聯網用戶如今都在不經意地使用Akamai首創的這種服務。其通過把數百個服務器置于現有的ISP網絡中,構建出一張內容分發網絡,這使得用戶能夠就近取得所需內容。“如果把互聯網應用看作是淘金,那么,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為淘金者提供生活用‘水’。”王松解釋。
Akamai在成立11個月之后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當日,其股價就從26美元的發行價一路飆升到110美元。
對藍汛而言,同期成立的Akamai是榜樣,也是羨慕的對象。可以說,藍汛對Akamai的感情應該是又愛又恨。
作為國內第一家的CDN企業,在選擇CDN業務模式的時候,王松并不知道有Akamai這樣的公司,只是之前曾經代理過Cache產品,因而順勢開始選擇做類似的服務,當時對技術敏感的王松只是認為,CDN可以做,而且市場潛力巨大。
但是,當時具體如何做CDN,藍汛毫無概念。王松曾經簡單的認為,只要把幾臺機器架在一起就可以,他也曾經相信,設備廠商會幫到它們,然而具體如何應用設備廠商,王松也不明所以。
后來,藍汛也曾經考慮過引進Akamai公司的技術,但當藍汛同對方接觸的時候,對方的態度十分傲慢,而且價格貴得離譜:部署一個點的成本達100萬美元。這個價格是初生的藍汛無論如何都付不起的,所以,藍汛拒絕了Akamai。“一個原因是我們確實沒有那么多的資金,另一個原因,也是覺得美國人能做,我們中國的技術人員也能做出來”,王松說。
數年之后,回頭來看自己當初的選擇,王松曾半開玩笑地引用華為總裁任正非的話:純粹屬于當初的無知。“當初真的沒想到這么難,我們屬于‘無知者無畏’。”幾年做下來,王松覺得自己做的非常累。但是,好在他成功了。
在Akamai上市十年后的2010年10月2日,藍汛通信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在首日交易中,藍汛通信股價上漲98.6%,收盤于27.61美元,超過當時搜房網和鄉村基在上市首日的漲幅(分別為73%、80%),成為中國公司在美國股市一時最成功的IPO。
2011年初,美國中國概念股網站China Analyst評出了10大最具成長性的中國概念股,其排名依據是華爾街分析師對公司未來3-5年每股盈利增長率的平均預測值。其中,藍汛通信以長期每股盈利增長率45%的成績排名第五。

盡管藍汛通信壟斷中國CDN服務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份額,而且一直被業內看成是CDN的領導者。但由于CDN行業本身的特點,鮮有人關注到這個領域,而行業內的廠商更是悶聲發財,較少自我宣傳。因此,除個別專業技術媒體外,其他媒體很少關注。
真正讓藍汛通訊走到臺前的是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毫不夸張的說,悉尼奧運會成全了藍汛。
當時只要中國拿一塊金牌,新浪網的網站就會因為訪問增加而要癱瘓一次。王松找到新浪網當時的CTO嚴援朝,將自己的產品介紹給他,雙方一拍即合。新浪因而成了藍汛的第一個成功案例,隨后搜狐等網站也逐漸成為藍汛的客戶。
其實,悉尼奧運會、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文件的網上發布、中國申奧成功、CCTV.COM直播全國“兩會”、“神六”成功升空,并順利返回的望山直播,以及2008年的奧運會直播等背后,都有這種服務在做支撐。
但是在起步之時,藍汛很快就碰到了互聯網泡沫的破滅,整個互聯網行業陷入低谷。“當時的多數網站想的都是怎么樣節省成本,怎么樣活下去,而不是去提高自己的網絡使用質量。”王松說,這對旨在提高上網質量的藍汛可以說是一場無妄之災。
好在藍汛選擇的業務模式成本相對比較低,而且在當時的環境下,藍汛同中國電信等運營商合作關系良好。通過運營商,藍汛獲得了很多客戶,當時的運營商尚未意識到這一領域的價值,藍汛幾乎是零成本就獲得了這些資源。借助于此,藍汛才支撐過了互聯網的冬天,而當初同處一個領域的多數公司都已退出。
事后,王松曾經總結過,之所以只有藍汛能堅持下來,“不是我們做的好,只是因為別人有更多的選擇,而我們沒有其他的選擇,所以只好堅持。”
自2002年起,隨著電信增值業務被引入到互聯網行業,整個互聯網開始復蘇,而藍汛也隨著整個行業的變暖而獲得了快速成長。從 2003 財年開始,藍汛每年的業務收入均保持著翻倍的增長速度:2004 年達 3000 萬元人民幣;2006-2009年,藍汛凈收入從7000萬元增長到2.72億元;2010年上半年,藍汛通信凈收入為17034萬元,主營業務CDN收入同比增長28.86%。這時,藍汛的最大客戶變成了中國移動,其子公司購買了大量藍汛的移動互聯網服務,占藍汛2010年上半年總營收的12.8%。
目前,藍汛總共擁有62個CDN節點。在藍汛 CDN網絡上運行的網站有搜狐、網易、eBay、易趣、淘寶、慧聰、攜程、新華網等幾十家。另外,還有“國網”等政府網站,以及諾基亞、寶馬汽車、可口可樂等傳統企業網站,幾乎每個星期都有新的用戶采用藍汛通信的 CDN 服務。似乎,藍汛離Akamai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了。
不過,即便成績如此,藍汛通信2010年上市時仍沒有盈利記錄。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企業的營收能力。
從藍汛通信財務數據來看,公司2007年毛利潤一度為負值。2005年凈虧損為738萬元,合每股0.09元,到2008年凈虧損達到1.63億元,每股虧損1.73元,虧損擴大23倍。2009年之前,藍汛通信收入越多,虧損也越多。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營業收入從2005年的4700萬元增長到2009的2.72億元,營收擴大接近5倍,而2007年以來,藍汛通信毛利率也在不斷回升。
盡管如此,絲毫沒影響藍汛通信在市場上受到外資追捧的程度。
中國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已達4.2億,超過了美國的總人口(3.1億)。艾瑞網的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的內容和應用交付服務市場的規模約為5.01億元,預計到2014年,將達到3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48.2%。由此,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加速服務提供商自然會吸引投資人的青睞。
上市前,藍汛就獲得了三輪投資共約5000萬美元,包括2005年獲得的第一筆來自于集富亞洲、英特爾投資等的850萬美元風險投資;2007年獲集富亞洲、英特爾投資和啟明創投等參與的第二輪3150萬美元的投資;2009年9月,藍汛再獲英特爾投資及其他風投公司超過1000萬美元的投資。
另外,從藍汛在美首次公開募股申請書文件中可以看到,截至2010年6月30日,藍汛的客戶數為418個,其中,新簽的中國移動是藍汛最大客戶。而中國移動是目前國際最賺錢的運營商,“背靠大樹好乘涼”,這將為藍汛今后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支撐作用。
另一方面,在整個市場大環境下,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也為互聯網企業赴國外IPO引資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我國繼續加強內需消費刺激和抑制通脹政策并行,發展新興產業,而互聯網企業作為信息產業中的一員,在推動經濟穩定增長中起到先導作用,這使得相關企業贏得寬松的發展環境的政策預期。
中國新興產業公司高速增長的特性,以及巨量的市場空間,是吸引美國投資者的兩大核心因素。美國投資者慣用“看歷史想未來”的投資思路,在高增長的行業和高增長的國家背景下,投資者的想象力為藍汛通信進入資本市場一路“開綠燈”,而緊隨其后的優酷、當當網也掀起了資本市場的一場“完美風暴”。
中國新時代 2011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