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闞世華 圖 · 由唯眾傳播提供
楊暉 天生電視狂
|文 · 本刊記者 闞世華 圖 · 由唯眾傳播提供

楊暉,博士,資深傳媒人,上海唯眾影視傳播有限公司創始人、總裁,TV2.0電視新思維理念倡導者。楊暉僅在4年間便相繼推出中國第一檔商業脫口秀《波士堂》、輕喜劇職場脫口秀《上班這點事》、商務智性脫口秀《誰來一起午餐》、創業真人秀《我為創業狂》、文化批評脫口秀《大聲說》、雙語生活全話題脫口秀《洋涇一大幫》等十余檔知名電視節目,并積極嘗試與新媒體的合作。由此,楊暉與她的唯眾傳媒逐漸從幕后走向臺前,獲得業界極大肯定
“商道即人道,財經也輕松,歡迎來到《波士堂》。”2006年6月,唯眾傳媒和第一財經聯合推出了中國第一檔商業脫口秀《波士堂》。
當時,各種訪談類節目內容單一、模式死板而很難有大的突破。《波士堂》登陸東方衛視、第一財經及各地方電視臺后,其獨特的內容及創新節目模式使得它一夜間紅遍大江南北。
乍聽上去,節目的名字頗有些國外節目的味道,但這確實是一檔國內民營傳媒企業制作的輕松財經訪談節目。《波士堂》每期的嘉賓都是商界的重量級企業家,而今天要走近的則是《波士堂》背后“推手”楊暉的個人世界。
“我很癡迷電視傳媒這一行,我選擇用創業的方式試圖去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做唯眾是很過癮的一件事。”唯眾傳媒總裁楊暉告訴《中國新時代》記者。
讓楊暉開心的是,《波士堂》不僅得到了觀眾的廣泛認可,也獲得了業界的高度評價。開播第一年榮獲SMG2006年度電視節目創新獎,第二年入圍2007年中國電視榜年度最佳創富節目榜單,第三年獲得2008胡潤百富榜電視訪談節目最佳表現獎,同時獲得“2008中國最具網絡影響力十大省級衛視欄目”排行榜第一名和SMG傳媒人大獎。第四年獲得SMG總裁獎。
2007-2008年,楊暉僅在4年間便相繼推出中國第一檔輕喜劇風格日播職場脫口秀《上班這點事》、女性節目《源來女人》及中國第一檔商務智性脫口秀《誰來一起午餐》。由此,楊暉與她的唯眾傳媒逐漸從幕后走向臺前,獲得業界極大肯定。
15年來,“工作狂”楊暉每天都在深夜兩點后才入睡,這個壞習慣波及了唯眾傳媒所有的工作人員,唯眾的辦公室幾乎每天凌晨兩點燈還亮著。
偶爾的一次早起,讓楊暉意識到錯失了無數美好的清晨,“早上的空氣真的挺好,看著那些抽出來的小綠芽,春天就這么到了。”更重要的是,她開始發現,健康的生活比工作本身更重要。如今的楊暉開始調整自己的時間,盡量在晚上12點前結束工作。
1993年,楊暉即將在湘潭師范學院(現湖南科技大學)畢業,并已被學校擇優分配留校。但學校的相對閉塞和安逸,與楊暉的個性和職業理想發生了沖突,她便產生了出去闖一闖的念頭。當時恰好湖南電視臺招聘少兒節目編導兼主持人,楊暉便報了名。
當時,大學畢業吃散伙飯時,大家都拿楊暉開玩笑:別裝了,全班就數你找的單位最好。其實,當時楊暉還只是過了電視臺的復試關,有近三百人競爭一個名額。因為讀的是師范院校,楊暉的同學大多是去當老師。“我當時下定決心,就算湖南臺競聘不上,我也要在長沙找一家廣告公司之類的落腳。”楊暉說。初試,復試,再試,楊暉過五關斬六將,最終成為那個唯一被錄取的。楊暉如愿以償地跨進了湖南電視臺的大門。
對于楊暉來說,一切都要從頭學起,跟著老師上編輯機,各種按鍵看得眼花繚亂,一個鏡頭接一個鏡頭,該在哪里選擇接點?1秒鐘有24幀畫面,一幀一幀地找,來回搜上幾次頭就有些暈了,實在不行就掐自己的眼皮。一年過去,楊暉已熟練掌握了撰稿、扛攝像機、編輯、制作節目等“基本功”。
1994年12月,湘鄂邊界桑植,楊暉在大山里看到了一群孩子的生活。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勤工儉學,靠自己的雙手掙來學費。30年來,這里沒有一個孩子失學。楊暉被徹底感動了,真實地記錄了他們一天的生活,13分22秒的節目,只寫了486個字的解說詞。這部名叫《山里的這所學校》的紀錄短片獲得了第三屆全國少兒電視“金童獎”少兒電視專題一等獎——中國少兒類節目的最高獎項。

1996年9月,楊暉被任命為制片人,籌劃新的少兒節目。這也是湖南臺為了上星而實施改革任命的第一批制片人。一個主持人,一個編輯,加上楊暉三個人,開始開創新天地。剛開播時,“男孩女孩”25分鐘,七天一次;到了第二年,楊暉就讓它變成了每天25分鐘;又過了半年,增加到每天40分鐘,從一個小學生節目分出了五個子欄目,“卡通俱樂部”、“聰仔樂園”、“花季風”、“星星擂臺”……節目也從幼兒的、小學生的到中學生的、高中生的,“男孩女孩”成為湖南電視臺的名牌欄目。用楊暉的話說,就是0-18歲的全齊了。
后來,楊暉在湖南臺推出一檔前所未有的欄目《新青年》。開播一個半月,《新青年》便躍居臺里節目收視前三甲;一年之后,調查數據顯示,以《新青年》為代表的一批談話類節目在同類節目中的競爭力居全國第二位。后來進入央視的主持人柴靜,也正是在這檔節目中嶄露頭角,脫穎而出。
正當風聲水起之時,楊暉卻在2004年選擇辭職離開湖南電視臺,踏上了求學深造之路——她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師從黃會林教授。“之前我覺得不管在體制內、體制外,都還有可能用你自己的方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后來我逐漸發現,你想最大限度地心想事成的話,就要自己獨立承擔更多的責任。”楊暉說。
在這期間,楊暉一邊讀書,一邊在境外專業財經媒體CNBC(亞洲財經頻道)工作,創辦了國內首檔商業案例節目《決策》。2005年底,楊暉從CNBC辭職。
2006年年中,楊暉創辦唯眾傳媒,《波士堂》開播一炮而紅。短短四年,唯眾家族推出了《上班這點事》、《誰來一起午餐》、《上班這點事》、《大聲說》、《智贏天下》、《我為創業狂》、《源來女人》、《洋涇一大幫》等十余檔原創節目,并積極嘗試新媒體的內容創新,成為中國最具成長性的民營媒體企業。唯眾傳媒2008、2009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潛力文化創意企業”。2010年,唯眾傳媒又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價值自主創新企業”。
這四年,唯眾傳媒很給力。
楊暉說自己并不是一個十分勇敢的人,盡管有人叫她“楊大膽”。雖然有這樣的稱號,楊暉還是踏踏實實地走著創業準備的每一步。“我花了2年時間,在創業之前做了一個學術和實務上的準備,所以我去CNBC,去熟悉境外媒體成熟的運營和管理經驗。”
工作需要什么,就去學習什么,這是楊暉的一貫作風。在電視臺做欄目制作人時,需要學習管理經驗,就去讀MBA;在負責三個欄目時,還一邊補習高等數學,最終通過教育部的考試,拿到了MBA學位。
回顧過往,“電視業其實是一個很殘酷的行業,我們都說自己是灰領,既要勞心,又要勞力。可以說我總共用了十三年的時間來準備創業。所以當《波士堂》一炮而紅,許多人都問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唯一能告訴你的是,為了這一天,我準備了很多年。”楊暉感慨道。 在楊暉看來,電視業真的沒有個人英雄,整個唯眾的團隊非常優秀,特別年輕,對于電視本身有著極大的熱情和理想。
在《波士堂》出來之前,很少有人能看到中國企業家的家是什么樣,更不會知道中國的企業家可能還會吹薩克斯,還會石鎖,還會跳舞,玩指揮……這是老板的背面,楊暉通過《波士堂》將這些背面展示給觀眾。
“電視一旦播出就沒有秘密,所以核心競爭力永遠在下一個節目。一定要‘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楊暉說。
楊暉善于創新,更長于思考。她在業界首倡TV2.0電視新思維理念,并樂于與人分享她的TV2.0。她曾受邀為CCTV、上海文廣等十余家電視媒體機構,以及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復旦大學等多所高校進行授課和演講。
楊暉表示,“唯眾”就是以觀眾為根本出發點。TV2.0是楊暉一直在提倡的理念,說起這個,楊暉更是有許多話要說。以觀眾為中心是TV2.0的根本所在,這與“唯眾”的立意不謀而合。
“TV2.0一定是互聯網精神在電視上的移植,希望將來有一天能把看電視變成用電視,現在我們在做這個工作,這就是TV1.0到TV2.0的轉變。”楊暉說。在今天,雖然中國有兩三千個電視頻道,但是,觀眾是看似有選擇其實沒選擇。因為你喜歡看的又有幾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內容供應商在這個產業鏈上有巨大的生存空間。
“對唯眾來講,作為一家民營的媒體公司,要還原媒介的一個本質,就是要尊重公眾本身的傳播權利,我認為這是它首先要堅守的一個東西。很多人認為,媒體天生就具有傳播的權利。其實不然,媒體是替觀眾以及全社會來完成傳播權利的轉換,是你幫助他去實現這個權利,不是你天生擁有這個傳播權利。”楊暉說。
楊暉始終在宣傳TV2.0。這個社會已進入web2.0時代,電視怎能定格在TV1.0呢?在那些傳統企業,人人都說顧客是上帝,但為什么做好的只有那幾家呢?“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如何去真正滿足市場需求,真正以觀眾體驗需求為中心,把話語權還給觀眾。”
Web2.0和1.0的區別在于,Web2.0可以互動,傳播是雙向的。電視要把觀眾的傳播權利當回事,把它還原出來,這是專業精神。對于電視行業的生存與發展,楊暉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一見解,構成了唯眾基本的發展戰略。
“電視產業本身就是一個創意產業,創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就是它的原創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這點非常重要。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不是電視劇泛濫成災,就是抄襲成風。”楊暉說。
楊暉認為,中國電視產業要向前發展,如果不想做泡沫,就得把內容做好,這是立身之本。“國外的品牌怎么做出來的?BBC靠新聞,CNN靠新聞,HBO靠電影。它總有內容做支撐,它的品牌形成是因為它有獨特的、優質的內容。反過來說,現在電視劇泛濫,就是讓頻道的呼號消解,呼號弱化了,品牌也就失去了。在這種情況下,每一個電視臺,每一個頻道,要有一個或一群具有品牌品相的標桿節目,這是至關重要的。”
楊暉的唯眾傳媒成立至今,平均4-6個月推出一檔新節目,全是原創作品,這是她對員工和自己的要求和堅持。“我把原創作為企業文化,就像DNA一樣,新加入的人壓根就不敢想要抄別人的。”這與唯眾傳媒自身的價值判斷有關,抄襲是沒有希望的,簡單的復制也是沒有希望的。強調原創,致力原創,才是楊暉的追求。“希望中國有越來越多的民營公司能夠重視原創、尊重原創,希望有更多的播出平臺,能從內心真正尊重原創。因為只有越來越多的原創勢力形成原創氛圍時,你才可能越做越好。”

中國目前沒有幾家民營媒體公司能做到自主創新擁有如此多的品牌電視產品。電視期待有人喝彩,但唯眾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公司。它要去影響那些有影響力的人,將目標受眾鎖定在中國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白領和精英階層。
楊暉說,唯眾是一個輕公司。“我們只養腦袋,不養手腳。”唯眾將公司鎖定在品牌管理和創意管理這個概念上,其他能外包的都外包出去。在這樣的情況下,唯眾不僅節約了管理成本,而且戰斗力特別強,從而保證了唯眾以六個月甚至三個月的速度推出一檔新欄目。“唯眾是一個快公司,也是一個輕型公司”。
在楊暉看來,唯眾不是一個簡單出售電視節目的公司,而是一個出售價值觀的公司,“它給大家提供的是用錢買不來的,那一瞬間的靈魂對接,它一定是跟你產生了極強的共鳴,你才可能認可它。否則的話,那么多節目,你記住的能有幾個,你能聽到名字、能認真去看的又有幾個?”
從最初一個單純的電視人,到現在成為一個民營媒體公司的老總,楊暉的角色正在逐步轉變。“原來你是棋子,現在你是下棋的人,你是棋手。你要有全盤的戰略,要懂戰略,會經營,會管理,要會布局。要會用更優秀的人來跟你一起完成同一件事情,要學會包容,學會吸引人、吸納人,學會管理人,把效用最大化。”楊暉表示,企業家最重要的是要有是胸懷和眼界。在中國,不乏專業的電視人,缺乏的是有商業精神、有商業意識、有商業能力的專業電視人。如果能把這兩點合二為一,中國電視產業的發展會快很多。
其實,楊暉是一個很容易被感動和被影響的人。她很喜歡看傳記。在楊暉看來,很多東西都值得去學習。“我覺得蘋果公司是把商業和創造力結合得很好的一家公司。中國的電視媒體缺乏像喬布斯這樣的人,缺乏蘋果公司這樣不斷創新的偉大公司。”談及唯眾是否會成為中國電視界的蘋果公司時,楊暉說,“我并不在乎山的高度,但我會不斷去攀爬。其實它就是一個不斷影響、互相成就的一個過程。”
楊暉熱愛電視,因為電視能把自己腦子里的想象演繹成真實,而且充滿挑戰——你說好沒用,大家都喝彩才可以。“我們每一個人應該有一顆敏感的心,這個時代千變萬化,我們需要把握的就是這種變化。”她的目標,是要將唯眾打造成為一家基于優質內容的極具市場競爭力的受人尊敬的跨媒體整合運營商。
中國新時代 2011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