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闞世華
HTC 后發制人?
文 · 本刊記者:闞世華

2010年7月27日,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HTC)在北京宣布,HTC品牌正式登陸中國內陸市場,同時,這也意味著中國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將進入“戰國”時期
摩托羅拉、三星、黑莓、蘋果等實力企業已經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各霸一方,HTC除了要面對這些強大的競爭者,同時,還要尷尬地應對來自同門師兄“多普達”的挑戰。
作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廠商,此前HTC一直默默在中國市場的門口徘徊。在等待了漫漫8年之后,HTC終于進入大陸市場,并聯手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發布了四款智能手機新品,從此終結了多年來HTC品牌只能以水貨形式進入內地市場的被動局面。
“HTC是中國人所創立的品牌,專注于智能手機領域的持續創新,期望將中國人對創新與品牌價值的堅持延續到全球的每一個角落, 為中國人打造一個世界級的國際品牌。”HTC董事長王雪紅說。
HTC公司于 1997 年由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之女王雪紅及宏達基金會董事長卓火土、總經理兼執行長周永明共同創立。多年來,HTC一直在全球知名通訊大廠背后默默地努力。 HTC 與主要的行動裝置品牌業者建立了獨特的合作關系,包括歐洲五家領先業界的電信公司、美國最大的四家及亞洲許多正快速成長的電信業者。 HTC 同時也透過領先業界的OEM 合作伙伴,將產品推向市場,并從 2006 年6月起發展自己的 HTC 品牌。
在過去的13年間,HTC創造了許多個“史上第一”。可以說,HTC的成長史,就是一部智能手機發展歷程的編年史。HTC在成立之初,就獲得了微軟Windows CE的授權,并在2002年研發出全球第一款搭載微軟Pocket PC Phone Edition系統的PDA手機,與歐洲運營商合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HTC也是Android手機的鼻祖,早在2008年就推出了世界第一款Android手機HTC Dream,此后又陸續推出HTC Magic、HTC Hero以及Desire,均成為引領風潮之選。
目前全世界每兩個Windows、Android智能手機中就有一個是HTC手機,每0.87秒就產生一個HTC使用者。據IDC統計數據,到2010年第一季度,HTC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生產廠商。
最初,HTC主要以代工為主,給歐美各大運營商做定制手機。HTC旗下擁有多普達和多普達國際兩家企業。現在的HTC是Windows Mobile的主要客戶,壟斷了Windows Mobile手機80%的市場份額。
從多普達到HTC,又從HTC到“雙多普達”,HTC是隱藏在多普達背后的“老東家”,業務遍布全球。東亞已是眾所周知的世界電子工廠,但除了日本廠商,很多的生產商都是默默無聞的角色。而現在,HTC正在從幕后走向前臺,試圖建立起足以和蘋果相抗衡的品牌。
HTC一直為美國的運營商沃達豐、Sprint和T-Mobile供貨,不過在一年前,十個美國人中只有一個知其名。現在情況已經不同,得益于運營商的市場推廣和HTC在世界職業棒球大賽期間的廣告,其市場知曉率已達到40%。“我們希望成為業界領袖之一,”HTC首席營銷官王景弘表示。
在全球化品牌進軍的路上,HTC正在追隨另一家臺灣公司宏碁(Acer)的腳步。
HTC的自有品牌發展之路并不平坦,此前多年,該公司一直服從于作為供貨對象的美國電信運營商的喜好,這些電信運營商銷售的手機貼的都不是HTC的商標。
轉折發生在2007年,HTC的商標開始出現在手機上,因為運營商認為,此前一些用戶已將HTC視為品質的象征,而這些人又是運營商希望鎖定的。在美國市場上,HTC的產品包括由Verizon推出的Droid Incredible、T-Mobile、美國的HD 2及Sprint Nextel的Hero。
即使是現在,HTC仍避免過于激進地推廣自有品牌,擔心影響到與運營商的關系。
和外表始終未有大變化的iPhone相比,HTC試圖生產滿足各種需求的手機,比如,有的有滑動鍵盤,有的則是觸屏。蘋果有自己的應用商店,而HTC則專注于手機本身,由運營商來決定向用戶提供什么樣的音樂或者是應用,這與蘋果自傲與專橫的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眼下,HTC又一舉推出四款重量級3G智能手機,其中包括兩款和中國移動定制的TD制式手機——商務娛樂旗艦機“HTC天璽”和主打互聯網社交及視頻通話功能的“HTC天怡”,另兩款分別是創造極致視覺體驗的全能手機“HTC渴望”和智能社交手機“HTC野火”。除“HTC天璽”外,后三款產品都采用了全新的Android 2.2操作系統。
在一次董事會上,王雪紅將HTC布局中國大陸上升到全球的戰略高度,她表示,“經過十余年的努力,HTC在全球市場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在競爭激烈的歐美市場,HTC已在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方面均名列前茅。我們期待著以此次HTC品牌正式進入中國大陸為出發點,在中國市場繼續我們的水準,完成HTC全球愿景最重要的拼圖。”
HTC緊接著又有大手筆。2010年7月31日,宏達通訊落戶上海浦東及威宏電子增資擴產簽約儀式在上海舉行,HTC宣布對其全資子公司威宏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追加4500萬美元的注冊資金,增資后公司注冊資本為1.1億美元,將承擔生產外銷HTC手機等業務。同時,HTC還對宏達通訊有限公司增資1950萬美元,專營HTC手機在大陸的生產和銷售業務。與之相應,浦東新區也將向HTC提供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產業扶持。這將使HTC獲得更加優良的發展環境,并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我們選擇7月進入,純粹是為了配合客戶和領導們的時間。前有‘五一’,后有‘十一’,加上又是暑假,大家比較空閑一些,倒不是在選擇什么良辰吉時。”HTC首席運營官許偉德告訴《中國新時代》記者。
HTC在2007年才真正進入品牌行銷。“我們從歐洲開始,然后在美洲和亞洲小有斬獲。一直到2010年,我們在歐洲和美洲獲得了較大的進步。因為iPhone 4在美國只選擇和AT&T合作,其它運營商找不到核心產品與之競爭,HTC就成了他們的首選。我們的產品賣到嚴重缺貨,這樣的成功帶動了HTC在全球知名度的快速上升和銷量增長,內地的用戶也通過互聯網了解到HTC的產品其實與多普達的產品設計很接近。”許偉德說。
在許偉德看來,雖然中國內地市場已開始進入3G時代,但還有點亂,大家都在尋找自己的位置。2010年上半年,智能手機在3G市場中已占到一半的比重,并以每季度17%~18%的速度上升。“正是這個拐點,讓我們覺得機會不可錯失,所以HTC來了。”
據悉截止到去年12月,摩托羅拉共推出超過20款智能手機產品,在中國android智能機市場一舉占據50%的市場份額。而三星和本土廠商宇龍酷派全年有超過10款智能機產品上市,涵蓋微軟和android多個智能手機操作系統。而在年輕時尚的高端消費群體,iphone4則引發了搶購狂潮,黑莓也在向個人市場的滲透……這些都將是HTC無法回避的現實。
業界認為,作為電子信息產品的終端制造商,HTC此次再度增資并拓展中國大陸市場,將為中國電子信息產品產業鏈的建設和完善做出重要貢獻,也意味著HTC將更加貼近潛力巨大的中國大陸消費者的需求,與中國大陸市場及眾多產業合作伙伴共同發展。
Canalys的全球數據分析報告指出,在2010年第二季度,中國連續六個季度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其出貨量為690萬部,占全球總出貨量的11%。Canalys對Android手機在中國的增長前景十分看好,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購買功能更齊全的智能手機。
而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如今智能手機方興未艾,市場潛力巨大,且目前還屬于戰國之初,大局未定,國產手機尚沒有形成強大的競爭力,選擇此時進入,HTC可謂深得兵法三昧。
與此同時,HTC進入大陸市場也受到運營商和經銷商的歡迎,中國移動、谷歌、國美、蘇寧、迪亞比等重量級合作伙伴都在積極參與。事實上,自2003年開始,HTC就通過其戰略合作伙伴多普達,與中國大陸運營商保持密切的合作,并致力于推出創新、客制化、直覺式的智能手機,包括WCDMA、EVDO和 TD-SCDMA 技術的產品。
其實,早在HTC進入中國大陸之前, HTC手機早已名聲在外,有不少消費者通過各種途徑購買心儀的HTC手機。據統計,HTC的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也躋身到排名第三的地位。在完全沒有任何市場宣傳推廣的情況下,HTC就受到如此的歡迎,從側面反映出HTC對大陸消費者的吸引力。
對于HTC在大陸市場的發展,王雪紅表示,“未來,HTC將繼續秉承對創新的熱情,致力滿足甚至超越全球手機使用者的需求,在各方面不斷提升手機的使用經驗。HTC以客戶為中心的堅持,不僅成就了HTC在全球的領導地位,也成為HTC品牌獨特的競爭力。”
數字 NUMBER
4500萬美元
2010年7月31日,宏達通訊落戶上海浦東及威宏電子增資擴產簽約儀式在上海舉行,HTC宣布對其全資子公司威宏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追加4500萬美元的注冊資金,增資后公司注冊資本為1.1億美元,將承擔生產外銷HTC手機等業務
690萬部
Canal ys的全球數據分析報告指出,在2010年第二季度,中國連續六個季度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市場,其出貨量為690萬部,占全球總出貨量的11%
2011年1月10日,HTC宣布任命任偉光擔任HTC中國區總裁,掌管所有HTC在中國地區的業務、營銷與營運等相關業務。
據悉,2010年7月HTC品牌進入大陸市場至今,其中國區業務架構一直處于“試營業”狀態。任偉光的到任,顯然是宏達電高層反復斟酌的結果,盡管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背景深厚,但在大陸市場上市不到半年的HTC幾乎是空白。“作為自有品牌,HTC確實是一個后來者。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沒有機會。”任偉光表示。
在HTC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前,在水貨的android智能產品中,HTC已成熱銷品牌。來自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ZDC)數據顯示,HTC的品牌關注比例,從2010年一季度的7.3%上升至四季度的12.2%。
“HTC有著一定的品牌認知度,這為我們在大陸市場拓展打下很好的基礎。”任偉光表示,區別其他競爭對手覆蓋高中低全面智能產品線,HTC將專注高端智能機市場。因此,在市場開拓初期,HTC將側重基于用戶滿意度的使用體驗。據悉,在HTC首批機型上市的同時,還特別推出了基于自身的Sense界面系統的HTCSense.com手機云服務。
據了解,從宣布進入大陸市場以來,HTC主要借助多普達的銷售渠道。但多普達作為大陸市場最早“試水”的智能手機品牌之一,近年來其市場銷售卻增長乏力。來自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2010年三季度,多普達當季銷量僅31萬部,市場份額不足0.5%,在品牌廠商中排名遠在前五之后。而伴隨著HTC自有品牌的上市,關于多普達即將退出大陸市場的傳聞也不絕于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渠道商與多普達合作的信心。”有渠道人士分析,在此背景下,依賴多普達的渠道,對于HTC并不是一個最佳選擇。
據任偉光介紹,HTC在全國范圍內的專賣店僅有一家,位于廣州。“缺少完善的渠道支持,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TC銷量的增長。”任偉光表示,加強零售網絡的建設將是未來一段時間HTC市場拓展的重點,“2011年上半年,我們將大規模地搭建專賣店和專柜,并尋求更多的渠道合作伙伴。”但對于具體網點的發展目標,“尚沒有一個明確的數字。”
零售渠道之外,運營商渠道則是HTC急需開拓的另一個市場。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剛剛進入的品牌,HTC缺少與本土運營商合作的經驗。”據悉,目前HTC僅有一款跟電信深度合作的機型T9199。而在運營商的集采中,更是鮮見HTC身影。
“HTC產品定價偏高,因此運營商的補貼作用對其銷售很關鍵。”一位業內人士分析,HTC在市場初期,要想短期提升份額,與運營商的深度合作將是繞不過的一環。
而在LG時代,有著豐富的與運營商合作經驗的任偉光,有望改變HTC在運營商渠道中的被動局面。
“我很了解作為客戶的運營商,對于品牌廠商的需求在哪里。這將為HTC建立(與運營商)更通暢的溝通渠道。”任偉光表示,2011年HTC將全面與三大運營商展開合作。
除了外敵,HTC還需面對自家兄弟“多普達”,如何化解內戰,實現雙贏,似乎是個棘手的問題。“事實上,我們的確考慮過雙品牌運作,但沒有采用,存在兩點原因。”許偉德說。
許偉德認為,HTC和多普達都定位于智能中高端,如果故意把一個品牌做低,客戶不一定會接受,但兩個品牌定位太接近又不容易操作。此外,從集團角度來看,同時養兩個高端品牌很費錢。在諸多考量之后,最后決定,在未來新品發布的比重方面會逐漸偏向HTC品牌。HTC準備用幾年時間來過渡,讓多普達品牌轉而去做其它消費類的電子產品。這樣才能來拉開兩個公司的間距,讓其各自都有自己的品牌發展空間。從整個集團布局來講,這樣才不會有重復投資。

未來,HTC在內地市場可能腹背受敵,除在正面戰場面對品牌廠商的競爭外,HTC還將面對水貨市場的沖擊。“HTC在水貨市場的泛濫,將不可避免地會對行貨渠道構成沖擊。”業內人士認為,由于HTC的海外市場自有品牌早在2006年就已上市,在長達五年的時間里,面對空白的大陸市場,從水貨渠道不斷滲透。據悉,深圳手機市場部分HTC機型其水貨市場與行貨市場存在千元之間的價差。“不同于其他品牌的水貨與行貨并存的市場,由于HTC長期未能進入大陸,導致其培養了相當一群穩固的水貨消費群體。”業內人士表示,HTC行貨上市以來,其水貨銷售并未受到明顯沖擊。
對此,任偉光認為,隨著行貨零售網點的鋪開,HTC的水貨市場將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此外,任偉光還表示,盡管由于關稅和渠道成本的原因,水貨與行貨在價格上不具可比性,但HTC還是會盡量縮短兩者之間的價差,希望更多的水貨用戶能回歸行貨。
但居高不下的定價,又是HTC面臨的另一個挑戰。來自賽諾市場研究的數據顯示,HTC產品平均售價在3000元以上,在同類品牌中定價偏高。“整體價位偏高,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HTC的銷量。”專業人士分析,而銷售的遲緩,又會反過來影響新品推出的速度。
對此,任偉光謹慎地表示,HTC未來也會嘗試一些2000多元價位的中檔機型。“我們不會把產品價位做得太低。”任偉光表示,要保證智能機的用戶體驗,需要一個基本的配置,它會有一個成本底線。
而伴隨著HTC自身市場渠道的建立,多普達的去留,再度成為關注焦點。“我可以說的是,目前多普達既有產品的銷售、售后宏達電都會負責到底。”任偉光稱,至于未來多普達何去何從,“現在還不清楚”。
中國新時代 2011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