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心靈解析報告

本調查在全國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杭州等8大城市散點調查得出,調查對象涉及各行業和各年齡段,調查有效樣本2856份。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的心靈狀況有以下幾大特點:
就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來說,有89%的人選擇了“親情友情愛情”,選擇金錢、權力、成功等其它幾項的比例極低,可見中國人“真情第一”的價值觀。
但有88%的人都選擇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社會主流價值觀“有交集”,即追求金錢、權力、名望或者成功,可見人們雖然心里看重真情,追求的卻是依然是名利。
在愛情與金錢的沖突中,有38%的人選擇了自己所愛的白領,有37%的人選擇了“富二代”,有22%的人選擇了“跟富二代結婚,跟白領成為情人”,8%的人選擇了“另找一位中產”。
調查顯示,中國人不安全感強烈,在人生理想和鐵飯碗相沖突時,有81%的人選擇了“鐵飯碗”。
當人生目標和現在追求的東西分裂時,79%的人選擇了“想改變但沒有勇氣”。
有超過50%的人選擇了一周有“5-6天”或“3-4”身心疲憊或抑郁,可見中國人的“心靈流感”較為嚴重。
人們在焦慮什么?有超過三成的人選擇了“房價、物價等經濟壓力”,有近三成的人選擇了“成功焦慮”,可見這兩樣是讓現代人最為煩惱的。
中國人感到快樂的頻率是:“幾乎每時每刻”的有2%,“經常”的有8%,“有時”的有34%,“偶爾”的有49%,“無”的有7%。
大部分人覺得社會不公現象比比皆是,選擇“顯失公平”和“有失公平”的比率高達72%。
而“只要堅持,總有一天會”與“強烈的無力感”分別占據了35%和30%的比例。
當“官二代”同學當上高官時,有47%的人認為“社會太不公平”、42%的人認為“自己很無能”,只有19%的人選擇了“不與他比”。
但是當不潛規則就會出局時,有高達51%人選擇了會順應潛規則,有30%的人選擇“不潛”,有14%的人選擇逃避,5%的人選擇揭發潛規則。
當好人成為弱勢的代名詞時,有36%的人仍然愿意成一個好人,34%的人“不愿意”,30%的人“隨便”。
當被問及品德、才華與成功的關系時,有超過60%的人認為,“有才無德更易成功”或者“品德無足輕重”。
在性伴侶方面,選擇“3個以上”的僅為4%,選擇“2-3個”的有41%,選這一項的大多為男性,55%的人選擇了“1個”或者“無”性伴侶。
在面對另類性關系時,男性的寬容度大,這與社會對男性在性關系上的寬容也很有關系,有78%的男性選擇“能”或者“有時能”或者“偶爾能”,有33%的女性選者“偶爾能”,有61%的女性選擇不能。但是考慮到題目涉及個人私密,不排除數據上的保守可能。
中國人判別自己的道德狀況時,對自己有點寬容,有42%人選擇“大惡小惡都不曾為”,有33%的人選擇“偶為小惡”,有6%人選擇“大惡不為,小惡不斷”,沒人選擇“曾為大惡”。
與此同時,81%的人認為中國人“道德淪喪”、“滑坡嚴重”或“有點滑坡”,可見中國人在道德研判時對自己和對他人有雙重標準傾向。
當面對被撞的路人,很多人還是表現出善良,63%的人選擇了“打120或110,陪等車來”,有17%的人選擇了“送他(她)去醫院”。
改進中國人道德狀況最有效的辦法按選擇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體制改革”、“推進公平”和“宣傳教育”。
中國新時代 2011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