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澤州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王加林
如何合理引導大學生村干部自主創業
■中共澤州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王加林
近年來,隨著大學生村干部選聘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如何正確引導大學生村干部真正地從思想上融入農村,從行動上切合農村,沉下心來當好農民致富的領頭人,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起到應有的作用,已經成為一個亟需解決的實際問題。為此,澤州縣進行了積極探索,并收到了一定成效。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啟示,就是合理引導大學生村干部領辦和創辦實體,在廣闊的農村天地中有所作為,建功立業。
精心制訂出臺了《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培訓工作方案》,建立了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幫扶等一系列管理措施,讓想創業的大學生村干部吃下一顆“定心丸”,解決了后顧之憂,增強了創業意識,提高了創業信心。
創建了“3+1”聯系幫扶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制度。建立了鄉鎮兩委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指導和幫助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機制。在此基礎上,縣大學生村干部管理辦公室還積極協調各涉農部門,及時分類整理基層創業的技術、項目及市場信息,為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提供政策咨詢、信息服務和創業指導,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創業能力。
不斷加強和改進扶持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的可操作性。針對大學生村干部創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中共澤州縣委、縣政府適時加強和改進扶持政策,并積極組織已成規模的農村種養大戶、知名企業家、經濟能人等成功人士對大學生村干部創業進行對口扶持,為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提供幫助。同時,搭建平臺,建立交流機制,采取“基地示范+協會帶動”的方式,定期組織大學生村干部“走出去”,把外邊的成功人士和科技行家“請進來”,讓大學生村干部觀摩學習,汲取知識和經驗,增強信心。
將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情況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和評優的重要依據。對創業成效顯著的大學生村干部,在年度考核評優、表彰獎勵和黨員發展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激發更多大學生村干部加入到創業的隊伍中來。
將大學生村干部的教育培訓納入全縣干部培訓計劃,制定出臺了長遠的大學生村干部培訓規劃。在開展“干事創業·健康成長”主題系列實踐活動中,適時開展了學“農把式”活動,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村干部進行農村工作知識及種植養殖技術的普及和培訓。
結合全縣開展的全民創業活動,協同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開辦了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培訓班。培訓班以國家項目辦及國際勞工組織推行的“SYB”(創辦你的企業)為主要內容,緊密結合全縣主導產業、優勢特色產業等,在種植、畜牧、農副產品加工、農村綜合服務等四大領域,對全縣大學生村干部進行了重點培訓。
將大學生村干部納入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農民創業培訓計劃。通過鄉鎮推薦,選取創業成功的大學生村干部參加創業培訓,為農業鄉鎮培養大學生村干部農業科技推廣帶頭人。
依托遠程教育教學平臺,充分發揮信息資源優勢,組織大學生村干部利用遠程教育網絡在線學習《“三農”問題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基層干部素質能力培訓》等視頻課件,接受遠程教育培訓。
為幫助大學生村干部解決其創業過程中社會關系少、技術弱、無經驗、缺資金等難題,縣委、縣政府綜合各方面力量,形成了幫扶合力。
制定出臺《關于鼓勵和支持大學生村干部領辦、合辦、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施意見》,積極協調工商、稅務、國土、農業、電力等部門,在企業注冊登記、稅費減免、項目審批、土地使用、領合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環節,為大學生村干部創業開辟綠色通道。
聯合團縣委、縣信用聯社等有關單位,開展了“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專項業務”活動,對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給予資金扶持。同時,協同縣中小企業局籌建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獎勵基金,對于自主創業初見成效大學生村干部給予一次性獎勵。
聯合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舉辦了大學生村干部創業SYB培訓班;組織專家、企業家、經濟能人等采取巡回講課、現場指導、結對幫扶等方式,為大學生村干部提供創業輔導、項目推廣、技術指導等服務;利用遠程教育網絡,構建交流平臺,及時發布有關信息,傳授致富真經。
通過公開推薦、考察等方法,及時篩選和培養典型,發揮其示范帶頭作用,使全縣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學有榜樣、趕有目標。組織編印了《熠熠星輝染澤州》、《澤州縣大學生村干部民情日記選編》兩冊叢書,發放到全縣每一名大學生村干部手中,方便其相互交流、互相借鑒。
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大力宣傳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成才的典型事例,展現當代大學生村干部的精神風貌,激勵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成才的熱情。
創建創業示范基地,引導大學生村干部到示范基地實習實踐,取長補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過積極有效的措施,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優勢疊加效應。通過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村干部和具有相應政策、資源優勢的鄉鎮、村之間的“雙向選擇”,大學生村干部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創業意向的鄉鎮和村,利用其資源或政策自主創業,實現了優勢疊加。
北義城鎮大學生村干部王新星、趙虎虎、許樹江、祁文靜4人,共同投資10余萬元承包了巴公鎮興王莊村80畝荒山,成立了澤州縣潤輝生態農業合作社,采用養雞-果木(梨樹、核桃樹、棗樹等)的循環種養模式發展生態農業,帶領農民走綠色種養道路,拓寬了農民致富途徑。
示范帶動效應。大學生村干部自主創業,在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也贏得了百姓及其他大學生村干部的尊敬,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帶動效應。
南嶺鄉葛萬村大學生“豬倌”司晉雷,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擔任葛萬村萬頭豬場負責人。他積極投身工作,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使豬場走上了科學化、專業化養殖道路。2010年,實現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創造利潤150萬元,村民人均增收500多元。他還創立了“南嶺鄉農村青年培訓實踐基地”,免費為廣大群眾傳授畜牧養殖知識,提供實踐崗位,培養出一批鄉土技術人才。
大學生村干部劉莉芳是川底鄉庚山村的主任助理,剛到村時,她發現這里沒有醫療機構、沒有醫務人員。為了讓村民享受最便利、最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使村民有病能醫,她主動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自籌資金7000余元批手續、買設備,成立了該村第一家標準化衛生所,有效地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受到群眾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