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祥根
(成都市西河職業中學校 四川 成都610107)
中職校內生產性實訓教學模式改革淺論
朱祥根
(成都市西河職業中學校 四川 成都610107)
探討了校內生產性實訓操作模式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旨在推動中職教育教學的新一輪改革,更好地培養優質人才,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中職;校內生產性實訓;工學結合
當前不斷出現的就業壓力和“技工荒”現象的反差使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敖虒W做合一”是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論體系中的方法論,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這與現今推行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模式所體現的教育要求是一致的。中職技能教學毫無疑問就該將課堂適時調整到具有真實生產環境的工廠車間,讓學生在現實的工作崗位上實踐操作,以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早日形成。
許多國家的實踐證明,校企合作是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英國的“三明治”模式、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澳大利亞的TAFE等特色鮮明的職教模式都有一個共同點:努力將專業教育與企業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生產性實訓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和就業預備手段被廣泛接受。這一點正是當前我國中職教育的“短板”。中職學校積極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新形勢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出路。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目的,在互利雙贏的前提下,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相結合,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在學習期間既要在學校接受與職業相關的知識技能教育,又要在實訓基地進行相應的職業技能訓練,還要在企業完成一定的生產性作業。因此,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建立在課程體系深入改革基礎上的培養模式,是一種依賴于雄厚實驗實訓條件的培養模式,是一種需要大量“雙師型”師資的培養模式。
目前,雖然我國的中職教育在校企合作、產學結合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績,但還沒有從整體上建立起相應的運行體系和長效機制。在現實中,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教育模式還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一是企業積極性不高,學校處于被動地位。作為職業教育組織的學校和作為社會經濟組織的企業是兩個具有不同目標導向的機構。學校以育人為目標,追求社會效益;企業則以贏利為目標,追求經濟效益。特別是中小企業,更是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二是缺乏學校與企業合作的制度及法律保障。從國外職業教育發達國家促進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做法可以看出,政府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對企業的校企合作提供了大量的資助,同時還通過加強立法來保障職業院校有足夠的實訓課程。在我國,校企雙方的合作一般由校企雙方協商決定,政府和其他行業協會很少參與;在法律層面上也沒有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保障機制,對校企合作中的學校、企業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缺乏必要的監督和約束。
所以,對于合作企業的選擇是一個關鍵問題。首先必須要考慮區域經濟發展,考慮企業的發展和效益,考慮學生的參與度等。經過多次慎重考察后,我校選擇了具備較強科研實踐能力但處于發展階段的企業。這樣的企業具有高素質的工人隊伍,同時生產的零件更換較頻繁,為學生的實踐鍛煉提供了很好的機會。而這樣的企業一般不具備強大的經濟實力,沒有足夠的設備等資源,要想發展也需要依賴于與學校的深度合作。
我校開辦機械專業已有二十多年,在培養學生技能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與嘗試。從在校內實行技能訓練師徒制,到對外聯系產品來料加工,再到聯系校外實訓,雖然也在原有基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培養出的學生始終與企業要求有一定差距。校內實訓基地與實際生產環境要求有較大差距,僅靠校內實訓,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較難形成。而校外實訓基地對產學合作培養人才僅停留在參觀或認識實習層次。為此,近年來我校通過整合校內教學資源,引進優秀企業進學校,共建校內頂崗實踐平臺,推行了“五位一體”教學模式:(1)車間與教室一體,實訓氛圍“雙元化”;(2)教師與師傅一體,教學主導“雙師化”;(3)學生與學徒一體,培養主體“員工化”;(4)教學與生產一體,學習過程“生產化”;(5)作業與產品一體,運行方式“市場化”。校內生產現場的引進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起到了巨大作用。具體做法如下:
圖1 校企合作關聯圖
第一,要選擇有較強專業技術能力的企業作為合作伙伴。合作企業不僅要具有較強的一線員工隊伍,還應具有能力較強的產品研發的技術優勢,如我校的合作企業具有高校教授參與的獨立開發產品的優勢。學??蔀楹献髌髽I提供必要的廠房、設備、技術、員工培訓以及部分勞動力和必要的管理支持;企業不僅提供了學生實訓耗材、過硬的技術力量,更是在學校內建立現場生產線,引進了科學規范的管理模式,可讓參與的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
第二,學生培養員工化。參與生產性實訓的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實踐認知,在職業道德、職業習慣、職業規范、職業紀律意識方面得到了規范,在員工意識、安全意識、效率意識方面得到了提高。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學生能夠有計劃地參與到生產實踐中。根據學生的能力特點不同,學校與企業有針對性地安排師傅、確定崗位。實習期間,學生需要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和企業員工一樣統一著裝、執行加班倒班、安排一定生產任務等。學生考核實現多維化,以企業為主、學校為輔,對學生的生產性實訓進行多維度的考核。按照企業管理標準、產品質量標準、效益評價標準、項目訓練標準,制定學生生產性實訓成果評價標準。既要考查學生的工時量、產量、產品合格率等,還要參考學生實習日記、總結、操作熟練程度、工作態度等。另外,對學生在整個班組生產過程中團結協作、安全文明生產等方面表現也要跟蹤考核。這樣,既能保證產品質量,又能隨時了解學生技能掌握情況,及時反饋也便于調控教學,以確保生產性實訓的教學質量。
圖2 專業能力進階圖
第三,建立校企聯合教研組,實現資源共享,促進教學改革。(1)企業每次的產品從圖紙、工藝制定到現場加工再到成品,以及現場加工中遇到問題的處理等每一個環節都有教師和學生的參與。企業毫無保留地貢獻給學?;钌慕虒W資源,較好地確保了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得到有效的鍛煉。(2)企業的技術骨干定期進課堂為教師、學生做培訓交流,讓課堂生動不乏味。(3)開展切實的校企合作交流,和企業一起修訂教學計劃、教學方案、教學方法和模式以及考核評價體系,促進教學的改革。(4)進階式課程設計及多元化實施方法。通過對區域市場調查,校企聯合教研,共同開發任務引領、項目分解式校本教材。通過交互上課、磨課、賽課等形式研討總結更新更好的教學方法。通過親身感知使得學生的能力步步提高,在生產現場環境中從初學者最終歷練為熟練工,如圖2所示。(5)成立聯合教研辦公室作為工藝制定、問題研討的固定平臺,讓參與管理和指導的師傅、教師有更多機會交流溝通,不僅有利于問題的解決,也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第四,專業設施設備配備問題。大多數學校的專業設備配備都是基于專業工種需要和學生訓練需要,基本無法建立真正的加工生產線。而且更多的現象是學校設備臺套數尚可,但與設備相配套的工裝夾具、刀具、量具等嚴重不足。所以,學校在設備軟環境方面還需加大力度,或者與合作企業溝通好這類問題的處理,才能確保校企合作、生產實習的順利開展。
第五,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是一切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從分管校長、專業部、實訓部、指導教師、實習學生等全部要做到責任明確,分工細化。對實習學生的管理更要做到精心、精細、精致。為了滿足校內生產性實訓教學的需要,必須建立相應的教學管理、監督與保障制度。要參照企業生產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建立實訓教學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建立針對校內生產性實訓的工作日記制度和相應的考核辦法,保證校內生產性實訓落到實處,形成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與管理的長效機制。
生產性實訓是一種真刀真槍的實踐,在學生動手能力培養上屬于高層次的實踐。接受專業的實戰考驗,考量的既是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意志,也是職業技術、職業應用能力、職業綜合適應能力??梢姡a性實訓是職業能力的綜合培養,其獨特的教育性是其他方式無法替代的。通過精心建設和充分發揮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作用,通過現代化技術裝備、工作流程、規范操作及企業文化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體現,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人才之路會越走越寬廣。
[1]加強職教實訓基地建設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N].中國教育報,2007-06-21:(7).
[2]劉家樞,徐涵.高職校內生產性實訓的內涵與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8,(17).
[3]劉占年.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8,(3).
G7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1)09-0132-03
朱祥根(1977—),男,四川成都人,成都市西河職業中學校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