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龍 楊春和 顧衛兵 姚進一
(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通226007)
基于任務驅動法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構建*
白曉龍 楊春和 顧衛兵 姚進一
(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南通226007)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根據目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了基于任務驅動法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通過設計“十個一工程”任務,從任務設計、任務實施、任務探究和任務完成四個步驟探討了基于任務驅動法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針對每個教師的實際情況,在“十個一工程”任務的基礎上,設計了具體的實施方案,旨在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
任務驅動法;“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十個一工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明確提出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隨著新一輪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開始,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多數高職教師都是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培養出來的。由于傳統教育過程中各學科之間缺乏滲透,所培養人才存在知識面狹窄、知識結構不合理、綜合素質不過硬等一系列問題,部分人走上教師崗位后表現為學歷高、專業理論知識豐富,但文化素養不足、動手能力差,以致造成目前我國高職院校中的專業教師雖數量不少但知識結構單一,專而不博的現象。同時,目前高職院校缺乏有效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難以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主動性,嚴重影響和制約了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建設與發展。
根據目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課題組以我院環保專業“雙師型”教師為研究載體,創新性地提出了基于任務驅動法的 “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以期為我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提供參考。
任務驅動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有別于傳統教學的新型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的主要特點是“任務驅動,注重實踐”。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主要以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環保專業教師培養為例,探討了構建基于任務驅動法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任務驅動模式。
任務設計 任務的設計具有雙重性:一是指學校相關部門的師資培養計劃任務,二是指在師資培養計劃任務驅動下,教師開展理論與實踐的學習任務。這是任務驅動法的開始,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關鍵之處就在于任務的設計必須能夠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主動性;任務設計過程中要考慮一定的激勵措施。在協調學校各部門情況下,結合我院環保類專業的實際情況,我們設計了“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十個一工程”任務。如表1所示。“十個一工程”任務從教學、科研、實踐等方面把教師、學校、企業和學生四者有效地聯系在一起。核心課程的講授、教材的編寫以及精品課程建設是從教學改革與發展方面對教師提出要求,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通過不斷地思考和學習先進的教學改革理念得到提高。而論文發表與教科研課題要求教師始終把握專業發展的方向,時刻了解專業發展的前沿,以便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將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能及時傳授給學生。交流培訓、聯系企業、企業實踐以及聯系兼職教師是為鍛煉教師實踐技能,也是加強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徑。而聯系班級則讓教師能夠更好地與學生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綜合職業能力提升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表1 “十個一工程”任務基本情況表
任務實施 在確定具體任務后,由系部會同學院人事以及教務等部門召開全體人員會議,將“十個一工程”任務分解落實。對“師資培養計劃任務”所展示的內容,結合教師的實際情況以及各專業教務情況加以落實,具體包括:(1)根據每個教師的專業方向,制定教師授課任務。對于青年教師,實施“青藍工程”,配備一名具備副高以上職稱的老教師從課程講授、教材編寫、精品課程建設等方面做好傳幫帶工作。(2)教科研工作不僅是高職院校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更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教師搞好教科研工作,能更好地“傳道,授業,解惑”。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必須參與教科研工作,在積極參與教學改革研究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同時,要能不停下思考的腳步,積極向上。(3)高職院校旨在培養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熟練的專業技能。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利用雙休或假期深入企業,緊密聯系企業,聯系從企業聘請的能工巧匠,從各個方面學習,鍛煉自己的實踐技能。(4)作為教師,既要教書,又要育人。要育人,就要了解學生,既要了解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又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保證學生在校期間能夠全面發展,從而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因此,我們要求每個教師必須負責聯系一個班級,定期對學生在各個方面進行指導。在此過程中,教師處于主體地位。此外,在師資培養計劃任務的引導下,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使教師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技能。
任務探究 在任務分解實施后,要進行定期研討和追蹤調查。通過不斷的研討,針對每個人的進展情況,做階段性的總結,為每個教師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通過追蹤調查,課題組成員及時分析總結,對任務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保證任務的順利完成。在此過程中,如遇到較為復雜的任務時,相關部門應該予以協調,可以將任務劃分為若干個子任務來完成,也可以由教師自己探索完成任務的方法。
[1]方勇,余永龍.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紡織教育,2008,(4):21-23,30.
[2]葉小明.廣東省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6,(17):45-46.
[3]孟丹,田春艷.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Access數據庫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26(5):56-57.
[4]趙哲,馬曉珺.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6(2):75-76.
[5]于愛紅.論高職院校“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培養[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99-101.
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1)11-0072-02
教育部高等學校高職高專環保與氣象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改科研項目《基于任務驅動模式的“雙師型”教師培養研究》(項目編號:30002,主持人:白曉龍)
白曉龍(1980—),男,山東日照人,碩士,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環境監測以及水處理教學與科研。
任務完成 這是一個畫龍點睛的過程。學校相關部門須根據教師培養任務和教師任務完成的情況,總結規律和技巧,將實踐上升到理論高度。在總結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完成教師培養任務的重點。總結評價可采取教師抒發培訓感想,或以教師討論集體總結等靈活多樣的形式來進行。
目前,我國對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還處于探索階段,無論是“雙師型”教師的數量還是質量都很難滿足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加快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基于任務驅動法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是對教師培養模式的一次大膽嘗試,我們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夠在“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中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當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除了需在培養模式上創新之外,還需通過開辟多元化的師資引進和培養渠道,進一步完善“雙師型”教師的評價體系以及發揮校企合作等功能,以適應“十二五”期間高等職業教育的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