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達
(江蘇省震澤中學)
基于Moodle平臺的高中物理課網絡協作學習探究
——《超重與失重》教學回眸
◆李 達
(江蘇省震澤中學)
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學習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及多媒體等技術,由多個學習者針對同一學習內容彼此交流和協作,以達到對學習內容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的過程。網絡環境下的協作學習注重學習者學習動機的培養,關注教學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作用。事實證明,網絡協作學習可以大幅增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有利于提高學習成績,提升學習者個體之間的溝通、協作能力以及對個體間差異的包容能力,形成質疑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等。它還認為,教師要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還要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景,促使學生與同伴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共同構建學習者共同體,從而使學習更具有協作性,通過內部協商和相互協商共同完成對知識的建構。此平臺關注對各種“活動”的支持,提供豐富的交流方式,如論壇、專題討論、聊天室、blog、投票等。在教師的協調指導下,學習者可自由參與活動,選擇最適合的組別,構建自己的學習共同體,設定屬于自己的事件活動。因此,Moodle平臺在支持學習中的互動與協作以及各種活動形式方面有很大優勢。可以說,Moodle的開發理論與協作學習的理論基礎不謀而合。
依據這一理念,以《超重與失重》這節課為例,探討如何運用Moodle平臺創設課堂探究情境,激發學生探索動機,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取得主動發展。下面是《超重與失重》這堂課的教學流程圖:

結合流程圖,就以下幾個環節談談探究情境的設置與實施感受:
1.創設情境,引導自主
教師基于Moodle平臺,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要求,與學生共同建立適合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能力的課前預習資源。Moodle平臺所提供的動畫、視音頻功能,可以惟妙惟肖地創設問題情境,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剛上課時首先讓學生通過聽講座、看錄像等活動,了解宇航員的生活環境,了解在人造衛星上進行微重力條件下的實驗。從而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產生?還有在觀察飛船升空的過程中,為什么宇航員都是平躺的姿勢?這些資源的建立,為學生提供了根據自身特點進行自主學習的平臺,有利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與能力,建立了先學后教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些問題的提出,對于教師調控能力與課堂教學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教師教學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同時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由于與學生的生活和喜好緊密聯系,從而激發起強烈的探究欲望,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實驗觀察,豐富感受
在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因為年齡、經歷、知識水平的原因,而無法理解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的現象。教師就可以利用Moodle平臺,為學生提供有利于理解教學內容的背景資料與經驗,也可以提供將抽象化為形象、把微小或巨大化為常規、將復雜化為簡單的圖像、動畫、視音頻資源,來幫助和支持學生取得必要的相關經驗,來理解教學內容。
如在課堂中帶領學生觀察視頻中有關于電梯的升降現象,引導同學觀看電梯中臺秤稱物重時示數的變化。物體放在靜止的臺秤上,觀察臺秤的讀數,該讀數稱為視重,此時的視重等于物體的重量;突然向上運動時,觀察到視重值大于靜止時的測量值,停止的過程中,觀察到視重值小于靜止時的測量值。就此馬上提出概念:“這種物體對懸掛物的拉力 (或支持物的壓力)大于物體重力的情況,稱為超重現象。物體對懸掛物的拉力 (或支持物的壓力)小于物體重力的情況,稱為失重現象。”注意物體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態時,其本身重力并沒發生變化。
3.理論探究,突破難點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必須通過測量感知才能形成表象,然后才能理解知識,但是有許多課程內容、許多現象是學生無法直接測量感知的,這就是教學的難點的表現之一。基于Moodle平臺,教師就可以通過一定的信息技術手段,將這種無法直接測量的現象,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難點。
于是,教師可以利用 DIS實驗系統,讓學生圍繞下面三個方面展開學習:(1)用傳感器顯示出超重狀態下的物體所受支持力隨時間變化的關系。(2)用傳感器顯示出失重狀態下的物體所受支持力隨時間變化的關系。(3)由學生敘述自身對圖像的認識,通過相互配合協作,利用 D IS系統進行傳感器互拉實驗。
4.討論引伸,適時調整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難以迅速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情況。而基于Moodle平臺,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測驗,便捷地了解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的反饋情況,來對預設的教學進行再調整,以使教學真正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
因此,在超重與失重的教學中教師進一步利用Moodle平臺所具有的討論與聊天的功能,突破師生在校交流的局限,將交流的時空拓展到師生之間,特別是生生之間。開設了關于超重與失重的討論空間,此時師生的見解融合在一起,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更是突出了學生相互協作和交流。
5.前移后續,結論外推
對于課前的預習資源所提出來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與愿望,進行個性化的解答。而在總結超重與失重的結論的同時,教師最后可以通過Moodle平臺展示超重與失重的視頻,提出外延性的一些問題。如瓶子靜止時,水從瓶子側面小孔流出呈拋物線狀,將瓶子豎直上拋和豎直下拋時,水流不出來。這是什么原因呢?在完全失重情況下,彈簧秤還能測量物體的重力嗎?天平還能測出質量嗎?浸在水中的物體還受到浮力的作用嗎?水銀氣壓計還能測出氣壓嗎?對于課后的拓展資源,各個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與學習能力實際來進行解答。這樣,同時又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挑戰,發展自身的最近發展區,使學生的能力與自信心同步發展。
自從筆者用了Moodle平臺,發現我與學生的交往更多了,對學生的了解也更深入了,與學生的感情更深厚了,教學的效果也更好了。然而,基于Moodle平臺的高中物理課網絡協作學習的探究,我們還是剛剛開始,只是初有成效。我們深信,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Moodle平臺對學生素質的發展和教師能力的提升將發揮更有效的作用。
[1]馬志強.Moodle課程學習活動設計研究現狀評述[J].電化教育研究,2010,(10).
[2]查有梁.物理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3]唐一鳴.物理教學藝術論[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