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警華
(定西市衛生學校,甘肅 定西 743000)
中職衛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的探索
——構建中職衛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體系初探
蔣警華
(定西市衛生學校,甘肅 定西 743000)
中職衛校就業指導工作雖起步晚,但已取得了不菲的成績。然而必須看到,就業指導工作在運行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現在分析中職衛校就業指導工作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從觀念、體制、機制、模式、信息反饋5個方面構建中職衛生學校就業指導工作體系,以保障就業指導工作順利高效運行。
中等職業衛生學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
要辦好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就必須建立起適應形勢發展和改革需要的中等職業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體系。目前,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迎來了職業教育的春天,為此職業學校如何貼近市場需求,培養出合格的畢業生,并使他們畢業后迅速融入社會,為人民群眾的衛生保健做出應有的貢獻,是每一位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職業指導和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關系到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出路問題,同時也關系到中等職業學校的招生問題,更關系到中等職業教育自身完善和持續發展、社會和諧的問題。因此,構建中等職業學校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可以使學校的各項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促進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定西市衛生學校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實施就業帶動戰略。2002年學校成立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原則,在學校領導和全體教職工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就業中心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已步入了正常運行的軌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學校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全校建立了招生、就業、教學、管理互動體系,并將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納入教學課程體系之中。真正做到了“四個到位”,即組織領導到位,機構人員到位,經費保障到位和責任分工到位,著力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特別是堅持“全面培養、擇優選派,扶助困難”的原則,出臺了《定西市衛生學校關于選送優秀學生赴省外三級甲等醫院進行臨床實習的暫行規定》,為實現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雙高”目標及品牌效應,提供了制度的保障。二是做好人才推介工作。連續5年成功舉辦了“定西市衛生學校畢業生人才交流洽談會”,從就業形勢看,就業率穩步保持在80%以上(見表1)。三是加強學校與省內外醫藥衛生單位的合作,不斷拓展就業、實習基地,為學生順利就業打開了綠色通道。

表1 2007~2010年我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
1985年中共中央提出改革就業體制,從1988年安徽省開始試點到2000年所有畢業生均取消派遣證,統一簽發就業報到證,我國職業學校就業指導工作尚處在起步和摸索階段。而19世紀國外發達國家以“市場就業制度”或“自由就業制度”為基礎的就業指導工作就已開始起步。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十多年的“市場化”的就業實踐,差距無疑是巨大的[1]。
目前各職業學校在就業指導工作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就其深度和廣度以及內涵尚需深化。在深度上就業指導內容大部分指向當前發生和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和矛盾,而未能較好地深入研究其中的規律性、系統性和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在廣度上,就業中的一些重要領域還涉及很少,如職業生涯規劃、職業傾向測試、職業拓展訓練等;在體制上,還具有計劃經濟時代中專學校集中管理的特點;在方式方法上,仍偏重群體性指導,個體性指導薄弱,方法多為灌輸式,而案例分析、課堂討論、角色扮演、多媒體教學等方法和手段的應用還不充分;在指導隊伍上,專業化、職業化的指導隊伍尚未建立起來[2]。
有些學校雖已成立了就業指導中心,但在部分教職工中對就業指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有些人認為就業指導僅僅是對畢業生進行就業形勢、就業政策、搜集人才需求信息;有的人認為就業指導是學校部分職能科室的事。這些狹隘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校就業工作的開展,影響了就業指導服務功能的發揮。
中職生就業指導是一個系統工程,建立和完善中等衛生學校就業服務體系是畢業生順利就業的必要保證。因此,必須從觀念、體制、機制、模式信息反饋5個方面構建中職衛生學校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體系。
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職業學校的招生、培養、就業等環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他們共同組成了中職學校事業發展的鏈條,各科室及各學科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彼此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中職學校應樹立市場化就業管理理念,科學決策,促進就業管理體系的轉型,改變就業集中集權管理模式為就業集中分權管理模式:學校—科室(學科)兩級就業管理體制。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負責學校實習就業學生的統一管理和協調,同時在各科室、專業學科設立就業指導小組,根據學校指導中心的總體要求,結合專業特點有針對性開展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建立面向市場的就業管理和服務網絡,使就業指導服務工作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
為使就業工作順利開展,充分發揮學科促進學生就業的積極性,中職學校需要建立“學校主導,學科推動,二級管理,相互配合”的就業工作機制和體制,把學科作為學生就業工作的責任主體,使其人才培養與學生就業充分地結合起來,改變學科只承擔培養任務的單一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強化:一是要理順機構,明確學科既是學生培養主體也是就業工作主體的職能;二是加強學校—學科就業管理和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的建設,構建“全員化、全程化、專業化、信息化”四化標準服務體系,促使人才培養與就業相結合;三是根據中職學校工作的特點,科學分析,建立就業指導服務流程,使就業指導工作不留任何盲點。就業指導工作組織結構示意圖見圖1。

圖1 就業指導工作組織結構
制度創新是中職學校構建適應市場化就業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通過制度建設和創新,規范學生就業工作,實現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雙高”。一是在學校內部定期公布各專業學生就業率,建立學生就業率與專業設置和招生規模掛鉤制度,引導學生選擇就業率高,就業形勢好的專業就讀;二是建立學生就業決策機制和考核機制。通過設立就業信息和就業研究部門,為就業工作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建設學校—學科協調統一的學生就業工作網絡,形成就業工作全員參與、全員有責的就業工作新局面;三是建立學生就業工作的激勵機制,將畢業生就業率納入各學科各班級考核指標體系中,年度進行表彰獎勵,營造人人重視就業工作的良好局面。
在新的形勢下,就業指導應由臨陣磨刀式,轉變為長期備戰式,推行全程化、系統化就業指導模式。應該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各有側重,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分步實施(見表2)。各個階段相互貫通,有機連接,形成較為完善的就業指導體系。

表2 系統化就業指導方案
全程化就業指導是一項關系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系統工程。在推行全程化就業指導模式過程中,應注意做到6個結合:一是堅持就業指導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二是堅持就業指導與加強校風建設相結合;三是堅持就業指導與職業輔導相結合;四是堅持就業指導與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相結合;五是堅持就業指導與教學改革相結合;六是堅持就業指導與拓寬就業渠道相結合[3]。
學校要建立持續、完善的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制度,對本校學生質量跟蹤調查,掌握就業狀況,了解社會和用人單位對本校教學質量、專業設置、課程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為職業衛生學校持續發展提供現實依據。同時,要建立客觀科學符合本校實際的就業指導工作評價體系,客觀反映就業指導工作的規律及其主要工作,及時修正評價體系,保證其科學性和規范性,從而有效地促進就業指導工作[4]。
中職畢業生就業工作任重道遠,構建科學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體系并有效運行是需要不斷研究的課題。因此,我們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勇于實踐,不斷探索。
[1]孫邊海.創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6:49~50.
[2]祁承勇.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和諧模式探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
[3]杜世祿.五位一體:高職教育辦學模式新探[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4]趙金安.采取多種有效措施 開創畢業生就業工作新局面[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6:45~46.
G630
B
1671-1246(2011)02-0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