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震乾 鄒振宏 王曉忠
(1.無錫立信職業教育中心校 江蘇 無錫 214000;2.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 無錫 214000)
《液壓與氣動》課程工作過程導向教學項目開發案例與思考
陳震乾1鄒振宏1王曉忠2
(1.無錫立信職業教育中心校 江蘇 無錫 214000;2.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 無錫 214000)
對《液壓與氣動》課程的工作過程導向項目教學探索進行了闡述,并根據教學實踐提出了工作過程導向項目設計的具體要求,并針對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碰到的一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
工作過程導向;教學項目;液壓與氣動;教學探索;案例
《液壓與氣動》課程是三年制中等職業學校數控專業、機電專業的主干課程,是一門以實踐為中心的課程,一般包括液壓與氣動兩部分,課時為60學時。
課程的目標設定 通過項目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液壓氣動的基本知識,了解液壓泵、液壓缸、氣缸和控制閥的工作原理,能夠讀簡單液壓系統回路和氣動控制回路的回路圖,并能夠按照回路圖熟練使用元件正確組裝并調試。通過該課程的項目實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課程的內容展開 《液壓與氣動》課程內容的展開應主要圍繞著液壓系統、氣壓系統的組成,逐層講解液壓泵、液壓缸、液壓輔助元件、液壓控制元件的結構、工作原理,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完整的液壓系統的組成。可用同樣的方法展開氣動部分的教學。
課程項目的實施 本課程屬于典型的理論課。教學實踐中,應總結需要學習的基本知識和能夠運用到的相關實踐內容 (詳見表1)。根據以上的情況,所示為整合相關的教學儀器設備,提出了5個教學項目(見表2)。
課程項目舉例 教學項目采取從易到難、逐步推進的方法,在所有任務情境中均采用項目教學法和案例分析法進行授課,使教師傳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表3所示為平面磨床拆裝項目教學過程。
如何牢固掌握課本知識并且將其融會貫通,對于當前的中
2.在下廠實習期間,另外,增加針對學生實際工作需要補充的知識,可以是跨專業甚至是跨學科的,只要學生需要就可以開設。可以是講座、研修等形式,在時間安排上應集中一兩周時間,以方便學生安排工作和學習時間。如果不愿意去企業,可以選學核心能力課程。
3.每門核心能力課程學習期限為一學期,在一個學期內主要學習本課程,同時穿插幾門學時較少的課程。
1.可使學生有更多的精力深入學習某一核心能力,在其技術范疇內,能夠解決企業的較復雜問題,基本達到車間技術員的能力要求,能基本勝任中等企業的技術工作。不求“招招會”,但求“一招精”,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打破了單一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有更多的選擇余地,可以構建獨特的知識結構體系,實現差異化發展,拓展就業空間,可解決學生“自相競爭”的問題,同時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提出了分層次目標,不同的學生可以參加同一門課程不同級別的學習,可以解決差生學不會、優生“吃不飽”的問題,滿足學生差異化發展的需要。

表1 學生選課方案建議表
4.核心能力課程符合大課程觀的要求,自成體系,時間安排充足且相對集中,有利于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及項目情況靈活調整,容易實現工學結合。
5.可根據不同專業確定不同的核心能力,有利于界定各專業的外延,有利于豐富各專業的內涵,使各專業更具特色;可調整不同的核心課程設置,容易派生新的專業,真正將專業群做大做強;有利于打破各學科、門類的界限,培養復合型應用人才。
6.可根據社會需求的發展變化,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適當、及時地靈活調整教學內容,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以適應就業市場的變化,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同時,有利于儲備師資,積累教學經驗和教學材料,增加教學的靈活性,體現職業教育多樣性的特征,形成多元化發展的格局,提高學校抵御風險的能力,為職業院校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專多能,差異發展”的實質就是犧牲一點“廣度”換取足夠的“深度”,實現更高層次的競爭。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可實現差異發展,有利于培養新型復合型人才,填補社會的人才空缺。這樣更符合職業教育的特點,更能滿足社會需求,更符合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更受用人單位的歡迎。
[1]孫連棟.實施技能方向 實現差異化發展[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7):143-144.
[2]鄧澤民,陳慶合,劉文卿.職業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規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3):104-107.
[3]趙志群.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71-86.
[4]王煒波,董兆偉.突出職技高師教育特色的理論與實踐[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135-138.
[5]楊金土.多樣性是職業技術教育的本質屬性[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1,(22):5-7.
G712
A
1672-5727(2011)05-0105-02
孫連棟(1971—),男,山東慶云人,工學碩士,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與數控技術與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