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清河縣中心醫院(054800)張曉輝
抗生素被骨科臨床廣泛應用于感染的預防和治療當中,但其濫用也導致了細菌耐藥問題,且日趨嚴重[1]?,F對我院91例骨科手術出院患者存在的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情況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取我院2009年1月1日~2011年8月31日出院且已由病案室歸檔的骨科手術病歷1426例。2009 年組患者497例,其中男279例 ,女218例,年齡7~76歲,平均年齡41.5歲,切口類型Ⅰ類、Ⅱ類、Ⅲ類分別為420例、46例、31例;2010 年組患者528例,其中男284例,女244例,年齡8~76歲,平均年齡42.2歲,切口類型Ⅰ類、Ⅱ類、Ⅲ類分別為473例、33例、22例;2011年組患者401例,其中男215例,女186例,年齡7~75歲,平均年齡40.8歲,切口類型Ⅰ類、Ⅱ類、Ⅲ類分別為357例、27例、20例。三組患者性別、年齡及切口類型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附表 91例骨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
1.2 方法 設計調查表,對三組共1426份病歷按表格內容逐一填寫,包括患者年齡、 性別、手術類型及抗菌藥物種類、劑量、療程、時機等。依據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進行判斷,對存在典型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情況的病例再按不合理用藥類型進行分類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
1426份手術病歷圍手術期全部使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91例,發生率6.38%,主要有:藥物選擇不合理、用藥時間過長、給藥時機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聯合用藥不當。2009年、2010年、2011年三組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例數及發生率分別為39(7.85%)、34(6.44%)、18(4.49%),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逐年明顯降低,2009年、2011年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附表。
感染是骨科最棘手的問題之一,軟組織、骨與關節一旦發生感染,輕則延長療程,增加醫療費用,重則并發肢體關節嚴重功能障礙,導致手術失敗[2]。因而,多數醫師認為,骨科手術與其他手術不同,如手術后不大量、長期使用抗菌藥物,一旦發生術后感染其后果不堪設想。目前,國內各級醫療單位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范圍過大,抗菌藥物選用多為頭孢類,且聯合應用抗菌藥物的問題異常突出[3]。我院在骨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中也存在類似問題。
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逐年明顯降低,表明加強對骨科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的管理行之有效。同時,醫師不應過分依賴抗菌藥物來預防術后感染,而是應該采取綜合性預防措施,如無菌技術操作、手衛生、備皮等環節的綜合管理控制。在使用抗菌藥物前應送標本做細菌檢驗和藥敏試驗,并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切實、有效、合理地使用抗菌藥物,以提高療效;應加強抗菌藥物的使用和監控,盡量減少耐藥菌株的出現與擴散,規范抗菌藥物的使用[4][5],使抗菌藥物的圍手術期使用達到用量小、效果好、不良反應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