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五星街道印汽社區衛生服務站(224003)曹榮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腰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導致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脊神經根而引起的一系列綜合癥侯群[1],多見于青壯年。隨著現代生活的節奏加快,本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筆者將2007年1月~2010年12月以來,社區100例病例隨機分為針灸推拿的治療組和單純針灸法的對照組進行臨床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共100例,男性66例,女性34例;19歲以下4例,20~39歲76例,40~59歲18例,60歲以上2例。病程最短1天,最長10年;合并慢性腰肌勞損72例,合并腰椎增生癥56例,受寒涼史24例;L4~L5和L5~S1椎間盤突出者96例。
1.2 治療方法
1.2.1 針灸方法 腎俞(雙)、大腸俞(雙)、環跳(患側)、委中(患側)為主穴[2],留針45~60分鐘,每日1次,10日為1療程,療程內休息3天。
1.2.2 推拿方法 ①點:以雙手拇指指腹前部沿膀胱經從肺俞穴開始,順棘突兩側點按各俞穴直到膀胱俞,重復2次。②按揉:兩手交疊,以手掌自上背部按揉兩側膀胱經逐漸向下至腰骶部,重復5次。③拔:兩手交疊,以掌根沿兩側膀胱經向外側掌拔豎脊肌至腰骶部,重復5次。④滾:以前臂為接觸面,從上背滾至腰骶部,重復5次。⑤點按:以肘為支點、點壓于患椎棘突旁1min。⑥搖:雙手掌置于腰部正中,推搖病人,使身體左右搖擺1min,以上各法病人均俯臥位,屬放松手法。⑦抖:囑患者俯臥、雙手扶住按摩床前扶手,醫者提抖患者雙踝,使軀體呈波浪狀抖動0.5min。⑧側扳:患者側臥,左右各側扳1次。⑨仰臥屈膝屈髖,患者側臥、被動屈膝屈髖0.5min。⑩俯臥后伸法:患者俯臥位,醫者一手壓住腰部,一手抬起大腿,對抗用力0.5min。
1.3 療效判斷標準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1994年發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療效評定標準制定: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試驗可達85度左右,能恢復正常工作。顯效:癥狀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達70度,基本恢復工作;有效:癥狀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較治療前有顯著改善,部分恢復工作,有一點不適感;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不能勝任工作。
2.1 療效與病程的關系,見附表1。
經χ2檢驗:P<0.05,有顯著性差異,說明病程越短,療效越好,以1月內為最佳治療時機。
2.2 療效與療程的關系,見附表2。
經統計學處理χ2檢驗:P<0.05,有顯著性差異,表中看出,只要治療得當、及時,大都能在20次以內取得較好療效。
2.3 針灸推拿與單純針灸療效關系,見附表3。
P<0.05,有顯著性差異,從表中可以看出,針灸推拿綜合治療比單純針灸法優越,療效更顯著。
3.1 腰椎間盤突出癥多發生于腰扭傷以后,也可繼發于腰部軟組織勞損,主要癥狀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經痛[2]。腰痛時,因為突出的椎間盤壓迫纖維環外層、后縱韌帶或硬膜引起的性質為純痛或隱痛,部位以腰骶部為多見。腰椎體積大,是人體重心集中點,負擔重,又處于經?;顒拥牟课?,易退變,是突出的好發部位[3],特別是下兩椎體,應以預防為主,積極鍛煉,防治退行性變,且應早期診斷,抓住時機、及時治療,都能收到滿意效果[4]。 3.2 從表中可見,針灸推拿比針灸療效顯著。在正常情況下,組織中的毛細血管大部分是關閉的,推拿后毛細血管數可增加到1800根/mm3(安靜時肌肉內毛細血管數為31~270根/mm3),導致病變部位的血流量相應增加,為組織的修復和病變組織的復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推拿部位體溫平均增高0.5~3℃,新陳代謝加快,血液成分氧含量增加,皆有利于傷病的痊愈[5~7]。

附表1 療效與病程的關系

附表2 療效與療程的關系

附表3 針灸推拿法與單純針灸法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