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 孫曉林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
遼寧 孫曉林
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設計和課程體系構建中一項關鍵性工作。從近幾年畢業生所從事的職業崗位群中所涉及的實際工作任務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務,進而依據這些典型工作任務構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課程體系。
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課程體系
現代企業急需既有比較堅實的理論基礎又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模具專業應用型人才,在辦學過程中,既要克服忽視應用能力的培養和片面地追求理論的系統性、完整性,又要避免忽視專業知識和理論知識的教學和片面地追求動手能力的培養。將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結合起來,以保證高等職業教育的高效率和高質量,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而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課程體系的設置。
我們通過對企業的人事部門、企業老總和專業技術人員的走訪,畢業生的跟蹤調查,對走訪、調查的結果進行了歸納和梳理,掌握了近幾年我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生所從事的主要工作崗位群情況,該專業相應的崗位群主要有模具設計員、模具加工工藝員、制件成形工藝員、模具裝配調試工、數控機床操作工等崗位等。
針對崗位群的分析與確定,走訪了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企業進行實踐專家(優秀畢業生)訪談,調研他們在職業成長過程中所從事過的具有代表性和有助于提高能力的實際工作任務。在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實際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歸納的基礎上,得到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所從事典型工作任務,如表:

加強課程體系、教學內容、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和創新精神。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設計“工學交替培養、能力梯次提高”的人才。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的課程體系教學方案,課程開發是本專業培養職業能力的重要保證。
1.理論教學體系
根據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職業能力分析,與模具企業、行業共同構建基于模具生產過程,構建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體系,具體如圖1所示。
按照“工學結合”的總體思路,在專業教學中,把培養學生崗位技能的過程設計為邊講邊練的過程,實訓室與專業教室統一,主講教師與實訓指導教師統一,教學內容與實訓內容統一。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職業崗位的要求。
(1)職業素質
職業素質課程為學生身心健康,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為學生走向社會打好基礎。模具專業通過入學軍訓、兩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育、基礎英語、高等數學等課程來培養學生優良的基本素質。
(2)職業技能
職業技能必修課程有工程圖識讀與繪制、零件與裝配圖識讀訓練等14門課程。其中核心課程有工程圖識讀與繪制、塑料模具設計與制造、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共8門課程。
(3)職業拓展
職業拓展課程有模具設計師培訓、數控車床中級操作工培訓、數控加工中心中級操作工培訓、特種加工技術培訓、中級鉗工培訓等5門課程。職業拓展課程以培訓為主,目的是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并獲得相應的證書。
基于上述認識,本專業培養方案充分考慮了職業能力的培養并開設計了相關課程。

圖1 基于模具生產過程的課程體系框架
2.實踐教學體系
把生產性實踐教學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設計以職業發展為導向“工學交替培養、能力梯次提高”的校企合作教育方式的人才培養方案,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工學交替培養、能力梯次提高”的的人才培養方案示意圖
根據我國制造工業快速發展,模具制造業發展之快,并正在朝高精度、高質量、加工自動化方向發展,并且對模具制造業的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對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專業定位、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崗位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綜上所述,人才培養措施的改革是模具專業建設,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證,也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首要任務。
【1】孫春華,尚廣慶.模具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及教學體系調整的必要性.職業時空,2009(4).
【2】王麗.模具制造人才需求調查分析報告.廣西輕工業,2009(3).
【注】本文屬于《遼寧省教育廳2009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立項課題《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
《遼寧省教育廳2009年度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重點立項課題(377)。
(編輯 呂智飛)
(作者單位:遼寧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