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謙
吃肉的故事
□ 高謙

或許是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緣故,而今吃起肉來再也找不到兒時的那種香甜。每每至此,總有許多感想縈繞心頭,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20世紀70年代初期,魯中地區的農村每人每年能吃到幾兩肉便是燒高香了。作為農村出生的孩子,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農業社里能夠死掉一頭牛或者一頭豬。每到那時,等待分肉的社員總是里三層外三層圍得水泄不通,當念到“張二狗”的名字時,他會立即撲上去,把剛剛分到的豬肉用一塊舊報紙包好,外面再套上一個塑料袋,生怕被別人搶去似的。他急匆匆趕到家中,小伙伴們便如同“跟腚狗”一樣跟進來,看著張二狗的老婆把肉切成長片放到鍋里。藍色的火苗舔著鍋底,鍋內的水早已沸騰,肉香四處飄蕩直鉆鼻孔,小伙伴們的口水早已流了出來。肉剛一出鍋,他們便會涌上來,高聲嚷著:“給我一塊,給我一塊……”那種急切盼望、望眼欲穿的場面,至今還在我的眼前晃動……
那時,父親在外工作,同別人相比,家庭收入稍微殷實一些。每逢過年,父親便從有限的收入中擠出一部分錢,買一個豬頭,回家自己處理。當父親把燒紅的烙鐵貼近豬頭時,一陣燒焦的腥臭味便直鉆鼻孔。我與姐姐蹲在一旁,欣賞著這溫馨的時刻,覺得父親是天底下最偉大的人,因為同其他小伙伴們相比,我們能多吃一點豬肉。這成了我驕傲炫耀的資本。
在農村,過年有走親戚的風俗,自年初二開始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母親把煮熟的豬肉放在壇子里用鹽腌起來,來客人時,只是在菜的上邊放上早已切好的薄薄的肉片,而且擺出的花樣相當美觀。若客人沒有吃掉,她便將那幾片肉用筷子輕輕夾起來,小心翼翼地放回到壇子里,以備下次再用。有一次,我實在經不住誘惑,偷偷將那幾片肥肉狼吞虎咽地消滅掉了。第二天家中來了客人,母親掀開壇子,發現肉片沒有了,知道是我所為,飽經滄桑的眼中流下了淚水。她擰著我的耳朵,氣憤地說:“星兒,你讓娘咋說你才好呢?家中一點像樣的菜都沒有了,客人來了咱可咋辦呢?”要強的母親只好出去借了幾片肉用來招待客人。父親知道了這件事,不僅沒有責怪我,反而安慰我說:“以后家中的生活會好起來的,那時你就可以天天吃肉了。”我憧憬的眼睛里流淌著渴盼和希冀的淚水,真希望父親的話能夠立即變為現實。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吃肉已經不再是人們的奢望,各類肉食品已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但過量攝取,也會誘發一些病癥,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啊,真是應了咱老百姓的常說的那句話:好東西不可多用。
(作者單位:山東金嶺礦業公司)
“布谷布谷,忙了嫂姑,摘茶摘茶,老人小娃。”這是流傳在我們茶鄉的一句鄉諺,意思是說,當聽到布谷鳥啼叫的時候,農忙便開始了。而摘茶的農忙時節,老人小孩都得上陣。
摘茶就是在茶樹上撿鈔票呢!茶鄉的茶農們雖然忙,但心里確是美滋滋的。每到摘茶時節,可苦了我們這些小孩子。每天,天剛露魚肚白的時候,我們就被父母叫起床,迷迷糊糊地接過大人遞過的竹籃,深一腳,淺一腳,神情恍惚,搖搖晃晃地踏著路旁的露水,磨蹭著來到自家的茶園里。
別看摘茶是手上功夫,但卻十分累人。首先是枯燥無味,站在茶園里,聽到最多的就是“嚓嚓”的摘茶聲。當然,男人們可以抽空吸根香煙,女人可以嘮嘮家常,偶爾也會說個笑話,大家開懷一笑,但這樣的情況卻是很難得。要是下雨天,也得身披塑料雨衣,頭戴箬笠站在爛泥里摘茶,衣袖褲腿全被雨浸濕了,渾身濕漉漉的。
摘茶葉苦,做茶葉同樣辛苦,而且技術含量很高,七八十道工序一樣都不能偷懶,要不然辛苦摘下的茶葉還是賣不到好價格。每到這個時節,大人最是忙碌,忙得匆匆吃飯,匆匆走路,忙得頭昏腦脹。殺青、搓揉、晾攤、再干、烘焙……一系列做茶工序都有嚴格的要求,此外,還得掌握大小火候。如此,做出來的茶葉才會碧綠清香。有時半夜醒來,朦朧間還看見大人在昏暗的燈光下忙碌的身影。這種時候,茶香濃烈彌漫,戶戶飄香四溢。等到谷雨過后,大量的茶葉都上來了,便拿到村里的茶葉初制廠制作,各家各戶派人,往往通宵達旦才能完成上萬斤生茶片的制作。第二天,還要挑到鎮上的茶葉收購站去驗明等級收購,回來還不能睡覺,挎上竹籃直奔自家的茶園,有時邊摘邊打瞌睡,搖搖晃晃,像喝醉了酒似的,惹得路人一陣憨笑。實在堅持不住的便往茶叢一靠,鼾聲如雷。
“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茶掮客上門收茶啦!”一時茶農相互轉告,紛紛回到家中拿出做好的茶葉。大家也相互評論、交流著。茶掮客看外形,查色澤,聞香氣,驗過,稱好,就掏出了大把的鈔票。大人們接過辛苦掙來的鈔票,疲倦的臉上露出了開懷的笑容。幽靜的山谷中,漫山遍野的杜鵑花開得正艷,紫燕啁啾,山林中的布谷也不緊不慢地叫著,在茶鄉回蕩……
(作者單位:江銅集團城門山銅礦選礦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