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蔣福明 李曉衡
國防科技工業的發展水平關系到國防建設和國家建設。高質量的國防科技人才是國防科技工業興旺發達的重要資源和堅實基礎。軍工院校肩負著為軍工行業和國防建設培育優秀人才的歷史使命。因此,時代對軍工院校文化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命題,迫切需要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軍工文化以適應新時期國防科技工業發展和改革為中心,以“國家利益至上、竭誠服務國防”為共同文化價值觀,以“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等為代表,包含了軍工人共同創造、共同擁有的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軍工特色的精神財富。軍工文化承載著光榮的歷史。軍工文化反映了軍事工業發展的精神內核,沉淀了軍工精神的共同價值觀,具有先進性;以理性探索而勇立時代潮頭,具有時代性。因此它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防科技工業發展的智力支撐和動力源泉。
軍工文化是隨著軍事工業的發展而產生發展的,經歷了光輝的歷程,積累了寶貴的成果。從時間角度來看,軍工文化經過了孕育形成階段、不斷發展階段、全面成熟階段。相應地,它呈現出古代軍工文化、近代軍工文化、當代軍工文化等歷史形態。改革開放30多年來,軍工文化得到了快速發展,取得了不少成績。從主體和內容上來看,軍工文化又可以分成軍工機關文化、軍工企業文化、軍工科研院所文化、軍工院校文化等基本類型,其中軍工院校文化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來說,文化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在軍工文化的語境下,軍工院校文化是指狹義。軍工院校文化是軍工院校長期辦學實踐中的歷史積淀、傳承、豐富和創新,具有鮮明的軍工特色和優勢,是歷代廣大軍工院校師生的優良傳統、精神特質、行為標準和價值追求等的結晶。它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沃土之中,植根于國防科技研究和人才培養的土壤之中,以富國強軍為宗旨,以拼搏奉獻為核心,以改革創新為靈魂,積淀著軍工人最深層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符合軍工人心理,反映軍工人特征,體現軍工人品格,具有鮮明的軍工特色,充滿著勃勃的生命活力。
一所軍工院校在長期發展和歷史積累中形成了影響其發展的深層動力。這種深層動力是全體師生員工在長期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帶有共性的辦學理念、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準則等精神風尚的總和,是軍工院校精神和氛圍的集中體現,其核心精神包括忠誠愛國、責任擔當、執著奉獻、勤勉務實、理性平和、開拓創新等。軍工院校文化具有凝聚、教育、引導、激勵等多重功能,能在潛移默化中給師生員工以理想、信念、榮譽、責任等激勵和約束,在精神傳播中,激起強烈心靈共鳴,凝聚力量,鼓足精氣神,調節和規范日常行為,提升師生員工的思想境界,保持寬廣的胸懷,激發昂揚情緒,獲得銳意進取的動力。
軍工院校文化是師生員工內在價值理念與外在行為方式的統一,也是精神意蘊形式和物質表現形式的統一。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既是虛的,又是實的,虛實結合,相得益彰。從淺入深,由表及里。它可以分為物質層面、制度層面、精神層面以及行為層面等,其中精神文化層是核心和靈魂,為形成物質文化層、制度文化層、行為文化層提供了思想資源,是軍工院校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軍工院校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部分,是當代中國中華民族共同價值觀的細化和深化,同時它又是軍工文化和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它又兼具行業特色和校園特色。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的一個子系統。它包括的內容廣博深厚。在軍工院校中,校園文化中蘊含著軍工文化,校園文化是軍工文化生成的沃土;軍工文化是國防科技人才培養的載體,軍工文化是校園文化繁榮的元素。

軍工院校文化建設和國防科技人才培養是軍工高校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軍工院校核心競爭力之一。軍工院校文化建設和國防科技人才培養是辯證統一的,兩者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第一,提高國防科技人才培養質量離不開軍工文化建設。高等教育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等任務,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軍工院校是國防科技人才培養的主渠道。新世紀新階段,培養高層次、高水平、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成為新要求。國防科技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除了辦學條件、硬件設施、科研實力等因素以外,還離不開良好的軍工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第二,軍工文化建設能促進國防科技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需要文化傳承創新。軍工院校文化對校園整體和每個成員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起到導向作用,能為國防科技人才培養提供精神營養,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催生奮發進取的精神。軍工院校文化建設還能為國防科技人才培養提供物質保障、實踐平臺等。比如哈爾濱工程大學系統打造哈軍工文化園,通過校園環境建設與育人環境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國防科技工業軍工文化教育基地的育人平臺作用。
第三,國防科技人才培養與軍工文化建設的協調互動。軍工院校文化建設與國防科技人才培養兩者是辯證統一的。軍工院校文化建設必須以人為本,突出大學生特點,符合高校特點,突出時代特色,同時要以培養國防科技人才為目標,反映軍工精神,彰顯軍工特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通過物質文化的構建、制度文化的創新、行為文化的倡導、精神文化的提煉等途徑,促進軍工院校文化建設與國防科技人才培養的協調互動。
面對軍工文化和軍工院校文化建設的新階段、新特征和新要求,必須不斷地去創新理論。在理論上,應以新時期軍工院校文化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內涵、特征及功能等,研究軍工院校文化建設與國防科技人才培養的關系,探索軍工院校文化建設的目標、內容以及基本路徑,不斷開拓軍工文化研究的新視野,豐富軍工院校文化建設研究的理論寶庫,為軍工院校文化建設和特色鮮明的大學文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決策參考以及更好地培養高素質國防科技人才提供科學的理論參考。
在實踐上,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大背景下,深入開展軍工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而軍工院校文化建設是軍工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加強軍工文化實踐,有利于提高國防科技人才培養的水平和質量,促進和推動國防科技工業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第一,構建軍工院校物質文化。軍工院校物質文化包括校容校貌、物質設施構成的器物和環境等。它是物質形態的,屬于校園文化的硬件。它是軍工院校文化的外在表現和客觀標志,是軍工院校文化建設的基礎和支撐。許多軍工院校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淀,可以通過挖掘軍工文化教育資源,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
第二,創新軍工院校制度文化。軍工院校制度文化是以各種制度條文形式存在的,要求其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則的文化形態。它是軍工院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處于其中間層。培養高素質的國防科技人才,應當在充分繼承的基礎上,進行有效創新。
第三,倡導軍工院校行為文化。行為文化是動態層面,是一定歷史積淀的顯現。可以借助校園文化的活動載體,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軍工文化的主題活動,融合人文精神和科技精神,既滿足學生對科技、文化、娛樂等方面的需要,又服務于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根本要求。
第四,提煉軍工院校精神文化。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包括理念、思想、觀念的精神文化是行為文化之根。軍工文化體現了“國家利益至上、竭誠服務國防”的核心價值觀、 “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 以及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防科技戰線的生動體現。軍工院校作為國防科技人才的搖籃,必須強化精神文化層建設,為培養政治素質、道德素質、業務素質、作風素質優良的人才奠定基礎。比如南華大學以軍工文化教育基地為依托,舉行包括“兩彈一星”精神主題班會、老專家學術報告會、“兩彈一星”論文征集等內容的軍工文化月活動,提煉出該校的軍工文化,有機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促進了國防科技人才的培養。
總之,新時期下,國家對軍工院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軍工院校應繼承和弘揚優良的文化傳統,堅持以育人為中心,構筑文化精神家園,用特色鮮明的軍工院校文化凝聚人、培養人、激勵人、引導人,更好地培養國防科技工業的高水平人才,更好地綻放軍工文化的魅力,弘揚軍工精神,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鍛造學校的品牌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