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益

2011年9月3日下午,菲律賓總統阿基諾結束了對中國的國事訪問,乘專機回國。我國此次表現出來的外交“韌性”和菲律賓打出的“經貿牌”為破解南海僵局提供了新思路。兩國領導人就海上爭議交換了意見,認為不應讓海上爭議影響到兩國友好合作大局,并重申將通過和平對話處理爭議。
有專家就此表示,中國目前將和諧周邊的理論化為具體行動,“在南海以自己的實力維護共同利益,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逐步化解菲律賓、越南等國對中國的戒心、疑慮,這樣才能化解僵局”。中國在南海的利益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命脈之一。因此在和平與協調這個主流下,不斷關注南海附近各國的海軍態勢也是很有必要的。

整體實力:★★
戰略重心:★★★★
擴張指數:★★★★
綜合評價:★★★☆
在南海周邊國家中,菲律賓的海軍力量相對較弱。雖然總兵力也有3萬多人,但其擁有的60多艘作戰艦艇中,絕大多數是千噸以下的小艇。其主力艦為三艘辛托級護衛艦,排水量只有700多噸,艦齡則高達30年。而最大的旗艦“拉賈?胡馬邦”號護衛艦排水也不過1750噸,且是美國“二戰”時期的老艦,二戰后美國轉交給日本自衛隊用了一陣,才退下來給菲律賓。
盡管如此,菲律賓從1948年即開始巡游南沙,并于1970年開始派兵占領馬歡島、費信島等多個島礁。2011年6月,菲律賓海軍與美軍聯合舉行軍事演習,7月總統阿基諾就在國會發表強硬表態,宣稱菲律賓準備好“使用武力”保護該國在南海的“領土”。為此,他宣布將要大舉擴軍,并且已經得到了“盟友”美國的幫助。
果然,8月,菲律賓從美國弄來的“德爾皮納爾”號護衛艦駛入馬尼拉。阿基諾親自前去迎接。然而這艘菲律賓海軍“最大、最先進”的戰艦排水也不過3000多噸,是從美國海岸警備隊退役的二手貨,艦齡超過40年。這樣一支“先進”艦隊用來鼓勵下國內的士氣或許可以,如果真與周邊國家沖突,恐怕不堪一擊。
所以菲律賓也不是一味的強硬。8月底,就在“德爾皮納爾”到港一周后,阿基諾帶著數百人的龐大商務代表團,到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阿基諾表示,他不認為菲中關系會因南海問題受損,因為“在爭議海域發生沖突,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對菲律賓而言,務實的外交態度和智慧確實是比海軍實力更重要的法寶。

整體實力:★★★
戰略重心:★★★★★
擴張指數:★★★★★
綜合評價:★★★★☆
越南一向給人彪悍狂傲的印象。但越南海軍遠遠弱于陸軍,只有四五萬人,而且一半以上是海軍陸戰隊。100多艘艦艇中,多數是千噸以下的小艇。大多數作戰艦艇以火炮為主,只有少數艦艇裝備有導彈。
盡管實力不濟,越南因其特殊地理態勢,對我南沙群島的侵占最為突出,共占有南沙29個島礁。為了維護自己所掠利益,越南方面雙管齊下。
首先是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戰備。越軍海上力量薄弱,但其領土狹長恰好覆蓋南沙海域西岸,因此可以很方便地在領土南段建設軍用機場,可以就近得到空軍戰機的支持。而越軍的海域作戰也以海軍陸戰隊、輕型艦艇和岸基空軍三位一體的綜合作戰為主,尤其在島礁登陸與反登陸上煞費苦心,其意昭然若揭。
同時,越軍水面艦艇與亞洲強國差距太大,便試圖通過發展潛艇來制衡。2011年8月,越南國防部部長馮光清表示,越南將在六年內建成一個先進潛艇旅,包括六艘俄羅斯制造的最先進基洛級636型潛艇。該潛艇可以發射潛射型巡航導彈,對大型水面艦艇構成致命威脅。越南總理阮晉勇則透露,越南的長期目標是建設成一支“南海區域最強”的潛艇部隊。
此外,越南還大打“結盟”牌,試圖通過拉攏多國來壯大聲勢。世界老大美國自然是其要抱的“頭號粗腿”。2010年雙方在南海的演習被認為是明顯的耀武揚威,而近來勾結印度海軍東進,也是越南的國際戰略之一。
——總之,在環南沙諸國中,越南是表現出“侵略性”最強的一國。2011年6月,越南海軍舉行實彈演習,就為這一點寫上了新的注腳。
馬來西亞
整體實力:★★★☆
戰略重心:★★★★
擴張指數:★★★★
綜合評價:★★★★

馬來西亞海軍總兵力1萬多人,其裝備較為先進,水面艦艇擁有輕重型護衛艦10余艘,火力遠超過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在南沙大量開采油氣資源及發展旅游業,稱得上是最“實惠”的侵占。馬來西亞在南沙問題上,更多采取政治手段,試圖以“合縱連橫”實現自己的權益。該國多次配合美國軍演,并試圖建立“南沙集團”。

整體實力:☆
戰略重心:★★
擴張指數:★★
綜合評價:★☆
文萊是個人口只有幾十萬的彈丸小國,其海軍不到1000人,只有幾艘輕型小艇。而文萊也聲稱對部分南沙島礁擁有主權,并派出艦艇巡游。

印度:重心東移或指南海
整體實力:★★★★★
戰略重心:★★★
擴張指數:★★★★
綜合評價:★★★★
近來,印度海軍東部艦隊頻頻擴軍。至2011年,其東部艦隊作戰艦艇已由2005年的30艘擴充到50艘。近期印度海軍將全部五艘拉吉普特級驅逐艦由西部司令部劃歸東部司令部;購自俄羅斯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服役后,現役的“維拉特”號航母也將轉移至東部艦隊。同時,新近列裝的不少戰艦和軍機均優先提供給東部艦隊,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大力推動中。
本身軍力的提升是一方面,印度還頻繁同周邊國家加強交流,其觸角逐步向東延伸。其中,印度與美國合作舉行的“馬拉巴爾”系列演習在2009年地點選在沖繩,已經進入中國海域的影響區。
印度海軍擁有5萬多人,擁有作戰艦艇140多艘,包括1艘現役的航空母艦。此外,另有兩艘航空母艦在改建和建造中。一艘是從俄羅斯購進的“維克拉瑪蒂亞”號,一艘是印度本國產的“藍天衛士”號。
按照印度方面的計劃,印度將在幾年內依靠3艘航空母艦和10多艘導彈驅逐艦,組成三個完整的航母編隊,巡游兩大洋。依靠這支不斷擴大的海軍,印度的戰略目標是在以西部艦隊確保印度洋霸權(主要針對巴基斯坦)的基礎上,逐步將勢力擴充到太平洋。
——盡管印度本身與中國不存在領海爭端,但其不弱的海軍力量逐漸東移,控制馬六甲海峽,并不斷擴大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勢必為南海爭端帶來新的變數。
印度尼西亞
整體實力:★★★★
戰略重心:★★
擴張指數:★★
綜合評價:★★☆
印度尼西亞海軍總兵力4萬多人,擁有輕重型護衛艦20多艘,絕大多數都是1980年以后服役的,半數以上裝備有導彈。該國也對南沙部分島礁提出主權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