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霞霞,胡兆華,方仙桃,方世記,簡道林,朱小玲
(三峽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TBL教學中學生角色轉變的調查研究
鄭霞霞,胡兆華,方仙桃,方世記,簡道林,朱小玲
(三峽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目的 了解TBL教學法會使學生的角色發生怎樣的轉變。方法 在本院2007級臨床二班中進行為期10個學時的TBL教學,教學結束后對班上4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 在TBL教學中,學生傳統的學習角色逐漸發生轉變。結論TBL教學法能使學生角色發生轉變,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終身學習者。
TBL教學法;學生角色;轉變
TBL是一種在七十年代后期由美國Oklahoma大學Larry Michaelsen教授所創立的教學模式[1]。在2002年以前,其主要應用于法學院和商學院。從2002年開始,隨著醫學院擴招,這種教學模式逐步被應用于生物醫學教育領域[2,3]。在我國,中山大學的王庭槐教授首先引進了TBL教學模式。目前,僅有天津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等少數幾所學校應用了這種教學模式[4]。
TBL教學法需將一門課程分為若干單元,并確定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在每個單元課堂學習之前,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料或提綱認真預習所要學習的內容。在課堂學習時,首先進行以單選題為主要形式的個人預習確認測驗;接下來以相同的測驗題,進行團隊預習確認測驗;測驗完成后,針對個人和團隊測驗中出現的問題,允許和鼓勵提出任何疑問或意見;然后,由教師針對所提出的問題,發表一個小型的演講或講座,及時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后續的學習時間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臨床病例討論等形式的團隊知識運用練習。這種知識運用練習,不僅能使學生通過練習的形式對其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更重要的是使學生不但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而且能應用于臨床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TBL教學法中,按個人預習確認測試、團隊預習確認測試、學生相互評價、單元課程學習期間的小測驗等多種效果的平時成績(即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形成性評價),再加上期末考試等多種形式考核學生最終的學習成績。這種教學方法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他們培養成為終身學習者。TBL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以團隊為基礎,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著重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將學生培養成終身學習者為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學習角色發生轉變: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個人學習到團隊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新型教學模式的問世目的在于能更好的服務于學生。學生在新的教學模式中能否轉變被動的學習角色、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積極的學習興趣,是衡量一種教學模式先進與否的直接標準。為了探索TBL在促進學生角色轉變方面的優勢,三峽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在2010年春季學期的麻醉學相關內容教學中實施了TBL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TBL教學法能否轉變學生在傳統教學中被動學習角色,成為獨立自主學習的人,筆者對此進行了重點調查研究。
1.1 調查對象
選擇本學院2007級臨床醫學專業二班的48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在本次TBL教學中,按照TBL教學法的分組原則將他們分成了7組,每組6~7人。
1.2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研究以問卷形式展開。TBL試驗性教學結束后,立即在該班發放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是在參考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由研究者自行設計的[5],內容包括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學生團隊學習情況、以及學生上課積極性等32個問題。每一個問題后設有5個選項,分別為完全認同、基本認同、不清楚、基本不認同、完全不認同。由研究者解釋和說明相關研究目的及填寫方法后發放問卷,問卷以不記名的方式進行填寫,并當場收回。共發放48份調查問卷,回收48份,有效回收率100%。
在這次調查中高達89.58%的學生認為對TBL教學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結合自身情況作出選擇,因此該調查問卷具有參考價值。結果見表1。

表1 學生對TBL教學法的評價(%)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成功與否,歸根結底取決于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觀念的影響程度。分析調查結果,筆者發現通過實施TBL教學法,學生在學習中的角色發生了較大轉變。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學生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通過他們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達到學習目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接受的都是傳授式、填鴨式教學,在這種被動、需死記硬背、機械的學習狀態下,他們很少有機會進行獨立自主的學習。而TBL教學法恰好給學生展示了一個可以自主學習的平臺:實施TBL教學法時,學生需進行課前預習并查找相關資料,課堂上及課后還要用掌握的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如進行病案討論等。TBL教學法通過這種潛在的約束力促使學生主動預習、搜集和處理相關學習信息,獲取新的知識并將知識靈活應用于實踐中。表1中,高達91.67%的學生能夠做到課前預習,70.84%能夠主動查找相關資料,77.08%能積極參與到團隊討論中去,64.58%認為TBL教學法使他們樹立了自主學習的觀念。不難看出,在TBL教學法影響下,學生正逐步從單純的知識接受者角色轉變為學習的主導者。
3.2 學生由傳統的個人學習到學會并適應團隊合作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堂上很少有機會進行討論。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時,他們往往選擇自己解決或放棄。而在TBL教學法中小組預習確認測試和病案討論兩個環節則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活動,不斷提高個人能力以提升小組實力,同時還要信任小組其他成員互相鼓勵、交流、溝通,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幫助小組成員相互分享自己獲得的相關信息,取長補短。從表1得出,85.41%的學生認為TBL教學法能增強團隊意識,52.09%認為能提高人際交往能力,91.67%認為能幫助他們學會與他人合作。TBL教學法最終能使學生向合作者的角色轉變,學會如何與周圍的人合作并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發展。
3.3 增強學生積極性和自信心
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受教師水平、課程內容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喪失上課的積極性。表1表明,在TBL教學法中學生出勤率為100%,并且有66.67%認為該教學模式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上課效率和學習自信心。原因如下:第一,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隨堂互動,激烈的課堂氣氛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第二,因各小組之間存在競爭關系,每個小組成員都會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并盡最大努力為小組爭得榮譽;第三,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能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問題,使其在上課過程中不再因對知識的一知半解而感到厭煩,轉而對學習更有信心。表1表明,在TBL教學法中,學生的學習思維正在發生改變,正逐漸接受課堂,積極上課并更有信心的學習。
總而言之,TBL教學法通過其特殊的教學程序,可以促進學生自學、提高自學能力及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6]。學生在TBL教學法中,能逐步改變傳統的學習者角色:從知識的接收者轉變為主導者,從個人學習到團隊合作,從抵觸上課到積極上課并能更有學習信心。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TBL教學法在我國仍處于探索階段,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但隨著TBL教學法在國內的不斷完善與成熟,會有更多的學生接受并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自學能力,成為一名終身學習者。
[1]Michaelsen L K,Bauman K A,Fink L D.Team-based learning:a transformative use of small groups in college teaching [M].Sterling ,VA:Stylus Publishing,2004.
[2]Nieder G L,Parmelee D X,Stolfi A,et al.Tea m-Based Learning in a Medical Gross Anatomy and Embryology Course[J].Clinical Anatomy,2005,18(1):56~63.
[3]Thompson B M,Schneider V F,Haidet P,et al.Team based learning at 10 medical schools:2 year later[J].Med Educ,2007,41(3):250~257.
[4]李曉南,池霞,童美玲,毛春婷,王景凡.兒童保健學教學中應用TBL模式的探索與意義[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3):84~85.
[5]Parmelee D X,Stephen D D,Borges N J.Medical students,attitudes about team-based learning in a pre-clinical curriculum.Med Educ Online[serial online]2009(14):1~7.
[6]Howard Hills.Team-based learning[M].Burlington,VT:Gower Publishing Company,2001.
G455
B
1671-1246(2011)21-0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