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陶菲菲

▲首都醫藥衛生協調委員會專題會現場/楊威 攝
2011 年7 月1 日,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啟動試點試運行,該平臺通過統一的預約電話和預約網站兩種方式為公眾提供服務。北京市有30 家三級醫院率先使用統一平臺提供電話預約和網絡預約服務。將通過半年試運行逐步完善統一平臺功能。其余三級醫院將根據自身情況逐步進入北京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2011 年6 月28 日,首都醫藥衛生協調委員會專題會議在北京國際飯店召開。會上,北京市衛生局對全市統一預約掛號平臺的實施進行部署。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北京市衛生局黨組書記、局長方來英出席會議并講話。
方來英在會上通報了北京市實施預約掛號服務、改善人民群眾看病難的試點情況。2011 年6 月1 日,北京市屬三級醫院實施了預約掛號服務的新舉措,總體情況運行平穩。截至2011 年6 月24日,北京市共有45.2 萬患者通過預約掛號就診,患者實際預約就診比例從6 月1日的28.5%提升到6 月24 日的42.8%,復診預約率從6 月1 日的54%上升到6月24 日的70%,增幅比較明顯。
醫院著手建立患者誠信預約制度,對無故爽約且未提前告知取消預約的患者,在3 個月內累計爽約3 次者將被列入爽約名單,此后3 個月內,無法享受預約掛號服務。同時,為制約號販子,對每個患者實名單日預約次數進行限制。對復診患者則由醫生通過復診預約方式確保其預約就診,以保證患者就醫權益。進一步加強醫院預約服務管理,門診增加預約診療咨詢服務臺,配備相應的服務設施設備和規范、清晰、易懂的服務標識,方便患者預約。對于通過統一平臺成功預約的患者,按照不點名制度,醫院將會保證其在預約時間內就診。
記者在會上獲悉,為配合統一平臺的實施,做好業務和技術的鋪墊及準備工作,各醫院將進一步強化門診就診流程的梳理和相應信息系統的改造工作。醫院將嚴格執行實名預約制度,在分診、就醫等環節核實患者的實名身份信息。現場預約與診間預約只針對患者本人提供預約服務,并核對患者本人有效身份證明。醫院建立與統一平臺之間號源統籌調配的數據交互機制,根據就診患者需求,對不同預約方式的號源投放比例進行動態調整。原則上,醫院將總號源的80%用于預約,投放到統一平臺的預約號源總量不低于醫院總號源的30%。醫院將研究逐步取消預約取號環節,實行掛號費和診療費的預付制或后付制。患者預約成功后,在就診當日憑有效身份證件,在預約時段內直接到就診科室分診后就診。
丁向陽在講話中指出,北京市當前的醫改政策,是既要抓改革,又要抓管理。北京市的醫改要解決貧困人群看不起病的問題,社區看不了病的問題和大醫院看不上病的問題。北京市的醫改工作將實現5 個轉移,即醫院向郊區轉移,醫療衛生理念向預防轉移,人群向社區轉移,單一的政府投資向政府和社會共建醫療資源轉移,醫院管理制度向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轉移。
馬曉偉肯定了北京市醫改工作的成效,北京市委、市政府把推進公立醫院改革作為深化醫藥衛生文化體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舉措,結合首都醫療衛生和城市發展特點,積極創新、大膽嘗試。馬曉偉表示,衛生部將會同國務院醫改辦聯合發文,按照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的要求,正式確認北京市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按照明確要求部署醫院,按照屬地化原則,參與北京市的公立醫院改革。并抓緊研究制定衛生部與北京市的共識共建與合作方案,緊密跟蹤北京市醫改進展,不斷總結北京市經驗,適時向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