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素霞
(廣東醫學院體育部,廣東 東莞 523808)
廣東省高校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與對策分析
肖素霞
(廣東醫學院體育部,廣東 東莞 523808)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等,對廣東省高校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進行調查,提出要從政府、高校、自身等幾方面,積極應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以期為體育專業大學生就業提供建議。
廣東省;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對策
大學生就業問題牽動了中央和國務院、各級地方政府、各高等院校領導以及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的心。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個高等院校為了解決好畢業生就業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面對日益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如何加強體育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拓展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就業面,以滿足社會多層次需求,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本研究通過對廣東省高校體育專業的就業現狀進行調查,提出要從政府、高校、自身等幾方面,積極應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以利于我們及時根據社會需求狀況,做好高等院校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工作,轉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更好地做好畢業生工作,也為教育管理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理論依據,更好地推動我國體育學科健康持續發展。
采取分層隨機抽樣方法,選取廣東省 10所高校(韶關學院、韓山師范學院、嘉應學院、廣東海洋大學、湛江師范大學、廣州體育學院、華南師范大學、廣州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深圳大學)為研究單位,以 10所高校的體育專業為研究對象,以體育專業本科生為調查對象。
按照地域特征采取立意抽樣方法抽取 10所高校:粵北的韶關學院,粵東的韓山師范學院和嘉應學院,粵西的廣東海洋大學和湛江師范大學,粵中的廣州體育學院、華南師范大學、廣州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四所高校,還有深圳經濟特區的深圳大學。
廣泛查閱了有關的教育理論、體育理論、學校體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統計學等專著以及國內外相關文獻。同時查閱了教育部、廣東省的相關法規,為研究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圍繞上述 10所高校體育專業本科生的職業觀念、就業狀況等有關問題設計調查問卷并進行了全面調查。共發放問卷 1 000份,回收有效問卷 823份,回收有效率 82.3%。
通過走訪和電話交流,就高校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等相關問題訪談了以上 10所高校的相關工作負責人。
在 PC機上,運用 Microsoft Excel9.0軟件和SPSS11.0應用軟件對文獻、問卷調查所獲取的數據進行統計和處理。
2009年廣東省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共計 33.2萬人,加上外省到粵求職以及往年暫緩就業的學生,共計超過 50萬名高校畢業生在廣東求職。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壓力下,2009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進展順利,總體就業率達到 96.28%。今年高校畢業生人數超過 35萬人,預計有近 60萬名高校畢業生在廣東求職,人數再創新高[1]。
教育部每年都要對高等院校本科專業設置進行調整,2004-2007年全國共有 53所學校增設體育教育專業。其中,綜合性學院 31所,綜合性大學 9所,其他院校 8所,師范院校僅 5所??梢园l現,一些綜合性大學包括剛升本科的綜合性學院以及其他??菩栽盒?占到了新增體育教育專業點的 90.6%[2],在原有體育院校和絕大部分師范院校都已經擁有體育教育專業點和在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社會需求已經趨于飽和的情形下,仍然有大量非師范類院校增設體育教育專業,這使得體育專業畢業生越來越多,工作崗位越來越少。人才供給的急劇增加和社會需求的減少,勢必會造成供求關系的嚴重失衡。在調查的 10所院校中,除了廣東海洋大學體育休閑學院 2005年開始招收社會體育專業“濱海體育休閑管理”方向本科,華南理工大學體育學院 2007年招收運動訓練專業本科生外,其他八所高校都設有體育教育專業,但這八所高校中只有 4所是師范性院校。
我們必須認識到,社會對人才需求結構是隨著社會經濟和產業結構變化而變化的,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結構,必須適應社會對人才結構的需求,大學生的人才結構符合社會對人才結構的需要。這兩個結構基本吻合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就比較順利解決;這兩個結構如果反差太大,那么大學生就業就會出現困難。
從表 中可以看出 在體育專業畢業生中 對就業前所期望的工資標準。而在實際簽約中,簽約單位的工資標準則是:1000~1500元的占 35%;1500~2000元的占 10%;2000~2500元的占 3%;2500元以上的僅占 2%。因此在擇業過程中,畢業生的期望值變化是:期望值上升的占 24%;期望值因本專業就業形勢不好而降低的占 31%;期望值因當初自己定位過高而降低的占 18%;期望值基本沒有變化的占 26%。近50%的畢業生對工資標準的期望值是下降的,總而言之,當前廣東省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呈總體下降趨勢。

表1 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預期薪酬
調查中發現,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存在性別差異。女生的就業難度大于男生。調查顯示:男生的正式簽約率 27.2%,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例為43.6%;女生的正式簽約率 15.8%,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例為 32.9%。兩者相比較,明顯看出女生的簽約率和意向率遠低于男生。面對殘酷的就業市場,有19%的女生表示“繼續考研”或“不想馬上就業”。
雖然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很多大學生轉變了觀點,不再一窩蜂的涌向廣州、深圳、上海等大城市,但相當大比例的畢業生仍不愿去西部省份,不愿下基層工作。問卷調查顯示,75.6%的學生在求職時優先考慮個人發展機會,盡管有 94.7%的畢業生表示贊成“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及政府新近出臺的大學生到農村基層擔任“村官”計劃,但是只有 31.3%的學生表示愿意去西部或者農村尋找個人發展,有 43.2%的學生認為這會顯示個人未來的發展,而且有 34.1%的學生對相關措施的配套優惠政策缺乏信心。
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有很多體育專業畢業生將目光鎖定在公務員或者研究生 (或者參加選調生考試)上。近幾年來,公安系統警察招考一直是廣東省公務員招考的大戶,而體育專業畢業生在身體素質方面比較占有優勢,所以報考警察也是近些年來不少體育專業畢業生的選擇。2007年公安系統警察招考更是占到了總招考人數的八成以上,尤其是廣州、佛山、深圳珠三角的招考職位居多,2009年廣東省出現五萬人競爭六千崗位的情況,平均考錄比例為 9:1左右。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出現迄今為止最激烈的競爭 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報考審查通過人數突破了百萬,比 2008年報考人數增加 20余萬人。而 2009年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計劃招錄公務員 1.3萬多人。今年全國各地有 77.5萬人涌向國家公務員考場,爭奪 1.35萬個職位。全國有 124.6萬考生奔赴研究生考試考場。浩浩蕩蕩的考試大軍中有相當大比例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和往年未就業或是就業不穩定的大學生。再加上非體育專業的畢業生也拓寬了自己的擇業面,也參與體育相關單位竟聘,崗位競爭更加激烈。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2009年出臺了 31項政策,投入 12~15億的資金推動就業工作。在積極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方面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如鼓勵高校畢業生參加國家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工作,鼓勵高校畢業生服務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鼓勵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等。在加強農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上,2009年起,廣東省每年招募 1 600名高校畢業生參加“三支一扶”(即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服務。2009-2010年兩年計劃選聘 1 000名高校畢業生到村擔任黨支部書記助理或村委會主任助理;并且面向全省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聘 1.6萬名基層中小學教師,鼓勵取得教師資格證書的非師范類專業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從教。2010年,廣東省繼續實行高校畢業生到粵東西北農村中小學從教“上崗退費”政策[3]。
這些政策將會更有利于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更好地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題。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未完全消除,需就業的大學生仍然很多,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畢業生就業壓力在一段時期內尚難得到根本緩解,高校要找準定位,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一步調整和優化學科結構、專業結構和課程結構,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著力緩解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
高校要建立健全就業指導服務體系,配備專 (兼)職就業指導人員,做到人員、場地、經費"三到位"。要有專業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積極開展在校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對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引導學生為就業做好充分準備,努力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力。
3.3.1 體育專業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科學的職業選擇既應與自己的專業、特長、能力、興趣、理想等相關,同時還要考慮到國家和社會的需要。應當樹立起“哪里有用武之地,就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擇業觀念。把目光由那些經濟發達地區轉向西部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體育專業大學生一定要端正人生態度,戒除浮躁心理,擇業觀要平和而實際,合理地確定就業期望值。
3.3.2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要有良好的就業心態,重視社會現實。體育專業大學生更應因其專業具有的競爭精神,在富有挑戰性的擇業競爭面前,充滿自信,勇敢地去面對競爭,擺正位置,調整心態,變壓力為動力,使自己能從容、冷靜地面對就業這一人生重大課題。
3.3.3 體育專業學生要不斷提升自身素質,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努力發展多種能力,不斷提升就業競爭力。
用人單位要轉變思想,改變自己的人才觀,消除性別、學歷等偏見,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費,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人才,讓他們學有所用。畢業生從高校畢業,缺乏實際經驗,而且他們要發揮出價值也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應對其進行一定的培訓,形成人才梯隊。
學生家長和社會各方要正確看待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更新就業觀念,幫助大學畢業生確定合理的就業期望,努力實現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學擇業,積極創業。大眾傳播媒介要充分發揮宣傳作用,加大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到西部、到艱苦行業工作典型的宣傳力度,營造有利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良好氛圍。使大學生正確看待眼前的暫時困難,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
[1]2010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在穗召開 [EB/OL].http://www.gdhed.edu.cn/main/廣東省教育廳網站 2010-04-08.
[2]張文普.2004~2007年我國高校增設本科體育專業狀況評析[J].體育學刊,2009,16(5).
[3]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 (粵府辦[2009]34號).2009-04-29.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employment of PE major graduates from higher institutions of Guangdong province
X IAO Su-xia
(Dept.of PE,Guangdong M edical College,Dongguan523808,China)
By adopt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and questionnaire,the papermakes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employment of PE major graduates from higher institutionsof Guangdong province,which provides positively respond to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problems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universities and students,so as to give guiding opinion.
Guangdong;PE major graduate;employment;countermeasure
G807.4
A
1009-9840(2011)01-0069-03
2011-02-21
2010年湛江市科技攻關項目立項課題。
肖素霞 (1977- ),女,河南漯河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