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執業藥師注冊中心(100053)邊明 陳洪志
國外研究表明,執業藥師為顧客提供藥學服務,干預患者用藥能明顯提高用藥效果,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時減少治療負擔。藥師直接面對病人的藥學服務對不同的病癥、醫療保健環境、與疾病狀態都能產生積極的效果[1]。藥品零售行業水平很高的美國,藥品零售領域已由關注藥品質量和藥品銷售轉向為顧客提供高水平、高體驗的藥學服務。藥房開始從以前的銷售高利潤的藥品向提供安全、有效藥品的服務性機構轉變,藥房不僅需要完成處方檢查與調配,日常的采購、管理、評價和監督工作,還需要為附近的居民提供便捷的家庭健康保健[2]。可見藥品零售領域是最體現執業藥師社會價值的地方,零售藥店依靠執業藥師實現顧客服務與藥品質量的維護,執業藥師主要依托零售藥店這一平臺發揮其作用與社會價值,兩者相互依存。
1994年我國執業藥師制度建立起來,執業藥師制度是為了實行對藥學技術人員的職業準入控制,科學、公正、客觀地評價和選拔人才,全面提高藥學技術人員的素質,建設一支既有專業知識和實際能力,又有藥事管理和法規知識、能嚴格依法執業的藥師隊伍,以確保藥品質量,保障人民用藥的安全有效[3]。
在藥品經營市場開放后,執業藥師在藥品質量保障與患者用藥指導上對用藥安全、大眾健康的保護有積極的作用,國家對藥品零售企業的執業藥師(Licensed Pharmacist)配備非常重視,在《藥品管理法》、《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中就有明確規定“經營處方藥,甲類非處方藥的藥品零售企業,應當配備執業藥師或其他依法經資格認定的藥學技術人員”。同時在《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藥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方法》等許多法律法規均對零售藥店的執業藥師配備都提出了具體要求。
根據美國2009年國家藥師人力資源調查數據與美國連鎖藥店協會(NACDS) 報道,美國執業藥師總數約為249400人,約有57%的執業藥師工作于社會藥房,美國約有56000家藥店,據此推算,每家藥店配備2.54個執業藥師。
德國2004 年共有藥劑師53849名,德國共有21392家社會藥房,在社會藥房工作的藥師為46014名,占全國藥師總數的84.45%,平均每家藥店擁有2人以上的執業藥師[4]。
2004年末日本相關統計顯示,藥劑師的注冊人數為241369人,平均每一萬人口中有19名藥師提供服務[5]。日本連鎖藥店協會(JACDS)調查顯示,平均每家分店藥師人數為1.75人,同時這些連鎖藥店都在向著營業時間內有藥師常駐的方向努力,顯示日本藥師聘用有增加的趨勢[6]。
截止到2010年底,我國累計有174509人取得執業藥師資格,注冊執業藥師為74186人,注冊率為42.5%,注冊在藥品零售企業的執業藥師43334人,占總執業藥師人數的24.8%,全國零售藥店大約為37萬余家,據此計算,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配備率約為0.12。2010年底,北京取得執業藥師資格的為7778人,注冊執業藥師人數為3163人,注冊率為40.7%,有零售藥店4693家,注冊在零售藥店的人數為2248人,占北京總執業藥師人數的29%,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配備率為0.48,平均2家零售藥店能配1名執業藥師。
在美國、日本、德國的執業藥師主要分布在零售企業,尤其是德國達到了84%。在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配備上,美國、德國都超過了2人,日本接近2人。這些國家社會藥店由于法律制度與社會因素“軟硬”兩方面的作用力,使得社會對執業藥師的需求十分旺盛,執業藥師的配備水平較高。在我國首都,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配備水平只有0.48,但也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由此可見,我國注冊執業藥師數量明顯不足,藥品零售執業藥師配備率很低,難以實現高水平的藥學服務。
影響執業藥師配備的因素很多,醫藥分業程度、社會認知程度、藥師待遇、法律法規、藥店服務意識、行業發展水平、藥師數量、監管力量等等都是多年普遍存在的影響因素,因此本文對這些主要影響因素利用層次分析法進行歸納和整理,從而對執業藥師配備的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剖析。
對于制約執業藥師在零售藥店執業的原因分析,以往對此的探討也很多,但皆為定性列舉與描述。各個因素對執業藥師配備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需要找到主要影響因素,以有限資源解決主要問題。
層次分析法是美國運籌學家Saaty教授于二十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種實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標的決策方法。首先,把要解決的問題分層系列化, 即根據問題的性質和達到的目標, 將問題分解為不同的組成因素, 按照因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隸屬關系將其分層聚類組合, 形成有序的層次結構模型。然后,對模型中每一層次因素的相對重要性,依據人們對客觀現實的判斷給予定量表示, 再利用數學方法確定每一層次全部因素相對重要性次序的權值[7]。
該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它將個人主觀、定性的意見與定量判斷相結合,在存在多個影響因素的情況下,一個選擇或現象受到多個因素的左右,各因素間有不同的類別劃分,同時當各個影響因素對最終評價與決策的影響程度不能直接通過足夠的數據進行量化計算時,就可以選擇使用層次分析法進行判斷與決策。使用層次分析法能將執業藥師配備的各相關方主觀意見定量地表現出來,對制約執業藥師配備的影響因素有一個全新的、更有深度的認識。
3.1 問卷制作 通過文獻回顧的方法總結制約執業藥師配備的八個因素(如附圖)并以此制作層次分析調查問卷。
采用1~9的標度對各個因素進行兩兩比較打分,標度含義如附表1所示。
根據文獻回顧總結的八點影響因素制成層次分析判斷矩陣,如附表2所示。
3.2 問卷調查對象 問卷調查對象為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配備影響的各個利益相關方。執業藥師、零售藥店負責人、藥品監督管理人員、藥事管理學者為受訪對象。
3.3 問卷數據錄入 使用專門的層次分析軟件YAAHP進行問卷錄入及運算,計算結果如下:
判斷矩陣一致性的檢驗指標C I 為0.0051,小于0.1。因此判斷一致性較好,無邏輯混亂,各影響因素的權重計算結果為可接受。
3.4 結果分析 如附表3所示,影響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配備的八個影響因素,行業發展水平、監管力量、醫藥分業程度、社會認知程度、法律法規、藥店服務意識、藥師待遇 、藥師數量按照權重大小依次排列為:醫藥分業程度(0.1431)、社會認知程度(0.1348)、藥師待遇(0.1337)、法律法規(0.1322)、藥店服務意識(0.1286)、行業發展水平(0.1103)、藥師數量(0.1091)、監管力量(0.1081)。從權重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醫藥分業、社會認知、藥師待遇、法律法規這四個因素較為重要,其四者權重之和(0.544)超過了50%,但各個因素的權重差別并不懸殊,其他因素對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配備的影響作用也不能忽視。

附表2 判斷矩陣

附表3 各影響因素權重

附表4 集結后的判斷矩陣
影響因素之間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執業藥師的配備。各個影響因素作用于執業藥師配備的方式不同,這里把影響因素分為兩類即“上游”影響因素(醫藥分業、法律法規、社會認知、行業發展),“下游”影響因素(藥師待遇 、藥師數量、藥店服務意識、監管力量),“上游”影響因素通過“下游”影響因素來影響零售藥店的執業藥師配備。如果醫藥徹底分業,我國的藥品銷售不被醫院所壟斷,醫院處方流向社會藥店,社會零售藥店乃至整個藥品零售行業才有發展空間。而藥品零售行業的發展,使得零售藥店有實力與能力將經營的焦點由僅僅關注藥品的銷售轉向對顧客服務上來,零售藥店會自覺自愿地聘請執業藥師為患者提供處方調配和藥學服務。醫藥分業影響了行業發展與藥店的服務意識,與社會認知一起對零售領域的執業藥師需求產生影響,從而左右執業藥師待遇和數量,加之法律法規的欠缺與藥品監督力量有限導致了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配備狀況的不佳。因此執業藥師待遇低下與數量有限只是造成現狀不佳的直接原因,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醫藥分業不徹底與社會認知度低。“上游”影響因素是 “本”,下游影響因素是“標”,需“標本”兼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回顧西方執業藥師制度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執業藥師制度實質上是西方醫學的傳承,而社會因素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國早在《州藥房法》頒布以前,醫藥分業且藥房文化已經形成,人們習慣去藥店獲取藥品并得到藥師的指導,藥師主要在藥店執業并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美國連續十年對各項職業可信度的統計調查中,老百姓對藥劑師信賴度高居榜首[8]。法律的作用只是將執業藥師制度更加的明確和規范而已。
2010年全國已有近37萬家藥品零售門店,法律法規對執業藥師配備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僅僅依靠法律條文和藥品監督行政力量的監督不可能實現歐美發達國家那樣的 “理想狀態”,從而使執業藥師與零售店主“聯合”應對,出現“掛證”現象。我們推動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配備,要在加強法律制度建設與監督管理的同時,培育好“社會大環境”,使得執業藥師與藥店經營“有機”結合在一起。
4.1 拓展執業藥師發展的空間 醫改的綱領性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強調指出:規范藥品臨床使用,發揮執業藥師指導合理用藥與藥品質量管理方面的作用。從中可以看出:國家重視執業藥師和執業藥師制度的作用和發展;執業藥師制度與社會零售藥店的執業藥師配備與國家衛生體制改革息息相關。
因此,需要在新“醫改”的大背景下推動執業藥師制度,提高零售藥店執業藥師配備與執業水平,實現新醫改中關于醫藥分業的戰略目標,完善醫療保障體系,將社會藥店也納入到醫療保險體制中去,使更多的患者到社會零售藥店購買藥品,給社會藥房更大的發展空間。實施國家產業政策推動藥品零售行業健康發展,提高藥品零售行業門檻,提升藥店的經營水平與顧客服務意識,藥品零售藥店要從關注藥品的營銷轉為優質、專業化的藥學服務,才能博得社會的認可。
4.2 提高社會對執業藥師的認知度
隨著我國人民的文化素質與經濟水平的提高,民眾越來越關注自我保健與用藥安全。在美國,當患者有用藥及醫藥健康護理方面的需求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藥房。而且藥劑師還非常注重與患者及患者家屬的感情溝通。這樣,藥劑師在贏得患者認可的同時,也受到了患者家屬的信賴[6]。
因此加強向大眾宣傳執業藥師的相關知識,塑造執業藥師良好的社會形象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必要方式。通過各種途徑向社會大眾宣傳,推廣執業藥師,“激活”社會對執業藥師與藥學服務的需求。例如通過制定統一著裝或統一標示,像軍人、醫生、護士等那樣,給執業藥師統一配發獨特的服裝,從而能醒目地顯示其職業,便于大眾的識別。引入媒體,為執業藥師做公益廣告,讓社會大眾認識到執業藥師的特殊性及與其他藥學技術人員的區別,從而使執業藥師被大眾了解并接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