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寧
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江蘇省委宣傳部、南京電視臺聯合攝制的高清電視電影《傅抱石》在全國第二十二屆“金鷹獎”獲得短篇電視劇最佳作品獎(唯一)。人們對傅抱石大師的紀念,突出的主題是“其命惟新”,的確,傅抱石的藝術成就體現在他藝術上的不斷變革,不斷求新,這是他最為可貴的精神。
總結《傅抱石》的這部影視作品,可以說在作品拍攝過程中借鑒了諸多電影表現的手法。
首先,觀眾從電影里不僅要看到人物的行為動作,各種人物關系構成的故事情節以及千變萬化的場面,“更希望看到畫面上那種看不到的東西,那就是靈魂的震動,思想的啟迪,生活的哲理”。
其次,鏡頭語言在影片中的運用尤其至關重要,在拍攝中鏡頭發揮了不同的距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景別、不同的運動方式,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攝影的畫面為后期不同的組接方法,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另外,我們講蒙太奇往往還是想到畫面的蒙太奇,對于聲音的蒙太奇還考慮不是太多,然而我們在《傅抱石》這部影視作品中,充分展示了畫面蒙太奇和音響蒙太奇所構成藝術效果,這種結合,是攝影必須先期為之作出準備。
從攝影手段上來講,我運用了廣角鏡頭在影片序幕中突出了傅抱石大師的風采,手持攝影機跟拍大師的楷筆、畫面,疊畫出傅抱石童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閃回畫面,這種大時空的跳躍使影片主題產生了強烈的渲染,把觀眾一下子帶到劇情中,有如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夜晚,下著大雨,少年傅抱石弱小的身材提著若大的水桶在艱難地走著,弱小與若大形成強烈的對比,更令人憎惡當時的舊社會環境。由于片長的規定,影片著重描述了傅抱石青年和中年時代,更有力于表現傅抱石大師的一些感人故事。
青年時代的傅抱石。中專畢業后留校任教,其中有他上課任教時與四個富家子弟在課堂上智斗的一場戲。為找符合劇情的教室,我們主創部門在北京、南京、安徽、江西等地做了大量選景工作,終于在南京三中老校址找到了民國時期留下來的教室,氛圍合適,為了更有利于表現劇中的影調,我提出了把實景的白墻全部加工成深灰色,這樣在拍攝中能更好地處理人與背景的關系,也有利于影調的反差。實際拍攝中把攝像機色溫調到4000K,日景人物光比控制在1:4以上,夜景控制在1:8以上,整個影片的主基調以青灰色為主,在拍攝中時常放一些煙,以增加透視朦朧感。在表現形式上掌握一條原則,內容決定形式,在拍攝教室夜景戲時,室內掛幾盞老式白熾燈以增加夜景氣氛,加強反差,形成亮與暗的對比,從而達到我們所設想的影調。
中年時代的傅抱石在抗戰時期暫住在重慶金崗坡,我們選址在江西新余山區農村一大戶人家,其中郭沫若看望傅抱石的一場戲中,兩人對國民黨不抗日、腐敗、黑暗的局面發出內心的吶喊,這場戲的處理上,在攝影手段上充分運用了半弧軌道移動和升降相結合,郭沫若其中一段臺詞用移動手法語言說完,鏡頭到位。傅抱石的臺詞用同樣手段完成。兩個同樣的手法,形成重復,后期加上音樂的烘托,從而使觀眾漸入佳境,達到了畫面、音樂、聲音相交融的一種藝術境界。
在描述傅抱石大師不同時期的作畫,影片用主題曲作為蒙太奇手段,唱出“風啊,你盡情地吹;雨啊,你任意地淋;中國啊;親愛地媽媽,風雨中我用心把您深情國畫,筆鋒浸潤滾燙熱血……”韓磊這段熱情奔放、大氣而動聽的歌曲,伴隨攝影畫面出現傅抱石各種不同時空、不同景別、不同角度用“心”創作的畫面,深情地把祖國大地圖畫!
影片中傅抱石受中央委派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擔綱畫“江山如此多嬌”這副畫時,在拍攝形式上我手持攝影機,運用廣角鏡頭,跟著感覺,時而是傅抱石的楷筆在自由勾畫祖國的山山水水,時而是傅抱石的一張聚精會神的臉,導演在后期用疊畫形式,主題音樂烘托,閃回傅抱石少年時代學徒期間的刻苦,青年時學藝和與羅時慧的浪漫,中年時期的創作頂峰,充分發揮電視藝術地表現手段,運用鏡頭功能,包含聲、畫蒙太奇地柔和(現代時——過去時——現代時)時空交叉轉換,運用主題音樂作用,來充分體現電視藝術令人震撼的效果。
以上反映了傅抱石大師的博大情懷,他那句刻骨銘心的話仿佛又在祖國山水間蕩漾“我是傅抱石,傅抱石要畫很多很多對得起中國的畫”。傅抱石愛祖國、有民族感的正義精神一直鼓舞著廣大的藝術工作者在努力耕耘,更使我們看到了傅抱石這個“人”;看到傅抱石的博大胸懷和愛國、民族正義的偉大精神。這部主旋律的影視作品確實給人以啟示!
劇中的主人公和社會的背景以及我們現實生活的經歷,越來越走向生活,走向真實。然而,作為現代電影、電視表現手段上也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接近觀眾的心靈,被觀眾所接受,這次《傅抱石》獲得金鷹獎更是表明這部影視作品被百姓所接受。
拍攝完《傅抱石》這部影視作品后,我問自己,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攝影師?要做一個敢于創新、突破自我的攝影師,我覺得是最有價值的!或者說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們應該這么去考慮!
《傅抱石》的這次獲獎,說明了這部影視作品思想內涵的深刻,說明它的藝術構思的獨特和藝術魅力的強烈。作為該片的攝影師,在影視藝術作品中也是這樣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