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艷祥
個性是人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能動地形成的個體相對穩定的心理品質,它包括動機、意志、氣質、情感等。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代人個性培養中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抑制消極個性品質,激發積極個性品質的發揮。
一、當代人個性培養的內容
在馬克思的“人學”思想中,人的個性與人的主體性始終統一,認為“主體性越強,其個體性也越強”。因而個性培養重在主體性的培養,它包括下面三個方面的內容。
1.能動性是個性培養的基本內容
能動性相對于被動性而言,具有目的性、計劃性和選擇性。明確的目的起著主體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的作用,對達到目的的手段、方法、措施進行一系列的思索,形成一定的計劃。具有能動性的個性特征的個體,始終處于積極、主動和活躍的狀態中,他們能自覺地調動潛藏在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2.自主性是個性培養的核心內容
主體性是相對于依賴性而言的,真正具有積極個性特征的人絕非依賴性的人,它意味著“人終于成為自己的社會的主人,從而也就成為自然界的主人,成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這樣的人,具有自立、自為、自強的品格特征,既是外部客觀環境的積極調控者,又是自我意識的主導者;既能夠認識自己和自己的主體地位,能支配和選擇自己的前途與命運,又能自然而充分地顯示個人的潛能、意志和魅力,表現出獨特的能力和品質,最大限度地求取發展。
3.創造性是個性培養的最高目標
創造性不僅是對外在事物的超越,也是對主體自身的超越,它是主體性的最高表現。具有創造個性特征的個體,自尊自信;具有批判精神,敢于向權威挑戰;有著永不滿足的進取心和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有細致和敏銳的觀察力;對新事物很敏感,對發現新事物和創造活動有著強烈的興奮感和情感傾向;敢于冒險,敢于獻身。激發人的創造性是個性培養的最終目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當代人個性培養中的作用
對于當代人個性的培養,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為其提供思想保證、環境保證、方法保證和責任意識保證。
1.思想保證
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具有鮮明個性心理特征的活生生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職能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絕非意志薄弱、情感脆弱、理智喪失、缺乏主見、盲目隨從的個體,絕非“單面化”和“畸形化”的個體。思想政治教育要從人的需要出發,了解人,尊重人并激發人的主體性,培養人的能力并使之發揮出來,從而實現人的價值,促進人的發展。
在個性培養的過程中,既要防止“右”,又要警惕“左”。所謂“右”,就是思想保守,認為個性張揚沖淡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黨性”“原則性”,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秩序的維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糾正那種過分強化組織與領導、漠視甚至扼殺個人的虛假的集體主義,把個人作為歷史的要求和歸宿,確立人的主體地位,發展人的全面的能力。所謂“左”,就是認為個性培養就是個人主義、個人的自由主義和標新立異,就是與社會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思想政治教育要讓人們明白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與個性塑造不是等同的;要讓人們明白社會、道德、黨性與個性塑造不是矛盾的。
2.環境保證
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勵人們作“出頭的椽子”“出林的鳥”,還要為之營造出寬松、包容、健康、積極的社會氛圍;對他人的思想和行為,只要不涉及原則性的問題,不論多么與眾不同,都要寬容;在堅持自己觀點的同時,對不同的觀點也要持虛懷若谷的態度,包容別人一些非原則性的錯誤,對別人不能求全責備,不能要求盡善盡美,做到兼容并包,以形成寬松、包容、積極、健康的氛圍,以促進個性發展。
3.方法保證
要培養千姿百態的性格,需要因材施教的方法。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因材施教”,既承認個體先天素質的差異性,更承認后天教育效果的差異性和多樣性。通過“因材施教”,培養的是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個體,他們具有獨立性、創造性。通過“因材施教”,所要達到的理想效果是“社會道德意識個性化”,即將作為間接、漸進、普遍性的原則轉變為具體的、豐富的、個性化的信念、理想、守則,使之成為個人的精神支柱,轉化為個人的行為。
4.責任意識保證
在個性培養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讓受教育者正視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坦然接受現實的自我,根據自身的特點,克服消極個性,培養積極個性。特別是在個性塑造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障礙,受到種種限制,這就要增強主體的個人意志,培養其適應能力與承受能力。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個體正確處理個人需要的多樣性與社會現實的條件性的關系,增強個體主動的接受教育和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分辨是非、自主選擇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