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輝
一、歷史課的真味是什么
高中歷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歷史教育的價值在哪里?什么樣的課堂才真正蘊涵著歷史味?
歷史承載著人類厚重的記憶。我國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錢穆在《中國歷史精神》中說:“歷史便是人生,歷史是我們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經驗。歷史是一種經驗,是一個生命。更透徹一點講,歷史就是我們的生命。”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杰克遜·斯皮爾福格爾說:“世界歷史包括像經濟、政治和社會變遷這樣重大的課題,同時也是一部有關人類夢想、人類創造力以及哲學、宗教的靈感、激情的故事集。”可見歷史是鮮活的、是有生命力的。這就決定了歷史學科的一大特性——具體生動。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歷史學科是一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課程,其基本理念和目標包括讓學生汲取歷史智慧,增強歷史觀察力,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上所述,概而言之,一節歷史課的歷史味應該包含這樣一些基本元素:鮮活的歷史情境、激越的思辨和人文素養。
二、同課異構,同樣精彩,盡顯歷史真味
2010年10月,深圳市教研室組織名師公開課,紅嶺中學特級教師吳磊執教了人教版必修一《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一課。吳磊老師將這節歷史課演繹得活色生香,讓人深深地沉浸在歷史的意境中。在這份對歷史課的品味還在縈繞之際,我又聆聽了我校名師曹鐘聲老師上的同題課。曹老師的教學風格迥異于吳老師,但是又一番歷史滋味涌上我心頭。歷史課的真味是每一位歷史教師追求不懈的目標,而探索之路卻又是那樣漫長與崎嶇。
“同課異構”,是近年課改中提出的教學理念,一般而言,是指選用同一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吳磊老師和曹鐘聲老師各自所上的《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一課,雖非刻意為之的“同課異構”,卻極大地彰顯了教師的教學個性,又都深情地展現了歷史教育的風采,是真正的有效歷史教學。
人教版必修一《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一課是有關學生們比較關注的美國的歷史內容,教師為創設歷史情境可以搜集和挖掘到大量的素材,但是如何緊扣本課主題又能使學生喜聞樂見,對資料的篩選考驗著教師的功力。同時本課涉及較多政治概念,如民主制度、政體、邦聯制、聯邦制、共和制、三權分立、制約與平衡、權力結構等等,那么,如何巧設問題、化解難點就是教師智慧的體現了。
下面,且看兩位老師的精彩演繹:
1.重視學生,以情境激活歷史
吳磊老師是新課程理念的積極踐行者,憑借自己的勤奮與善于思索,已經形成了一種運用得爐火純青的教學風格。重視學生、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的發展是吳老師在教學中首要針對的目標。為此吳老師作了如下的教學準備:
課前組織學生預習(學案),初步了解教材相關內容,并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小組(如總統、國會、聯邦法院、政黨組),自主搜集資料,由“課題組長”負責,各組員共同探究問題,準備課中交流、分享、討論。
教學實踐證明:正是因為課前學生有目標、有組織的自主活動,課堂上學生就有了參與的基礎和動力。如為了突出本課的重點《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吳老師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和教師的引導,以師生共同探討來實現教學目的。具體方法是:讓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國會、總統、聯邦法院的相關資料,體驗聯邦政府如何“分權”和“制衡”。這種方式不僅活躍著課堂氣氛,更是對學生智力勞動的肯定與激勵,學生自然也就樂于歷史的學習了。所以,歷史課的真味,只有學生品嘗到了才是真的。
吳老師的第二招是創設各式情境,激活歷史,點亮課堂。人教版教材偏重于對歷史知識理性的呈現,那么,如何拉近歷史與學生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吳老師非常善于從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尋找貼近歷史的素材,搭建起歷史與現實的橋梁,由此激起學生一探歷史究竟的情思。在導入新課環節,先展示了一組有關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的圖片、漫畫,隨后設疑:美國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總統的權力到底有多大?為何總統是“站在籠子里”講話?其次,緊緊圍繞歷史學科的思辨性特點,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思辨之情,實現歷史教學的本質目的。在授課的主體過程中,問題情境貫穿全程:“一、追求民主”:在觀看短片后,提出問題:如果把建國初期的美國比作是一個病人,年輕的美國出現了哪些病癥?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病癥?請你為它開一張藥方?“二、建立民主”:在教師用補充的生動細節描述了相關歷史后,又向學生拋出了這樣的問題:富蘭克林說1787年憲法的制定使美國迎來了日出。他為什么這樣說?憲法制定給美國帶來了什么?“三、完善民主”:在這個部分,教師設計的問題與前兩部分的相比,有了明顯變化:如果說前兩部分的問題設計得生活化、情趣化,這部分的則是強調理性、平實的表述:美國通過什么方式來解決憲法的遺憾?根據《美英兩國政體的異同》表格,結合學過的知識,試從權力的來源及其分配的角度來比較兩種制度。吳老師如此變化性地設計問題,不僅是求新、求廣,也是求實、求用。因為高考要求有效地考查學生以思維能力為核心的初步的史學研究能力,那么,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學以致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教學目標。所以第三部分問題的設計是吳老師對高考精神的領會,也是吳老師的匠心所在。
因此吳磊老師在本課的教學風格可以概括為:一是以學生為主,重視學生學習方式的發展;二是創設情境課堂,引導學生在直觀、生動的歷史情境中,跌宕起伏的問題情境中,感悟和探究歷史。
2.見微知著,使思辨充滿智慧
聽曹鐘聲老師的課,就會折服于他廣博的歷史知識、深刻的歷史洞察力和領悟力以及富有感染力和靈性的語言表達力。
如何還原歷史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一面?曹鐘聲老師不是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而是憑借自己日積月累打下的深厚的專業功底和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仿佛是信手拈來于無聲處。本課的導入,就是以曹老師動情而明晰地講述一段關于《獨立宣言》誕生的故事開始的。陶行知先生說:“只有出自內心,才能進入內心”,教師激情、學生生情,生命的活力自然而然地洋溢在歷史里。
如果說,吳老師的課堂基調是鮮活,那么,在曹老師的課堂,呈現的則是深沉。曹老師以其充滿智慧的創造性教學活動,將歷史教育的目標和理念淋漓盡致地進行了詮釋。
表現一:在處理本課重點——《1787年憲法》內容時,曹老師先補充介紹憲法制定經歷了長時間的激烈爭吵和沖突的史實,然后啟發學生思考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新的政治體制模式的創建缺乏歷史的借鑒,帶有探索的艱巨性;二是在建立國家政權的過程中充滿著各種矛盾,如中央和地方,大州與小州,中央各部門之間的利益、權力之爭,這種引導打開了學生的思想之門。接著,曹老師語氣鄭重地強調:“將這些矛盾的化解就是美國開國元勛政治智慧的體現,下面我們結合《1787年憲法》的具體規定去理解和感受。”在層層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分析認識到了聯邦制在解決中央與地方矛盾中的創造性貢獻,國會參眾兩院的不同組成比較好的實現了大州與小州的利益平衡等等。教師的引導,調動了學生的思維活動,推進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也使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得以突出和化解。
表現二:曹老師在課的后部又設計了一道問題:“從對美國媒體與大選關系的研究學習,討論美國兩黨是不是只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在曹老師爐火純青的教學藝術的引領下,學生們縱橫捭闔于美國百年的民主制度的歷史里,又飛揚在近百年美國媒體的發展與總統選舉的大題中。學生們明白了:歷史在變,世界在變。教科書上的一些結論和觀點已經滯后于時代了。這個部分的設計是特別值得品味的一處,它不僅打破了我們奉為圭臬的一些常識,促使學生在大量的信息和事實上去探索和思考,更為重要的是它是歷史教育使命的體現——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
總結曹鐘聲老師本課教學的特點,(1)通過歷史細節的還原和充實,讓學生感受歷史脈搏的跳動;(2)重視在教學過程中,以富有啟發性、思辨性的問題為中心,去開啟學生的智慧,由此實現歷史教育的本質目標。(3)所授內容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洋溢著激蕩心智的歷史教育情懷。
三、啟迪
1.高中歷史教學要追求細節與生動還原歷史的具象
歷史教師必須通過自己創造性的教學設計,建立起一種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歷史氛圍之中的教學環境,“把骨架添上血肉”,使逝去的歷史變得鮮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這是歷史課的第一真味。
2.高中歷史教學是思想的激蕩、智慧的迸發,是思維能力的培養課
雖然當下的高中歷史課堂無不呈現著“問題教學”、鼓吹著“獨立思考”,但是究其實質卻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虛偽。歷史教師只有通過自己充滿智慧的也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問題設計,才能調動學生的心靈和頭腦去發現和探究,從而真正汲取歷史的智慧,感悟歷史的價值,切實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當然考驗著歷史教師的功力,但唯有激蕩思想、迸發智慧,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歷史課之真味才算釀成。
3.在高中歷史課堂要讓歷史照進現實
現實中我們遭遇著學生不愛學歷史的尷尬,其中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脫節。不言而喻,21世紀的今天,歷史教育理應承擔起培養具有世界的意識、理性的眼光、人文情懷的現代公民的責任和使命,這是歷史教育的榮耀與核心價值。可以說一個好的歷史老師會以其價值觀積極地影響著學生的精神追求,這是歷史課的綿綿厚味。
4.精彩的歷史課離不開歷史教師的個人魅力和教學真功夫
兩位名師精彩、精湛的歷史教學說明:一堂好的歷史課不是教師幾日之功能夠達成的,那是教師日積月累地不斷學習和思考的結果,是教師盡心用情于歷史研究的結果。
有人說,歷史是個高貴的夢。愿我們這些有幸和歷史生存相依的教師們能努力地接近夢想。
(作者單位 廣東省深圳市梅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