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以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覺得上課枯燥無味,即使下課題海連天,成績也沒有顯著提高。今天課程改革猶如充滿希望的新生兒,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向世人展示其生機與活力。我們教師更應該思考如何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怎樣讓學生自主地學好數學。我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才能主動去學,才能提高成績,對此,我淺談幾點拙見:
一、親其師,信其道
情感是教學成功的第一要素,情感是打開學生心靈窗戶的鑰匙,只有教師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才能使學生自尊自強、產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這就要求教師善于體察學生的聽講狀態(tài),以親切期待的態(tài)度、熱情的贊語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比如: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上好每一節(jié)課,把微笑送給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從自己生動的語調、親切的眼神中受到激勵,感到振奮;教師要關心每一個學生,使他們感到老師在期待他;教師只有創(chuàng)設愉快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明確師生角色
以往的教學只注重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教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由教師精心地講解。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老師講得太多、太細,留給學生動腦、動手的空間太小,抑制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對于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來說,知識單純,但好奇心強,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循循善誘,做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把課堂交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消化、吸收。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使每個學生都精神飽滿地投入情境。而學生提高自身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小組合作。合作學習不但要發(fā)揮組內每個人的作用,而且要發(fā)揮集體的作用,注意培養(yǎng)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習慣,發(fā)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可以通過討論互相啟發(fā),分析綜合,在學生不易理解時討論,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努力提高學習的效果。
讓學生參與教學,對于比較容易的課或題目,放心地讓學生講。這樣,講的學生必然會下工夫去把這部分內容理解透徹,從而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口頭表達等能力。而聽課的學生會被新穎的學習形式所吸引,同時教師要多給予肯定、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樹立自信心,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數學知識重在操練
動手操作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習的興趣,可以使學生在其中獲取新知識。
及時有效地練習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鞏固知識的必要途徑。要使課堂達到高效,練習設計必須符合學生心理,采用靈活的形式,如:自編題目,同學互測互評,直觀教具的使用,一題多變、多解,一式多變,讓學生通過練習能夠舉一反三,領略數學知識的魅力,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開放性練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使他們樂于交流,從而既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能學到別人的好思維,好方法,更有利于學生表達觀點,發(fā)揮想象,互相啟發(fā),共同發(fā)展。
總之,數學教學應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操作、交流等,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好數學。
(作者單位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姚王莊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