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
(新疆社會科學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11)
從歷史和現實、國際和國內、新疆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綜合分析研判,可以梳理出影響新疆穩定的多種因素。
第一,“三股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與暴力恐怖勢力)的暴力恐怖活動是當前新疆最嚴重的現實威脅。大量事實表明,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是影響新疆社會穩定的主要因素。由于歷史上外國勢力策動分裂活動的影響和泛伊斯蘭主義、泛突厥主義思潮的傳播,新疆一直存在著形形色色的民族分裂勢力。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同新疆民族分裂勢力的斗爭一直沒有停止過。正如胡錦濤總書記2010年5月17日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新疆地區存在的分裂和反分裂斗爭是長期的、復雜的、尖銳的,有時甚至是十分激烈的。”新疆宗教極端勢力及其活動是影響新疆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伊斯蘭宗教極端組織“伊扎布特”①、“伊吉拉特”②活動呈快速上升態勢,其組織發展、活動影響、成員社會面等都在擴張,其他形形色色的宗教極端組織團伙也大面積滋生,一些人的狹隘民族意識與宗教極端主義結合,就會形成反政府、反社會的思想,產生分裂破壞活動和暴力恐怖活動。
近幾年,“三股勢力”的暴力恐怖活動呈多發態勢,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與暴力恐怖勢力已經合流,給各族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害,對全社會造成相當程度的恐慌情緒。從目前看,“三股勢力”操縱的暴力恐怖活動仍在高位運行,還未出現“拐點”。
第二,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反華勢力對境內外“三股勢力”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國際反華勢力不愿意看到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強大,對中國實行“西化”、“分化”戰略,新疆是他們“分化”戰略的重點地區和突破口。他們積極培植境外“三股勢力”組織,給予經費資助,謀略支持,輿論鼓動,活動操控,極力要把熱比婭打造成“東突”的領袖、“達賴式”人物,極力促使境外“三股勢力”組織的聯合,為“世維會”等組織出謀劃策,利用人權、民族、宗教等問題縱容、支持、操縱、推動新疆民族分裂破壞活動,這是影響新疆安全與穩定的最大外部威脅。
第三,民族關系脆弱,修復困難。“7·5”事件中暴徒殘忍的打砸搶燒殺犯罪暴行對新疆民族關系(主要是維漢關系)造成了重大傷害,撕裂了民族感情,民漢群眾之間彼此不信任程度加深,相互防范心理增強,民漢居民個體及群體相互的理解與容忍減弱。烏魯木齊、喀什、伊寧等多個城市民漢居民的選擇性居住隔離強化。人們的心理仍很脆弱,很容易產生社會恐慌,這種普遍存在的心理創傷短時間內難以消除。
第四,新疆周邊國家局勢持續惡化,為境外新疆“三股勢力”提供了活動空間,為其暴力恐怖活動提供了樣板、入疆“跳板”乃至訓練基地。這些年來,阿富汗、巴基斯坦境內恐怖活動接連不斷,塔利班武裝十分活躍,傷亡重大的惡性事件頻頻發生。吉爾吉斯斯坦政局動蕩,時有群體性騷亂發生。烏茲別克斯坦東部的費爾干納盆地社會不穩,宗教極端組織和暴力恐怖組織時有活動。這種外部環境,對新疆“三股勢力”,特別是活躍在新疆周邊的境外暴力恐怖組織有著強烈的刺激作用,并為其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空間,提供了行動樣板、入疆“跳板”乃至訓練基地。
第五,民族分裂主義對新疆意識形態領域、教育領域滲透嚴重。反動、非法書籍報刊、音像制品大量存在,境外敵對勢力針對新疆的廣播電臺近10個,境外“三股勢力”的反動網站多達50余個。他們所進行的反動宣傳,嚴重毒害了新疆一些少數民族群眾,特別是大中專院校學生和社會青少年。有的人就是由于看了反動書報、音像,收聽了反動廣播,或上互聯網瀏覽反動網站之后,思想發生蛻變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大量反動觀點、信息的傳播,使得一些人產生狹隘的民族意識,發展到對國家不認同,對中華民族不認同。而狹隘的民族意識與宗教極端勢力相結合,極易走上暴力恐怖犯罪道路,成為新疆穩定的重大隱患。
第六,新疆境內非法宗教活動普遍,一些地方宗教氛圍濃重,而且地域和人群均呈現擴展的態勢,為宗教極端勢力的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也成為社會穩定的隱患。某些地方的宗教教派紛爭,有時也可能演化成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穩定。此外,“法輪功”“門徒會”、“血水圣靈”等邪教組織,是破壞社會穩定的又一因素,他們蠱惑煽動、發展信徒,謀圖尋機鬧事。
第七,內地涉疆問題突出。現在在內地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學習、工作、經商、務工及旅游的新疆籍少數民族有數十萬之多,這是市場經濟情況下人口流動的正常現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種現象還會更多。近幾年,內地多個省區發生新疆籍少數民族人員與當地漢族等居民間的普通糾紛而引發的治安、刑事案件,有些是個體性的,有的是群體性的。境內外“三股勢力”和別有用心的人極力利用、炒作、插手這些案件,煽動引發民漢群眾的群體性對抗,以達到其破壞我國民族團結、破壞當地和新疆社會穩定的罪惡目的。2009年廣東韶關某玩具廠民漢員工斗毆的“6·26”事件,被“三股勢力”歪曲炒作,渲染煽動,組織策劃了烏魯木齊“7·5”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就是典型案例。據相關統計,2009、2010年兩年,內地已發生涉疆案(事)件114起,涉及全國23個省區市,具有“內地發生、境外炒作、影響疆內”的特點。內地涉疆案(事)件敏感性強,處理棘手,國內外都很關注,境內外“三股勢力”則作為熱點來炒作、煽動。近一年來,他們還企圖在新疆再搞一個“7·5”事件。
從國際國內、歷史與現實進行綜合分析研判,可以斷定,新疆反對“三股勢力”斗爭必定是一場“持久戰”,因此,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反對“三股勢力”斗爭的具體策略。
堅決落實黨中央關于維護新疆穩定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實2010年12月24日自治區黨委召開的穩定工作會議精神。當前著力在“兩防”,即堅決防止發生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堅決防止發生特大惡性暴力恐怖案件;必須做到“兩嚴”,即嚴密防范,嚴厲打擊分裂破壞、暴力恐怖活動。現在穩定形勢嚴峻是這樣,以后形勢好了也絕不能放松警惕,絕不能掉以輕心,絕不能麻痹輕敵。應在自治區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建立地方、軍區、武警、兵團四位一體的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各種機制。
(1)繼續加大對“三股勢力”分裂破壞活動的打擊力度。目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股勢力”在新疆境內的分裂破壞活動,仍將以暴力恐怖活動和制造局部騷亂、暴亂為主要形式。因此,如何防范和處理暴力恐怖活動和局部騷亂、暴亂事件,是當前維護新疆社會穩定的首要任務。為此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將“嚴打”原則貫穿于處置暴力恐怖事件的始終;二是以“強力防控”作為處置恐怖騷亂、暴亂首要策略;三是堅持專業隊伍與群防群治相結合的工作方針。
(2)加強反恐怖法律制度建設。建議國家立法機關制定《反恐怖法》,其主要結構與內容應包括:恐怖活動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反恐怖的基本原則;反恐怖斗爭主體職權與程序;恐怖行為的預防;恐怖行為的處置與恐怖行為后果的補救;反恐怖斗爭行為的法律救濟與監督;反恐怖國際合作等。
(3)不斷壓縮境外“三股勢力”的國際生存空間。我們在反對“三股勢力”的國際斗爭與合作中,必須采取新的舉措:一是堅決反對世界上任何國家對新疆“三股勢力”的支持;二是給境外“三股勢力”頭目貼上罪犯標簽,進行刑事追緝;三是加強外宣工作,全面開展“對外公關”工程。
(4)提高反恐工作水平,打牢反分裂斗爭的群眾基礎。新疆各級黨委政府要從烏魯木齊市“7·5”事件以及其后的“針刺”案件引發的各類事件中汲取深刻教訓,夯實反分裂、反恐怖斗爭的群眾基礎:一是及時公布突發事件信息,滿足民眾的知情愿望;二是教育群眾、發動群眾,配合政法機關防范和打擊“三股勢力”的分裂破壞活動;三是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突發事件的承受能力和應變能力。
(5)認真開展反對“三股勢力”斗爭的宣傳教育工作。有必要從以下方面改進宣傳教育工作:宣傳教育要重點針對民族分裂勢力散布的種種謬論進行有理有據、有說服力的批駁,不斷消除其惡劣影響;宣傳教育開展的對象范圍,要從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國有大中型企業中的“單位人”,擴展至社會其他各個層面的“社會人”;高度重視學校的管理和青少年的教育,粉碎“三股勢力”與我們爭奪下一代的陰險圖謀;鞏固和強化少數民族語文(尤其是維吾爾語文)宣傳教育陣地。
(6)加強與內地省區市在涉疆案(事)件方面的合作。加強與內地政法、公安、安全、宣傳、教育、民族、宗教、海關等部門的聯系與合作,堅決打擊“三股勢力”在內地的破壞活動,遏制其在內地制作反動、非法宣傳品和非法講經傳教、恐怖訓練活動。
(1)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黨和人民團結一致、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黨的歷史證明,什么時候真正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黨就團結,革命就勝利,國家就穩定,社會就發展;什么時候動搖或破壞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黨就有分裂的危險,革命就受挫折,國家就會動亂,社會就將倒退。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最根本的就是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凝聚各族人民的力量,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2)完善和創新意識形態宣傳教育的方式方法。
從內容上來講。開展好“六史”(黨領導人民的奮斗史、創業史、改革開放史和新疆歷史、民族發展史、宗教演變史)教育。對群眾面對面開展“六史”的教育,切實把各族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引導到加快發展、改善民生上來,引導到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上來。抓好“熱愛偉大祖國、建設美好家園”主題教育活動。向群眾開展面對面的宣傳教育,突出抓好對青少年入腦入心的教育,進一步澄清模糊認識,化解心理隔閡,凝聚人心,增進團結,增強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從形式上講。一是要理直氣壯地開展面對面的宣傳。二是要有步驟地宣傳,要分層次、多形式地進行普及和宣傳,要采用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三是要有針對性地宣傳,要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宣傳與“三個離不開”、“四個認同”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注重回答人們關心的重大理論問題,緊密結合現代化建設的現實成就和群眾的切身感受,大力宣傳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共同理想,從而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深入人心。
注重無意識教育。第一,巧妙運用文學藝術、電視、電影等可讀、可感、可視的特點進行意識形態宣傳,使人們在獲得美的享受,得到娛樂、休閑的同時,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吸收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第二,運用國家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人們身邊的社會變化和各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人們進行革命傳統和社會主義優越性的教育,使人們在感同身受中從內心深處提高對黨與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第三,在全社會努力營造有利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宣傳教育的環境和氛圍。
(3)以現代文化為引領,保護和發揚各民族優秀文化,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一,堅持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相互欣賞,進一步弘揚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傳承和提升區域特色文化,激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發揮教育的凝聚、鼓舞和引領作用,努力形成愛國、感恩、勤勞、互助、開放、進取的社會風尚,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
第二,加強基層文化陣地建設。精心組織開展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民俗、文體活動,做到廣覆蓋,不遺漏,豐富各族群眾文化生活,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第三,清理整頓文化市場。加大對非法宣傳品查處力度,重點打擊政治類、宗教類非法出版物,重點查繳非法音像制品和移動存儲介質,堵住各類噪音、雜音及民族分裂思想傳播的渠道與途徑。在中央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協調有關省區,共同密切配合,堅決查處反動宣傳品印刷窩點、運輸渠道、經費來源、傳播網絡以及幕后組織者。
第四,加強互聯網建設和管理。加強對各類論壇、學術研討會和非政府組織的管理。宣傳部門要辦好一批網站,傳播黨的聲音,抵御敵人滲透。公安、安全、通信管理等網監部門切實履行職責,創新工作方式,加強網絡監控管理和輿情信息研判,加強虛擬社區監管隊伍建設,發揮好網評員隊伍的作用,提高網上有害信息的封控查處和輿情危機的應對引導能力,積極主動引導輿論走向。
第五,創作更多、更好地反映新疆各民族的文學及影視作品,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不但要加強國內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把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作品通過翻譯介紹給新疆各族人民,還應該自我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反映本民族生產生活的積極健康的文藝作品,不斷滿足各族人民的文化需求。
(4)堅定不移地開展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斗爭。
結合新疆實際,深入持久地進行“五觀”(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教育和“四個認同”(對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文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的教育。要重點針對民族分裂勢力散布的種種謬論進行有理有據、有說服力的批駁,不斷消除其惡劣影響。積極開展“六史”宣傳教育,宣傳新疆歷史包括民族發展和宗教演變的歷史,幫助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的歷史,是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共同艱苦奮斗、共同開發建設的歷史”等正確觀點。大力宣傳新疆發展建設的光輝成就,增強新疆各族干部群眾對黨和社會主義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繁榮進步的現狀,使“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大力宣傳黨的宗教政策,使黨關于宗教問題和宗教工作的基本觀點、基本政策深入人心,增強廣大干部群眾同宗教極端勢力進行斗爭的自覺性、堅定性。
報社、電臺、電視臺、雜志社、出版社以及其他文化單位,都是意識形態領域開展反分裂斗爭的重要陣地。要強化陣地意識,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加強對社科理論、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藝創作、文化市場、網絡傳播等思想文化陣地的領導,用科學理論、先進文化、美好心靈占領一切思想文化陣地,真正做到“守土有責”。
注釋
①“伊扎布特”(Hizb-ut-tahrir)系阿拉伯語,譯為“伊斯蘭拯救黨”。“伊扎布特”是一個國際宗教極端組織,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中國地區蔓延。
②“伊吉拉特”系阿拉伯語音譯,意為“遷徙”,“伊吉拉特”組織在伊斯蘭教及其信仰群體的歷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新疆的“伊吉拉特”通過組織境內宗教極端分子實施暴力恐怖活動,達到分裂新疆,建立政教合一“哈里發”國家的目的。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新疆工作文獻選編[Z].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9.
[2]胡錦濤.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 -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