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李云 金逸洲
摘要:通過建立在大量的現實基礎上,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闡述了數學作業的作用,以及教師就如何讓作業發揮最大作用提出了幾點見解。
關鍵詞:時代性;趣味性;開放性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作業既是教師了解學生的一種方式,也是訓練學生思維和培養學生能力的一種方式。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作業的功能定位于“知識的鞏固”與“技能的強化”上,導致作業陷入了題型呆板、形式單調、內容封閉的誤區,使學生在作業時沒有了積極性,變成了為“完成”而完成,從而嚴重禁錮了學生思維和潛能的發展,這和當今的教育方針背道而馳。為此,我提出如下幾個觀點:
一、教師應注重布置作業的藝術性
作業”的布置要有利于教學目標的落實,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回顧與梳理。作業布置前教師首先要思考的是為了落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應該從哪些角度設計作業,才能使作業真正起到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復習、鞏固的作用。其次,還要思考作業的布置是否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回顧與梳理,是否能及時反饋學生對知識的真正掌握情況。要做到以上兩方面,要求教師對自己的學生要有全面的了解,要求教師對布置的作業要有整體的把握,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作業布置得更有效。如:有的教師在布置作業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復習、鞏固所學知識,考慮作業題目的梯度和類型,對于需要鞏固的知識從量的要求上考慮同種類型的題目重復三次,在梯度的劃分上,分為直接使用所學知識的、間接利用所學知識的。對于間接利用所學知識的,還可以分出層次來,以不同的形式在作業中有所體現。
二、設計作業時,要有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
1.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當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欲望自然就會提高了。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特別要在“寓做于興趣之中”上下工夫,也就是說最好把數學知識編成故事、童話、游戲等形式,使學生一看到作業的內容就來勁,就躍躍欲試,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獲取知識非要自己真切的體驗不可。為此,教師要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布置有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盤活知識,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最終使學生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在實踐中鞏固所學知識。
3.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善于探究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合理、恰當、巧妙、靈活地設計一些開放性作業,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調控,讓學生發散思維,敢于標新立異,提出各種問題,大膽創新。開放性的作業,能讓學生對所獲信息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決結果,并從中發現最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閃爍著學生獨特的創新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教師如何批改作業
作業批改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它是反映學生對一堂課內容掌握情況的直接反饋,所以,作業一定要批改,而且要及時批改,及時批改才能及時反饋,才能發揮作業應有的作用。
在批改作業時教師不僅要檢查答案的對錯,而且要審查做題的思路、推導過程,錯的要求學生訂正。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看學生做題方法是否對,還要看其方法是否好,是否巧。教師在批閱時要建立學生作業檔案認真登記學生做題情況,以掌握每個學生的認知情況。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在批改時可以適當多增加些鼓勵性的評語,以幫助他們提升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之,數學作業是數學教學中重要的一環,是學生把知識應用于實際的初步實踐。通過布置作業,強調學生按要求做作業,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完整地掌握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訓練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技能、技巧,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教師在設計布置和批改作業中,做好每一個環節,就能使得作業起到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美]Rober L.Linn,Norman E.Gronlund.教學中的測驗與評價[M].董奇,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1).
[2]孫立春.新課程改革實用導讀[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
[3]馬永霞.教育評價[M].當代出版社,2001(5).
[4]馮曉林.數學課堂教學[M].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6.
(作者單位 朱婷婷:江西省豐城市拖船中學 李云:江西省吉水二中 金逸洲:江西省樟樹市樟樹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