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紅梅
我校進行課改實驗至今已多年了,不少教師有一個共同認識,沒有與新課程相吻合的教育理念沒法教;沒有豐富扎實的學識教不了;沒有積極進取的精神教不好。而教師是課改活動具體的組織者、實施者、促進者,要做到古人所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就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而教師的自身素質提高是推進課改的關鍵。因而新課改呼喚新型教師。
一、教師的教育觀念必須有所改變
由以前教師機械地講、學生模仿著練的傳統模式,向現在的師生互動形式轉變。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相互交流,師生互動,學生共動,溝通、啟發、理解、補充的學習過程。
從向學生傳播知識為主向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我校參與課改的教師已確定“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為核心,要求教師“以人為本”,要呼喚人的主體精神,創建有利于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價值觀多方面和諧發展的教學機制。使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各種能力和良好品質發展的培養者,把教學重心轉移到如何“讓我學”到“我要學”。
二、教師的教學實踐要有創新
在課改經驗少的情況下,要經常自行設計教案,自制教學模具。如七年級數學《統計圖》一節的學習中,我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小學所學知識讓學生自學、自教再自制班級的男、女生所占比例的統計圖和全校男、女生所占比例統計圖,讓學生更加了解身邊的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發現數學無處不在,無處不有。
由教師枯燥無味的“一言堂”向結合生活實際看齊,加強數學的實踐性,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如在講《一元一次方程應用》中的打折銷售,讓學生在課前做市場調查,收集數據、整理資料。課堂上學生出示調查結果,在由調查引入本節知識,這樣一節不易理解的內容就在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輕松氣氛下解決了。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既關注結果,又關注過程,針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合理評價。如學生回答問題時,問題回答可以多樣、新穎、靈活等,在評價中采用多種方法,也可讓學生參與評價。一改以往的一卷定音和教師說了算的局面。
三、教師的智能結構向多元化拓展
課改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和創新精神的職業技能。如七年級數學教學中常遇到一些物理公式(化簡求值)和生物學科知識(細胞分裂),這時我們要及時向學生教授相關學科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課改教師在新課改中要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并求得新的發展,除此之外他們還要具備育人能力及較強的管理能力,才能把這些思維活躍“散沙般”的學生管理的井井有條。
四、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體現合作精神
教師合作能力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提出的重大要求,通過教師們之間的相互合作,互相研討,共同切磋,集思廣益,就會給學生創造出多種學習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尋求知識的欲望,從中比較優劣,除舊革新。在學習的過程中,還要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互動式學習,使教師走進學生,共同研討,體現出學習合作。
五、課改教師研究能力要提升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實踐者,這就決定了教師應該是一個研究者。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的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另外教學研究立足于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以實際問題為出發點。
課改是一個大任務。在以后的課改過程中,我會認真學習課改理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課改的漫漫旅途上“吾將上下而求索”,做到求真務實,使課改取得更大、更多成效。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清水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