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艷麗 韓殿濤
從選擇教師這個職業那一刻起,生命就注定了默默付出,甘愿奉獻。教師代表一份責任,代表一份使命。彈指一揮間,風風雨雨已堅守班主任工作多年。回首從教之旅,期間有汗水、有辛勞,更有收獲和欣慰。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愿與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一、從學生實際出發,了解學生,增強班主任工作的針對性
每接到一個班級,我們就從多方面,用多種方法盡早盡快了解學生情況知己知彼,百教不怠,克服一系列習慣性片面的看法及心理定勢。記得那是03年開學后的幾天,新同學蘇麗欣哭了,經了解才知道,她自幼喪父,而母親為了生活去外地打工,就她和奶奶在家,她感到孤獨無助、多次有輟學的念頭,得知情況后,我耐心做思想工作,勸其做生活的強者,要自己主宰命運,同時號召同學一起幫助她,這樣,她很快就融入這個大集體當中。如我班遲婷婷同學的父母離異,父親外出打工杳無音信,跟著沒有經濟來源的年邁爺爺奶奶過日子,家庭極其困難。我經常給她找些衣服、書本接濟他,在生活學習上鼓勵她,并組織團支部幫助她,因為我深知特殊家庭的孩子,常常缺少關懷,她們如同久旱缺水的小苗一樣,都需要老師用春天般的甘露去滋潤、去澆灌,使其得到關愛和溫暖,讓其快樂,健康成長。我班還有幾個類似情況的同學都在集體中獲得了溫暖,都順利完成了學業,沒有一個學生掉隊。
二、熱愛、信任、尊重學生,增強班主任工作的親和性
翻開中外教育史無數有遠見的教育家,無不強調愛在教育中的作用。我國古今許多教育家不僅倡導愛生,而且用自己的愛生行動為后人留下師德風范,孔子的學生冉伯牛患了惡疾,別人不敢看他,孔子不但去了,還執手安慰他,愛是情感世界上最有用的良藥。教師要經常邁開雙腳,走到學生中去,建立與學生亦師亦友的親密關系,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減少上課搗亂現象發生。我們班的常宇同學,個子很矮,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但很淘氣,上課說話、瘋鬧、氣老師,根據他的特點我在墻報上給他辦了一個“常部長”專欄,讓同學們把“常部長”的所思所想都真實地寫下來,自己寫了一篇《忘記過去,從頭再來》的作文貼在了墻上,瞧,還真起作用了,從此,“常部長”逐漸舊貌換新顏。在師生們共同幫助下,他比以前有了很大的進步,學習成績也很快趕上來了。
三、及時、恰當的批評、表揚和鼓勵是學生進步的催化劑
批評是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方法,也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常用手段,通過批評不光使被批評者認清是非,及時改正錯誤,而且能教育影響一大片,防止類似情況的蔓延,但應注意在批評教育過程中有禮有節,批評要有度,應該做到場合適度、語言適度,只有認真觀察,耐心分析后在嚴格掌握好批評的“度”,才能把學生嚴格要求和尊重關心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如果批評是鞭策,那么表揚和鼓勵則讓其更上一個臺階,每個人看到好人好事,就應及時在同學面前進行表揚,讓他們繼續努力不停止,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鼓勵是帆,表揚是漿,及時的批評是撥正方向的舵,這樣一個班集體才能揚帆遠航,乘風破浪。
班主任工作是復雜的、瑣碎的,必須做到“腿勤、眼勤、口勤”。教育是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教育好孩子是歷史賦予給我的重任,班主任的工作是辛苦的,更是一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我一定會知難而上,像雨露那樣滋潤每一顆干枯的心靈,不讓每一個學生留下終生的遺憾,使每一個孩子都能茁壯成長。
任憑歲月更迭,世事滄桑。任憑青春流逝,紅顏憔悴。我會永守心中這三尺講臺。愛灑桃李,無怨無悔。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愛與責任與我們一路同行!
(作者單位 殷艷麗 吉林省大安市月亮泡鎮中學;韓殿濤 吉林省大安市聯合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