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偉平
中學體育室內課教學實踐探索及例證
□姜偉平
通過對目前中學體育室內課教學內容和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的分析,提出擴展體育室內課教學內容和組織的構思,并以例實證,將體育室內課的功能擴展和深化。
中學體育室內課;教學;內容;組織
在2010年下半年“國陪計劃”湖南省初中體育組的學員答疑過程中,許多學員,尤其是體育設施不足的學校的一線教師都提出了下雨天不能上室外課的時候,沒有更為豐富的體育室內課資源。中學階段,終身體育能力與習慣的培養,除了通過運動技能習得的途徑外,與此相配合的室內體育理論課教學也能起到傳授、引導、促進、深入的作用。
新的《體育課程標準》對體育室內課的教學大多只是提供健康知識、鍛煉方法等內容,較為單一,學校對于體育室內課的教學內容沒有做硬性規定,學生長期重復接受這些內容的教授,缺乏新鮮感,容易產生接受倦怠。
從教師的角度看,學校的無要求導致教師的不主動、無創新,許多體育教師一定程度上存在實踐能力強,而理論知識的擴展度不夠的素質劣勢,對于體育知識的整合、歸納、表達的能力不強[1],難以發掘新興繁多的體育理論課程資源,缺乏將其與多種學科、復雜社會的現實、學生的成才規律和思想實際相結合的靈感。
從學生自身的角度來說,中學生對于體育參與的意義有一定的認識,但認識還不完全,各種生理機能正處于發展的高峰期,其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動的特性,剝奪了他們在室外活動的權力,將他們限制在室內,活動性、實踐性、參與性不強的理論課自然不會得到他們的推崇。
中學生一般處于11~18歲之間,屬于青少年早期年齡階段,他們的身體生長發育才剛剛開始,體力的發展達不到成人的水平。生理發育的慢慢成熟,給他們的心理發展帶來了微妙的影響,“生理——心理”的聯動反應在體育參與中表現更為突出。他們不但關心課內學習與鍛煉,而且關心課外體育活動及班級、校際之間的各種比賽,許多中學生對于國際重大賽事投入了更多的關注,很明顯,他們參與體育的途徑和方式已經有了很大的豐富和擴展。中學生對學校體育呈現多元化全方位的需求,而學校體育中相應的體育教學內容和組織方式必須滿足這種需求,才能對其終身體育習慣的形成貢獻正面的促進作用。
1.激發興趣
現行的體育教材把那些不系統的衛生、保健、營養等知識全部容納到“體育基礎知識”之中,甚至將一些還沒有定論和經過條理化的知識都硬性塞進體育理論教材體系之中[2],這部分內容既抽象單調又枯燥乏味,根本就提不起學生的聽課興趣。因此,對于體育室內課教材內容的選擇首先就要抓住學生的心,中學生渴求了解更多的知識,只要能選擇較好的知識點,利用合適的方式進行傳授,激發興趣的目的不難達到。例:以中學生為什么喜愛足球為內容,以央視體育臺《天下足球》TOP10的方式將其原因歸納,配以球星的成名經歷、個性圖片、經典戰例等進行展示和講解,便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2.傳授知識
對于處于知識積累階段的中學生而言,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其終身體育習慣與能力形成的基礎,因此利用體育室內課教學傳授相關知識依然是最為重要的目標。例:學校舉行班級籃球賽的時候,許多同學看不懂裁判的手勢和判罰,也有許多同學不明白規則而干擾正常的比賽,在理論課上利用課件將籃球的相關規則和裁判手勢的內容傳授給學生,不僅使學生在以后的比賽中能減少爭議,也能看懂裁判的手勢及判罰,更能在高水平的籃球電視轉播中提高欣賞水平。
3.心智磨礪
德育、智育、體育三者為教育缺一不可之物,“德育”和“智育”之間的關系是相依相存不可分割的,通過體育室內課對學生進行“體育”與“智育”的同時,對其道德品質、行為規范、品性修養、思想意識等“德育”方面進行教育,這也應該是體育教育的另一個方面的要點。例:課題《體壇值得尊敬的人》通過講述體壇最值得尊敬的運動員不畏艱難、超越自我的各自不同的奮斗歷程,以及他們在各自運動項目取得的成就,對學生進行堅強毅力、拼搏意志、努力奮斗等意志品質的教育和培養。
4.分享體驗
體育是一種身體活動和參與的游戲,身體體驗是其主要特點,但由于身體素質、運動能力、身體形態的個體差異較大,獲得的運動體驗也各不相同,在體育理論課上分享每個人收獲的不同體驗也是一種教學資源的擴展。如有學生在運動會中長跑項目中獲得好成績,教師可以通過理論課讓取得好成績的同學談談參加比賽時的感受,也可以讓多數沒有參加比賽的同學談談平時參加中長跑項目練習時的感受,教師突出中長跑“極點”出現時對于學生堅持到底、凸顯毅力的教育。
5.運動欣賞
現代體育得到傳媒的極大支持,很多項目的賽事如世界杯、NBA、奧運會、大滿貫賽事等都極具欣賞性,通過運動欣賞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接觸到更多、更廣的體育知識,在欣賞課中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對于拓寬知識面、提高體育文化素養、激發參與熱情、培養運動習慣、培養優良品質等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3]。例:通過欣賞2004-05賽季歐洲冠軍杯決賽,體驗眾多明星眾多進球,以及大翻盤的激情,接受永不放棄精神的教育,同時還可以帶領學生領會比賽結束時勝負雙方悲喜極度心理的足球魅力。
1.情景創設
教學中,根據課的主題適當創設各種情景,總能更大地吸引學生在積極參與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擁有親身體驗,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態度和欣賞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例:在講解足球規則和裁判法的教學過程中,將足球比賽中的紅黃牌引入課堂,如有學生違反課堂紀律,教師可出示黃牌予以“警告”,如有學生嚴重違反課堂紀律,則可出示紅牌將其罰“站”。教師通過對學生適時地使用紅黃牌,足以加深學生對紅黃牌在賽場上處罰程度、時機、對象的理解。
2.互動探究
互動探究教學模式是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前提下,教師主動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從而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級主體在知識、情感、人格、行為等方面多向、多層次的教學交往和互動。“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營造了平等和諧的氛圍,思維更加開闊,參與更加積極,知識、情感等目標也更容易達成,同時也有助于精彩課堂的生成。例:在教授籃球裁判法的時候,可以將學生自己的籃球比賽錄像下來,要求學生自己結合裁判手勢分析賽場上的犯規性質;也可以讓一個學生在講臺上做裁判手勢,其余學生回答問題。
3.合作體驗
新課改所倡導和確立的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只是“文本課程”,而更是被實實在在地體驗到、感受到、領悟到和思考到的“體驗課程”。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學生學習的過程不僅是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更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合作學習方式,例:在講解《紛繁眾多的體育運動項目》時,先將學生分組,以小組為單位思考、討論,看哪個小組能想出更多的體育運動項目,然后老師再進行歸納、分類,學生分組參與其中,既增強積極性和競爭性,又能加深知識的掌握程度。
4.課后拓展
通過拓展學習,形成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復漸進和升華的過程,將會更符合認識論的原理,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手段,充實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最終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例:在世界杯足球賽期間向學生介紹本屆世界杯的基本情況,介紹奪冠的熱門球隊、大牌球星、實時賽況等,課后要求學生2-3人一組做一份以世界杯為主題的手抄報,可以使學生主動通過網絡、書刊等渠道收集關于世界杯的知識,促成他們去關注世界杯的比賽,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興趣。
體育與健康室內課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在各級教材中雖有體現,但內容貧乏、單一,教師教學生學都感覺無趣無味,效果不好。但如果充分擴展其教學內容和資源,豐富其教學組織方式,將不僅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運動知識的豐富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體育、德育、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將發揮正確的導向功能。
[1]朱建豐.關于《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課教學情況的調查報告[J].體育健康知識畫刊,2006.1.
[2]張勇,許傳寶.普通高校增加體育理論課教學的反思[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4.
[3]王保傳.體育欣賞——高中體育理論課教學新形式[J].中學校長,2008.6.
[4]劉志華.初中體育與健康理論課組織形式創新[J].中國學校體育,2008.10.
(湖南省長沙市北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