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定堅
營造體育課堂氛圍,促進中學生個性發展
□魏定堅
社會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人的個性充分發展。個性一般是指具有一定傾向性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其形成主要受人體先天稟賦、客觀環境、受教育后的內化過程等因素影響。良好個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遺傳的基礎上通過環境教育的影響,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學時期正是學生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體育既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發展學生個性的重要手段,在中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應營造具有創新特色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活潑的發展。是廣大教育工作者和中學生本身密切關注的問題。
體育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過程,一位出色的教師不僅要在講臺上講解精彩,而且要在學生學習中點撥得當。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做到教學的設計在教師,教學的推動靠學生,充分利用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師應大膽采用新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比如,在我校體育教學中教師運用快樂體育教學法,針對全體學生設計制作了陡坡、攀墻、秋千、輪胎群、障礙跑組合、獨木橋、跳格等多種體育器材和設施,讓學生主動地、愉快地參加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體能、不同性格的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身體條件選擇合適的活動項目。快樂體育還能夠提高學生各方面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采用愉快教學法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作用,這些活動項目涵蓋了肢體活動的方方面面,不僅促進了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而且對學生的個性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選擇以快樂體育教學為突破口,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功效。它不僅能促進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化,還能推動學校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沿著素質教育的軌道健康發展。
體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在體育課上應當是主動積極、生龍活虎的。體育教學中,我們只有突破傳統思維方式,大膽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改進組織形式,改革教學方法,充分體現現代學校體育健身性、娛樂性、開放性等特征,才能創造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學環境,營造出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使體育課成為學生個性發展的搖籃。然而,我們現在的一些體育課卻是嚴肅有余、活潑不足,課堂氣氛沉悶。再加之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人認為如果一堂體育課學生沒有規規矩矩的站好,沒有統一地聽從指揮,而是亂成一片,那一定是老師沒有認真上課。于是,多數體育教師也只有按照傳統觀念,一招一式地進行教學,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1.教師要靈活處理教材,為學生創設能夠充分展示自我的條件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地方特色的內容。我們應更多地選擇具有濃厚地方特色,能使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學練積極,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例如,在進行武術教學時選擇在我市發源的蔡李佛運動,使學生掌握具有地方特色的健身方式,同時也能夠了解本地的優秀體育文化,產生自豪感,這些都會有效地促進學生體育意識的提高,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在進行體育舞蹈教學時可以選擇教材中沒有但學生比較喜歡的兔子舞,讓學生盡情的舞動,有自由展示的空間,充分表現自我。
2.教師把學生導“活”,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課堂組織應依據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選擇不同的形式,教師在課的組織形式上要有創新,調動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這是把學生導“活”的前提。比如,耐久跑本是一項很難進行教學的內容,教師可以在組織形式上創新,改變傳統的單一的跑練形式,運用創設情境,利用“故事”串聯,采用間歇練習(首先用游戲引入練習,達到一定負荷后又用故事做間歇,然后再練,并在場地上設置幾個休息小圈,跑累的同學可到小圈中休息一會兒然后再加入練習)的方式,既達到練習目的,又讓學生明確自己的能力,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3.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素質教育是一種弘揚學生主體性的教育。素質教育要適應于和服務于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學校和教師就應當盡可能地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體育學習目標、內容、方法、難度和要求,以利于他們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來進行選擇。教師只有充分理解了上述原則的內涵,了解現代學校體育的時代特征,才能大膽設計和營造出滿足學生個體需求的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讓所有學生都喜愛體育,通過體育活動使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體育活動就是一種活動性游戲,沒有娛樂性的體育活動是不完整的體育,特別是對大眾體育來說更是如此。有人說音樂的魅力在于它的旋律,舞蹈的魅力在于它的節奏,而體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娛樂,這也就是廣大青少年學生喜愛體育的最重要原因。為此,現代學校體育必須符合學校體育主體(學生)的需要,必須適應和服務于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需要。
為了促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把在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個性的研究引向深入,以推動學校體育教學改革,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讓學生“動”起來,以充分展示自我,并不是一切都以學生為中心,重學輕教,進行“放羊式”的體育教學,而是要著眼于發展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得以健康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調控好教學進程,松馳有度,做到“動”而不“放”。
2.體育教學活動的獨特性在于學生必須加入到激烈的運動中去,并且使用一定的輔助器材(如跳箱、單雙杠等),從而使體育教學活動產生了更多的危險性。因此,在教學中應加強安全教育。為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身體鍛煉,在設計時教師首先要有預見性,預見到在活動中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使教學過程“動”而不“險”,讓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3.體育教學大多是在室外進行的,這對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室里度過的學生來說,無疑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自由空間,學生表現得活躍、好動,常常會借“機”搗“亂”。教師應針對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采取行之有效(如以“動”制“亂”、以趣制“亂”)的方式讓學生“動”而不“亂”。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中只有靈活選擇教材內容,大膽嘗試多種教學方法,改革教學組織形式,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同時注意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問題,才能促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才能使素質教育得以全面實施,這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將會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廣東五華縣馬汕曾鏡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