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景雄
廣東省中學定向越野訓練制約因素及建議
□莫景雄
文章通過調查研究把定向越野訓練時出現的問題和制約因素反映出來,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為以后更好地組織定向越野訓練,提高運動隊水平提供參考。
中學;定向越野;制約因素
定向越野是定向運動的主要比賽項目之一,參賽者要依靠標有若干檢查點和方向的地圖并借助指北針,自己選擇行進路線,依次尋找各個檢查點,用最短時間完成比賽者為優勝[1]。廣東省是最早把定向運動引入國內的地區,1983年,廣州解放軍體育學院在廣州白云山組織了“定向野外試驗大賽”,自此全國很多地區組織了類似的比賽。進入上世紀90年代,定向運動在我國迅速推廣,成為迅速發展的一個新興運動項目。
2.1 研究對象
深圳大學附屬中學,佛山市三水中學,佛山市三水華僑中學,佛山市第一中學,佛山市白坭中學,惠州市第一中學,東莞市第一中學,廣州第十七中學,廣州第二中學,廣東省實驗中學,廣州白云行知職業技術學校,江門江海中學,珠海第二中學,韶關市高級職業中學,中山市紀念中學,云浮鄧培中學,肇慶黃崗中學,茂名第十六中學,鄧發紀念中學,汕頭市金山中學,深圳公明實驗學校等21所中學。
2.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查閱國內外有關定向運動的文獻資料。
問卷調查法:向省內開展定向運動的中學發放調查問卷,發放500份調查問卷,其中老師占28份,學生占472份。回收487份問卷,回收率為97.4%,其中有效問卷為483份,問卷有效率為99.1%。
經調查,超過88%的受訪者認為:制約定向越野訓練因素主要有下幾點:訓練場地、訓練器材、師資力量缺乏、訓練手段不足、訓練經費不足、隊員掌握技能時間長。
3.1 訓練場地是制約定向越野訓練的重要因素
受調查者認為訓練場地是影響定向越野訓練的最大因素。由于定向越野訓練具有對地圖依賴性強的特性,決定了定向越野隊的訓練需要充足的訓練場地來滿足訓練需求。然而廣東省已測繪成規范地圖的定向越野場地不多,而且大部分場地分布于廣州城區以及其附近的周邊地區。按有規范地圖的定向越野場地數量排列,前6位的城市為:廣州42塊、深圳20塊、肇慶15塊、佛山12塊、中山8塊、東莞6塊。
由此可見,廣州地區的訓練場地相比其他地區多,廣州地區的中學定向隊去場地訓練較為方便,投入的經費低,隊員得到的鍛煉機會較多,訓練經驗的積累,提高了隊伍的整體水平。相反,一些訓練場地缺乏的學校要想到廣州或其他地區參加訓練或比賽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經費和時間。
3.2 學校相關經費有限
根據調查所得,98.8%的受調查對象認為學校投入到定向越野訓練當中的經費不足,從而制約了定向越野的訓練。由于定向越野訓練的特殊性,開展定向訓練時需要投入一定的經費。定向越野訓練需要的經費主要有地圖打印費,往返交通費,餐飲費等,如果是參加比賽,還要增加住宿費、報名費以及保險費等。一次比賽或訓練的全部經費每人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或上千元。所以有些學校定向隊不一定會參加所有的定向比賽。經調查所得,2008年廣東省各中學定向越野隊參加比賽的情況是:按每年參加比賽次數來看,有10所學校為1~2次;6所學校為3~5次;3所學校為6~10次;2所學校為10次以上。
由此可見,廣東省大部分中學每年參加比賽次數只有1~2次,隊伍鍛煉的機會很少,其中一方面就是因為學校投入的經費不夠;而每年參加比賽次數在10次以上的2所學校,隊伍整體實力強。一個訓練隊的整體水平與鍛煉機會、參加比賽次數成正比關系,高水平運動員一年有很多參加比賽的機會,通過參加比賽、多交流從而進一步達到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中山與深圳的學校投入經費相對多一些,近年來成績有顯著的提高。
3.3 師資力量缺乏
由于定向運動在國內發展相對較晚,參加定向越野訓練工作的體育老師幾乎全是從別的專項改項而來或是兼顧,對定向越野沒有全面的認識,專業上則缺乏實踐能力與經驗。96.3%的受調查者指出定向越野方面的師資力量缺乏是制約定向越野訓練的因素之一。而認為定向教練員存在著訓練經驗不足,專業知識不全面,不會制作定向地圖等不足的被調查者比例分別為:94.6%、96.3%、96.8%。
定向越野在廣東省中學中的影響力還不是很廣泛,且有72.72%的教練員所在學校沒有進行常年的訓練,只在賽前半年或是更短的時間內進行集訓,這導致教練員的訓練和賽前指導的水平不能得到持續提高,長期處于較低的水平[2]。同時,教練員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手段進行訓練還很不夠,大多數教練仍然憑借經驗進行訓練。對于一般的定向訓練來說,轉項過來的老師通過自身的努力學習,不斷摸索,能滿足初級訓練的需要,但是,如果要帶高水平的運動隊,參加更高級別的比賽,就需要更高的專業知識,經驗更為豐富的教練員[3]。目前我省在這方面的人才不足。
3.4 訓練手段的不足
經調查所得,93.26%的受調查者認為教練員在安排訓練的時候,方法不夠系統完善。一個教練員是否能合理地安排每次訓練課的內容,對于提高隊員整體實力起著重要作用。相反,教練員訓練手段的不足就會成為訓練的制約因素。
3.5 隊員成熟周期長,更新過快
88.1 %受調查者認為定向越野隊員自身存在的不足也會制約定向越野訓練。9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隊員在平時訓練中存在以下問題:參加訓練熱情不高、成熟周期長、參加訓練人數不統一、體能較差。
由于大部分隊員以前都不是從事長跑項目的緣故,隊員一般都會存在著體能較差這個問題;另外就是隊員成熟得較慢,而更新卻很快。有些隊員從初二或高一開始接受訓練,經過一年的訓練,到初三或高二階段已基本成熟,無論是身體素質上還是定向理論,比賽經驗上,都達到了較為成熟的階段,但是到了初三、高三基本上就要退出訓練隊的大部分訓練,而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上和準備中考、高考最后沖刺中去。事實上,大部分初三、高三的隊員已不再參加定向越野比賽了,他們逐漸把訓練時間縮短,用以增加學習的時間。只有以體育作為單招或加分的學生仍然堅守。
3.6 訓練器材對訓練造成的影響
99.1%的受調查者指出需要進一步完善訓練器材。一般的定向訓練需要使用的器材有:地圖、指北針、機械或電子打卡器、點標旗等。我省大部分中學定向教練員不懂得測繪定向地圖,平時訓練就用一些學校基建圖或公園的游覽圖制作成簡單的定向圖,不規范的定向圖對定向越野的訓練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在訓練初期,雖然可以用針孔打卡器來代替電子打卡器,但這并不是長久之計,使用人工器材不僅在計時的精確性達不到高要求,在裁判和人力消耗上也遠不能與電子器材相比;還有就是某些學校目前給本校定向隊員使用的指北針還停留在刻度盤指北針這個階段,而很多學校已經用上了拇指指北針,部分用上職業專用的指北針,后者對于奔跑具有相當好的穩定性,提高定向隊員的訓練水平絕對是有利的。
4.1 結論
4.1.1 廣東省部分地區的定向越野訓練場地數量不足以及分布不均,給定向越野訓練造成很大的影響。
4.1.2 廣東省部分中學在定向越野訓練或比賽投入的經費不足,造成定向隊員參加比賽鍛煉的機會少,比賽經驗不足。
4.1.3 廣東省開展定向越野訓練的中學當中普遍存在定向越野師資力量不足,教練員自身的定向知識不全面,訓練經驗不足,訓練手段不完善等問題。
4.1.4 目前我省中學教練員在訓練中采用的訓練手段不夠完善合理,對提高隊員整體實力造成一定的影響。
4.1.5 定向越野隊員自身存在著對技能掌握時間長,參加訓練的熱情不高、訓練時間難以統一以及體能較差等問題,這制約著定向越野的訓練。
4.1.6 部分學校定向隊仍使用羅盤式指北針,絕大部分學校并沒有購買電子打卡器系統,部分學校使用校園基建圖或公園游覽圖來代替定向圖訓練。
4.2 建議
4.2.1 積極開發周邊環境,解決訓練場地不足的問題
應積極開發學校周邊環境來達到豐富訓練場地的需要。可以通過測繪周邊的公園、山地、村落作為自己的訓練場地,也可以通過和周邊的兄弟學校聯誼,共享自己的訓練場地,達到雙贏的目的。
4.2.2 一次性投資少,長遠投資,合理利用師資節約成本
定向越野項目一次性投資比部分普及的體育項目投入較少,它僅僅只要一張地圖;專業器材可根據不同需求逐步增加;訓練也是因生施教,穩步前進投入,作為長遠投資。以地圖為例,最好是專業地圖和簡易地圖結合使用,這樣一來既保證一定的訓練質量又能有效地節約成本。簡易地圖可以逐步對其進行完善,使之最大限度接近于專業地圖。
4.2.3 多開展定向培訓班,培養定向教師
教師是普及定向越野運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各個學校都應該盡力組織教師進行有關地圖繪制和競賽組織裁判方面的培訓和學習[4]。
4.2.4 多創新訓練手段,發掘更豐富的訓練內容
在同一個場地,我們要努力讓它發揮最大的效能,通過多變的布點路線,通過簡化地圖(比如地圖只是顯示出道路、樹木、建筑等等),通過百米定向、通過局部百米定向結合大范圍布點等手段發掘有限場地的作用[5];也可以通過安排不同的訓練要求,創設不同的比賽情景來豐富訓練內容,比如搶分定向、積分定向、雙人定向、接力定向、團體定向、紅軍長征路線等等來充實訓練內容,達到訓練目的。
4.2.5 樹立正確的以賽代練意識,培養隊員良好心理素質
對于定向越野來說,訓練固然重要,但是,比賽對于一個運動員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各校領導和教練員必須清楚認識到這一點。首先比賽所用的地圖規范程度、精密程度遠非訓練圖所能比擬的;其次,比賽的現場氣氛濃烈,對參賽運動員產生的壓力是遠非訓練安排的比賽所能比擬的,定向運動的特性要求運動員必須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的選擇,不同的個體對不同程度的壓力會有不同的反射機制。比賽中,運動員的身心處于疲憊狀態,會出現焦慮、恐慌、煩躁等心理,對技術發揮產生很大的影響[6]。所以教練員平時要注意培養隊員的心理素質。
4.2.6 與社會俱樂部合作開展定向運動
由于定向運動在我省開展的時間不長,所以很多學校都不能在這個項目投入太多的資金和人力,而一些社會體育和戶外俱樂部在這方面卻有很大的優勢,這些俱樂部都擁有全套的器材和豐富的地圖資源,此外他們還具備組織大型定向活動的能力和經驗,這對一些剛剛開展定向運動的學校而言,正是他們所欠缺的。社會俱樂部通過組織大型定向活動達到宣傳乃至盈利的目的,同時學校也達到節約經費的目的。通過俱樂部的組織,參與的學校逐漸豐富經驗,摸索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為以后獨立自主深入開展訓練做好充分的準備。
[1]何曉知.定向運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O0,10(2):45.
[2]李嘉鴻,潘華山.廣東省高校定向越野運動開展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科學教育,2007,(22):42-44.
[3]岑振宇,高進超.廣東省高校定向越野教練員隊伍現狀的調查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報,2006,25(4):107-108.
[4]邵永祥.高校開展定向越野運動的可行性及對策分析[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5,4(8):31-32.
[5]曾五一.定向越野[J].體育學刊,2004(11).34-35.
[6]李映紅.影響定向越野運動員賽時心理穩定的因素[J].體育學刊,2004,11(5):125-126.
(廣東省中山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