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至9月2日,由香山科學會議主辦,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宇航學會、國際宇航科學院研究中心(中國)、中國國際戰略學會安全戰略研究中心以及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共同協辦的第405次香山科學會議在北京順利召開。會議主題為“空間技術對重大自然災害機理的研究與預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中國宇航學會理事長馬興瑞、國際宇航科學院副主席、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劉紀原、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副主任劉傳正、中國國際戰略學會安全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陶家渠、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李德威擔任本次會議執行主席。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協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土資源部、民政部減災中心、環保部、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科學院、總裝備部等24個單位及高校的40余名專家參加了討論。
會議圍繞“衛星遙感預測氣候變化及氣候科學研究”、“衛星遙感預測生態環境和生態科學環境研究”和“衛星遙感地質災害及地震科學研究”三個中心議題,進行了學術交流和研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在會上作了“航天技術與重大自然災害管理”主題評述報告。
會議主要討論了如何進行重大自然災害的監測、預警和應急反應,如何及時制訂防災減災措施,可以有效地減輕災害對人類的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上個世紀航天科技發展主要用于對地球資源、氣象、海洋的研究和監測,今后航天科學技術的發展應深入到地球氣候變化、生態環境和地質災害的研究和預測。與會專家共同表示,利用空間技術探索和解決災害的形成機理和預測問題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手段。同時,需要多學科、跨部門的專家共同努力,通過從定性到定量的綜合集成,在災害機理科學與預測技術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