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順亮
摘要:英語課堂教學是每個英語教師發揮教學潛能,展現教學才藝最基本的場地。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教學效果
Optimization of English Classes Teaching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s
Liu Shunliang The Fourth Middle School,Rucheng,Hunan
Abstract : English Classes Teaching is a way of expressing their teaching potential and art among teachers. This paper talks about optimization of English classes teaching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 English classes, teaching, teaching effects
英語課堂教學是每個英語教師發揮教學潛能,展現教學才藝最基本的場地。
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英語教師應該考慮也必須解決好的問題。我根據學習和實踐體會,談談課堂教學中如何在常規的,基本的程序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教學,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一、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換
英語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點。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著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我們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實行“滿堂灌”壟斷課堂,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教師問,學生答;課堂氣氛只會越來越沉悶,教師越教越吃力,學生越學越沒勁,最終導致學習興趣被湮沒。
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組織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按照英語教學的原則,“盡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精講語言基礎知識,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給學生創造各種語言環境,提供各種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造顯示才能、發揮才智的英語環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狀態、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過程。但是,在處理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要靈活協調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學生的活動、熱情、能力是有限度的,不要太“形式主義”,否則就會顧此失彼。
二、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多面手”的表現。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與發揮,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一個教師在挑選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么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嫻熟、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傳承舊的教學模式中好的經驗和方法。比如五步教學法,在一些特定的教學材料中,它就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新課標倡導的“任務型”教學方法是教材設計的體現,但是我們并不一定全部照搬使用。我們要讓課堂氣氛“烈”而有序,新舊知識互相滲透,能夠遷移,綜合運用,重點、難點、關鍵性的知識一定要讓學生理解透徹。現在,現代化教學手段已開始進入我們鄉村中學,但是由于條件限制,我們還不能經常使用,我們只有創設好的教學情景,達到自己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科學地利用評價手段
英語課堂教學中,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評價,能把對學生及其行為的認識和教師的情感傾向,自覺或不自覺地傳導給學生。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正面評價,那么他的內在價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認,學習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滿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會感到一種自我實現的快慰,隨之而來的學習外語的積極性漸漸提高,同時喚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學生得到的負面評價過多,就會產生消極影響。有些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對具體人提出具體要求。使學習好的學生感到英語課大有學頭,學習差的學生覺得有信心學好。教師提問時,對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問題,并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加強其自信心。對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提些稍難的問題,在表揚的同時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產生驕傲情緒。在評價過程中,要時刻捕捉、時刻關注評價對學生和教師教學的反饋,看它是否反映了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
四、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學生對教師的專業水平、教學方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評價,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斷,和“親近”或“不親近”的情感反應;甚至于把對教師的好惡遷移到教師所授課程上來。對教師沒有好感,也就不想學他教的課。在教學中,教師都有“通病”,都喜歡好學生,討厭差的學生。總認為學習好的學生給自己爭面子,能體現教師的價值。殊不知,我們這樣做,學生與教師就產生了對立情緒,教師的教學就顯得無能為力了。教學中,教師應熱愛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要因為學生的成績優劣產生親疏和偏向。提問題或組織課堂活動,機會要盡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給那些自卑感強的差生有表現的機會,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上課時,教師要環視每個學生,不要只看好學生,而使其他學生感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學生,讓他們感到不自在而情緒緊張。教師要記住每個學生的姓名,讓每個學生覺得自己在教師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個學生經常感到教師對自己的愛、關心和尊重,便會被激發學習熱情,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努力學習。同時,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樹立符合素質教育精神的英語教學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