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貴州高原紅楓湖水庫季節性分層的水環境質量響應

2011-12-21 00:49:56夏品華李存雄張邦喜貴州師范大學貴州省山地環境信息系統與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貴州貴陽550001
中國環境科學 2011年9期
關鍵詞:水質

夏品華,林 陶,李存雄,薛 飛,張邦喜,蔣 瑤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省山地環境信息系統與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貴州 貴陽 550001)

貴州高原紅楓湖水庫季節性分層的水環境質量響應

夏品華,林 陶,李存雄*,薛 飛,張邦喜,蔣 瑤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省山地環境信息系統與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貴州 貴陽 550001)

為了揭示貴州高原深水水庫水體的垂直分層結構及其水環境質量響應特征,于2008年8月~2009年10月對紅楓湖水庫5個采樣點進行了 45次采樣,對水文、營養鹽等湖沼學變量季節動態和分布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季節性水質惡化事件的發生機制.結果表明,紅楓湖水庫水體呈單循環混合模式,在4~9月形成分層,但沒有典型分層湖泊的溫躍層變化,這種不顯著的分層導致了水化學的分層.葉綠素a、總磷、總氮和氨氮平均值分別為13.6mg/m3,0.063mg/L,1.22mg/L,0.347mg/L;透明度為1.9m.指示該水庫處于中-富營養狀態.分層期底層溶解氧在0.3~6.9mg/L之間、平均為2.6mg/L,氮磷質量比在8~104之間,表明紅楓湖水庫是一個底層滯留帶季節性缺氧的高氮、磷限制型水庫.貴州高原深水水庫季節性水質惡化事件與水體分層結構失穩有關,是富營養化水庫在氣溫驟降時發生“翻湖”所導致的結果,也是貴州高原深水水庫富營養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水體分層;水質惡化;富營養化;紅楓湖水庫;貴州高原

通常水庫的建成會對水環境系統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1].水庫中水文情勢的改變,使水庫環境性質及作用過程逐漸表現為自然湖泊的特征,發生水體分層等所謂“湖沼學反應”.但由于水庫還具有水量人為調節等特點,因此有研究者提出了流域水環境研究的“水庫湖沼學”概念[2].湖沼學特征是水庫保護與管理政策制定的基礎依據

[3-5].水體熱分層等所謂“湖沼學反應”控制著水體中諸多生物、化學和物理的過程[6].

目前,水庫生態學還未能形成較為系統的理論,已有的水庫生態學僅在歐洲高緯度地區有相對完善的研究.水庫水質管理主要是借用高緯度地區湖泊研究的結果與管理經驗[7].在水庫/湖泊環境研究方面,多數研究者主要關注藻華形成的原因、沉積物中氮磷和藻毒素的時空分布等[8-16].關于湖泊水庫突發性水質惡化事件的研究鮮見報道[17].為探究貴州高原深水水庫分層結構與高緯度地區是否存在明顯的差異,水體分層對水環境質量有何影響,本研究以建成運行了50余年的貴州高原紅楓湖水庫為對象,考察該水庫的水環境質量現狀、水體熱分層結構特征、探討水體分層與水質突發性惡化的關系,以期弄清貴州高原水庫周期性水質惡化的發生過程與機制,為水庫水質管理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水庫概況和采樣點

紅楓湖水庫(26°26′~26°36′N, 106°19′~106°28′E)地處貴州高原中部烏江支流貓跳河上游.水面面積 57.2km2,最大水深 45m,平均水深10.52m,總庫容6億m3,滯留時間為0.325a,補給系數26.1,流域面積1551km2.該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帶,年均氣溫14.06℃,無霜期達287d,年均降雨量1176mm.該水庫承擔著城市飲用水、發電、灌溉、防洪等多種功能,也是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8].20世紀 90年代初以來,紅楓湖水庫水質就由初期的II類變為III~V類,出現藍藻水華等富營養化現象,常發生季節性的水質惡化事件.

2008年8月至2009年10月,在紅楓湖水庫設置5個采樣點(圖1),分別為南湖主要來水河流匯合處南湖湖心S1(26°28′607″N, 106°23′521″E)、水深約 10m;原網箱養殖區和電廠排水匯合處南湖后午S2(N26°29′265″N, 106°24′668″E)、水深約15m;南湖與北湖交界處花魚洞 S3(26°31′474″N, 106°25′388″E)、 水 深 約 25m;水 庫 大 壩S4(26°32′997″N, 106°25′327″E)、水深約30m;北湖主要河流入口 1256島 S5(26°32′891″N, 106°23′688″E),水深約 10m.逐月多次采樣,每個采樣點分(表層(0.5m),中層(6~10m)和底層(0.5m)取樣.氣象和水位數據分別由清鎮市氣象局與貴陽市兩湖一庫環境保護監測站提供.

圖1 紅楓湖水庫采樣點示意Fig.1 Map of sampling sites in Hongfeng Reservoir

1.2 樣品分析方法

理化指標按文獻[18]方法測定[18].透明度(SD)用塞氏羅盤現場測定、溶解氧(DO)和溫度(T)用溶氧儀測定(HQ30,美國哈希);玻璃電極法測定pH值;納氏試劑比色法測定氨氮(NH4+-N);鉬酸銨分光光度法測定總磷(TP);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總氮(TN).葉綠素a采用改進的反復凍融、丙酮浸提測定[19].變溫層水溫以0.3℃/m降低的標準進行熱分層結構劃分[20].

1.3 富營養狀態指數計算

富營養狀態指數采用修正的卡爾森指數方法進行計算[18],加權綜合營養狀態指數式為:

式中:TLI(Σ)為綜合營養狀態指數;Wj為第j種參數的營養狀態指數的相關權重,TLI(j)為第j種參數的營養狀態指數.以Chl-a的TLI參數為基準修正的營養狀態指數式為:TSIM(Chl-a)= 10× (2.46+lnChl-a/ln2.5).總氮、總磷和透明度與葉綠素a之間的經驗公式來自于對廣東省20座大中型水庫的調查結果[21-22].

1.4 數據處理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

2 結果與分析

2.1 紅楓湖水庫水文動力特征

調查期間降雨量為 1327mm,各月變化較大,在16.1~294.3mm之間(圖2).2008年的8~11月和2009年4~7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9.1%,月均降雨量在90mm以上,最大值為8月;其他月份月均降雨量小于30mm,最低值出現在1月.

調查期間水位在海拔 1235~1240m之間,最大落差約5m(圖2).2009年2~8月處于低水位期,水位在1235~1238m上下波動,最低為6月;2008年8月至翌年1月運行高水位,在1238~1240m之間,11月水位最高.水量變化與水位一致.受人為調控的影響,豐水期蓄水量較少,而枯水期蓄水量多.可見水庫水位、水量變化與天然湖泊截然不同,具有反季節的特征.

圖2 紅楓湖水庫降雨量、水位和水量的變化Fig.2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water level and capacity

2.2 紅楓湖水庫水溫、水化學的季節變化與分層

2.2.1 水溫季節變化與熱分層結構 紅楓湖水庫水溫年內季節變化小.調查期間S3樣點上層水溫在9.8~25.6℃之間(圖3),平均18.9℃;中層水溫在 9.6~25℃之間,平均 18.1℃;下層水溫在9.7~23.4℃之間,平均 16.73℃.表層水溫較高(>28

℃)是南美洲、非洲和亞熱帶多數湖泊和水庫永恒的特征[23].紅楓湖水庫表層水溫變化與氣溫變化基本一致,全年水溫變化較小,這與貴州高原亞熱帶氣候溫和,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有關.

圖3 S3站點水溫的時空分布Fig.3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temperature

紅楓湖水庫水柱(水體剖面)在4~9月分層,呈單循環混合模式.從圖3可知,4月至9月,隨著氣溫的升高,上層和下層水溫出現差異,此間水柱溫度維持上高下低的分層結構,上下層溫度差在 3~7℃,最大值在 7月,其次為 6月(5.2

℃),再次為9月(3.7℃),顯然這種分層結構沒有出現熱帶地區深水湖泊/水庫的溫躍層分布特征;10月至翌年 3月,水體為混合狀態,上下層水溫無明顯差異.可見,紅楓湖水庫在 4~9月為分層期,7月分層最穩定,10月發生混合,水體分層消失.這種分層結構與亞熱帶水庫分層具有相似性.同時區別于其他地區的雙混合型或全年穩定分層的水庫[24],但與我國南亞熱帶水庫相比分層較弱,廣東流溪河水庫溫躍層溫差在初期已達5℃,最大時期高達10℃,且形成顯著的溫躍層[7].這可能是由貴州高原的氣候和水庫庫盆形態與水文動力的影響所致.根據變溫層水溫以0.3℃/m降低的標準進行熱分層結構的劃分,紅楓湖水庫沒有形成顯著的溫躍層;水體1年內發生1次的分層與混合,為單循環混合水體.

2.2.2 DO的季節變化與垂直分層 紅楓湖水庫DO具有顯著的季節性分層特征.由圖4可知,熱分層期(2009年4月~2009年9月)上層DO在4.9~11.5mg/L之間、均值為9.4mg/L,中層DO在4.2~8.3mg/L之間,均值為 6.4mg/L,下層 DO在0.6~6.9mg/L之間、均值為3.0mg/L;混合期(2008年10月~2009年3月)上、中、下層DO分別為7.9,7.3,6.8mg/L,差異不顯著(P>0.05),平均7.3mg/L.可見,紅楓湖水庫 DO與水溫一樣具有顯著的分層,下層滯水帶處于季節性的缺氧或厭氧狀態.

兩個年度結果均表明,9月 DO具有上層高下層低的分布特征,且較10月份高,10月DO最低,且上下層幾乎一致,2008年 10月 DO低至2.6mg/L,而2009年10月則為0.3mg/L. 每年度10月份水中DO與溫度同時表現出混合均勻的特征,可以推斷貴州高原水庫在秋季,由于水體發生垂直交換,還原性物質消耗了水中的 DO,以及下層缺氧水體上浮,耗氧大于復氧,使 DO降低,嚴重時達到缺氧狀態.

圖4 溶解氧的時空分布Fig.4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dissolved oxygen

2.2.3 pH值的季節變化與垂直分層 紅楓湖水庫水體 pH值具有顯著的季節性分層特征.由圖5可知,紅楓湖水庫水體為偏堿性水體,具有典型喀斯特水化學特征.周年pH值表層在7.7~9.1之間,平均 8.6,最大值和最低值分別出現在水體分層最穩定的7月和水體開始混合的10月;中層在7.7~8.9之間,平均8.3;下層在7.7~8.5之間,平均8.0.熱分層期上層pH在7.7~9.1之間、均值為8.7;中層pH值在7.8~8.6之間、均值為8.3;下層pH在7.3~8.0之間、均值為7.8.混合期上、中、下層 pH 值分別為 8.3,8.2,8.1,差異不顯著(P>0.05),平均8.2.可見,紅楓湖水庫pH值也具有季節性的分層特征,水體 pH值呈季節性的上高下低分層分布.pH值降低會加快沉積物物質的釋放,進而影響水質.

圖5 pH值的時空分布Fig.5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pH

2.2.4 水體氮磷營養鹽的季節變化與垂直分層 由圖6可見, 2008年8月~2009年7月上層總磷(TP)濃度在 0.020~0.079mg/L之間,年平均為0.051mg/L;中層TP濃度在0.022~0.086mg/L之間,年平均為 0.047mg/L;下層 TP濃度在0.013~0.109mg/L之間,年平均為 0.065mg/L.季節變化上表層、中層和下層最高值分別為7月、9月和8月,而最低值均出現在4月.分層期上、中、下各層TP分別為0.047,0.041,0.082mg/L,具有上低下高的分布特征;混合期上、中、下各層TP分別為0.056,0.052,0.056mg/L,混合均勻.分層期表層 TP比混合期低,說明水體的分層阻隔了底層較高磷濃度水體的交換,而分層期下層TP濃度較高則是受分層期下層溶解氧和pH值影響的原故.可見,TP也呈季節性的分層分布.

2008年8月~2009年7月期間,上層總氮(TN)濃度在0.81~1.41mg/L之間,年平均為1.15mg/L;中層 TN濃度在 0.90~1.44mg/L之間,年平均為1.19mg/L;下層TN濃度在0.87~1.69mg/L之間,平均為1.34mg/L.季節變化上層和中層均為8月最高,7月最低;下層5月最高,10月最低.分層期上中下各層TN分別為1.12,1.16,1.42mg/L;混合期上中下各層TN分別為1.18,1.23,1.26mg/L.分層期上層 TN比混合期低,說明水體的分層阻隔了底層較高氮濃度水體的交換,而分層期下層 TN濃度較高則是由于沉積物釋放的原故.可見,水溫分層期TN也分層.

圖6 總磷、總氮和氨氮的時空分布Fig.6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P, TN and NH4+-N

2008年 8月~2009年 7月期間,上層氨氮(NH4+-N)濃度在 0.141~0.461mg/L之間,年平均為 0.28mg/L;中層 NH4+-N 濃度在 0.158~0.464mg/L 之間,年平均為 0.31mg/L;下層NH4+-N濃度在 0.168~0.584mg/L之間,平均為0.35mg/L.季節變化上表層 10月最高,4月最低;中層的季節變化與上層一致;下層9月最高,4月最低.分層期上中下各層 NH4+-N分別為 0.214, 0.231,0.457mg/L;混合期上中下各層 NH4+-N分別為0.313,0.332,0.347mg/L.分層期表層NH4+-N比混合期低,說明水體的分層阻隔了底層較高NH4+-N濃度水體的交換,而分層期下層NH4+-N濃度較高則是由于分層期下層DO和pH值的原故.NH4+-N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分層.

圖7 葉綠素a和透明度的分層與季節性變化Fig.7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hlorophll-a and Secchi disk depth

2.2.5 浮游植物生物量(以葉綠素 a計)和透明度(SD)的季節變化與垂直分層 紅楓湖水庫葉綠素a具有顯著的季節性分層特征.葉綠素a是表征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標.上層葉綠素 a濃度在5.7~52.6mg/m3之間,年平均為21.3mg/m3;中層葉綠素a濃度在4.6~22.7mg/m3之間,年平均為 12.1mg/m3;下層葉綠素 a濃度在 3.6~10.6mg/m3之間,年平均為 7.4mg/m3.季節變化為上層9月最高,1月最低;中層與上層一致;下層2月最高,8月最低.分層期上中下各層葉綠素a分別為24.6,16.2和7.6mg/m3;混合期上中下各層葉綠素a分別為14.6,10.8和8.4mg/m3.混合期氮磷營養鹽濃度較高,但并沒引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升高,這可能是受水溫較低的影響.

SD變化在 0.5~3.9m之間,年均值為 2m.11月至翌年1月,透明度最高,均大于3m,6~9月最低,均值為1m.大量的浮游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可能是使透明度降低的主要物質,另外,雨季通常輸入大量懸浮顆粒物,從而使水庫透明度下降,如南美洲委內瑞拉水庫[4]、中國的三峽水庫等[25].紅楓湖水庫透明度與葉綠素 a呈極顯著線性負相關(r=-0.561, P<0.01).浮游植物增多可能是影響透明度變化的主要原因.

2.3 紅楓湖水庫水體營養狀態

利用5個采樣點氮、磷、透明度和葉綠素a的月平均值計算,得出調查期間紅楓湖水庫營養狀態指數(TLI)在36~53之間,絕大多數時期在40以上,指示水庫處于中-富營養狀態.富營養化指數季節變化明顯,夏季分層期營養指數高于冬季混合期.

2.4 紅楓湖水庫周期性水質惡化

1994年以來,在每年的初秋9月/10月,紅楓湖水庫周期性發生水質惡化事件(貴州高原多座水庫均有類似現象),主要感官表現為水體變黑、伴有刺激性異味的氣泡產生、魚類及其他水生生物死亡;理化指標表現為 DO極低(<3mg/L,嚴重時DO<0.5mg/L①)、氮磷含量升高,湖水pH值下降、呈還原性,硫化物濃度升高.持續時間在10~30d不等,該類事件使網箱養殖遭受重大損失,對水生生態系統產生嚴重影響,并對水庫供水安全造成威脅.由于水體通常在一夜間變黑,又俗稱為“黑潮”[26].

3 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紅楓湖水庫水體水溫在 4~9月形成較弱的分層.主要受以下3方面的影響:第一,貴州高原氣侯溫和,四季變化不大,導致了水溫的變化較小.第二,紅楓湖水庫為典型的峽谷型河道水庫,湖水滯留時間較短,夏季分層期人工調節使得湖水的滯留時間更短.第三,風力擾動等因素的影響.但是,這種水溫的弱分層結構,使水化學和生物的垂直剖面變化十分顯著,尤其是 DO的分層明顯(圖 3~圖 7).分層期下層水體處于缺氧或厭氧狀態,這加大了沉積物-水界面物質釋放的風險,從而影響水環境質量.

水體中 DO的來源主要是水中浮游藻類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在水溫較高的晴天, DO甚至可達到20mg/L以上,形成過飽和狀態,其次是水體交換帶入氧氣和空氣中氧氣溶于水中, DO在水體中的分子擴散速率較低,水體交換是水庫中溶解氧傳輸的主要方式.正常情況下,水體中 DO濃度不會超過當時條件下的氧溶解度.水庫水體中的耗氧,主要是水生生物呼吸耗氧、有機物降解耗氧和底泥耗氧,其中底泥耗氧是水中溶解氧消耗的主要因素.紅楓湖水庫水較深,水生植物分布較少,浮游藻類光合作用是水體溶氧的主要來源.因此,浮游藻類的多寡與分布對溶解氧分布影響顯著(r=0.461, P<0.01).

紅楓湖水庫缺氧水體的形成是水體復氧和耗氧失衡的結果.上層水體的氣體交換和中上層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為上層水體提供了溶解氧,而深層的湖水則由于沉積物有機質的礦化降解和大量有機體死亡下沉分解消耗大量水體中的DO.如果上下層水體能夠充分交換.水體“耗氧”可以得到“復氧”的補償.反之,如果水體交換受限制,下層水體耗氧遠超過復氧,下層水體逐漸發展為缺氧或低氧狀態[26].紅楓湖水庫在4~9月形成的水溫弱分層結構,限制了上下層水體的交換,從而阻斷了下層水體DO的輸入.從圖4和圖7a可知,入春以來,隨著水溫的升高,浮游植物快速增殖,光合作用釋放大量的氧而使表層水體DO劇增,甚至出現過飽和,而下層水體與之相反,由于真光層藻類死亡下沉與雨季流域有機質輸入,有機質分解耗氧,水體中 DO降低,形成缺氧水體,紅楓湖下層DO從1月的9.2mg/L降至9月的0.6mg/L.

紅楓湖水庫水溫的弱分層導致了水化學的顯著分層.從圖6可知,營養鹽的季節性分層與溫和DO的變化規律一致.通常分層期下層的營水養鹽高于上層.這是由于下層的厭氧環境加快了沉積物中營養鹽的釋放,使下層營養鹽較高[27],從4月至9月,隨下層厭氧環境的逐漸形成,下層營養鹽含量呈現逐漸增高的趨勢.同樣由于水溫分層的阻隔作用,限制了上下層水體的交換而使沉積物釋放的營養鹽富集在下層,另外,中上層顆粒態營養鹽的沉降也是下層營養鹽較高的一個原因,紅楓湖水庫對河流來水中磷的滯留率達90%以上,而 70%的以活性磷富集在沉積物懸浮層中[28].

紅楓湖水庫近年出現的季節性水質惡化事件,可能是水體季節性分層的結果.對貴州高原包括紅楓湖水庫在內的多座水庫水質惡化事件的調查發現,水質惡化事件發生的時間通常在初秋的9月或10月,且發生水域多數遠離排污口.可見,水質惡化事件并非排污事故.探究貴州高原深水水庫為何在初秋季節總是發生水質惡化事件,其可能原因如下:

貴州高原初秋遇冷空氣的影響,通常會發生氣溫驟降10℃以上(圖8),突發水質惡化事件總是在在氣溫突降的1~2d內發生.2009年9月全月平均氣溫為21.3℃,最高氣溫24.9℃,10月10日日平均氣溫12.6℃.11日調查發現紅楓湖水質惡化,DO幾乎為零,水體發臭,魚蝦死亡.此時的水溫分層結構消失,上下層水溫混合均勻,DO、pH值和營養鹽的分層也消失,表明此間發生了上下層水體的垂直對流.氣溫驟降,使上層水隨之降溫,水體密度增大,變重下沉,上層水與中層水發生交換混合,中層(斜溫層)的阻隔作用消失,當上下層水之間的水溫和密度差消失而上重下輕時,在陰冷秋風的攪動下,水柱發生垂直對流混合,使水體水溫幾乎呈均一的“等溫對流”狀態.可見水質惡化事件與氣溫的突變之間必然有著內在的聯系.氣溫突降是水質惡化事件發生的誘因,而水體的分層是發生的條件,富營養化提供物質基礎.

貴州高原深水水庫季節性水質惡化事件發生的過程可概括為:在初秋季節,由于氣侯的驟變,破壞水體的分層結構,上下層水體發生等溫對流,下層富集的還原性物質及營養鹽向上遷移,厭氧產物硫化物使水體發黑,還原性物質氧化消耗水中DO,使水體缺氧,在缺氧和H2S等有毒物質的作用下,導致魚蝦等水生生物的死亡.2010年 10月10日~24日的水質惡化期間,多為陰雨連綿天氣,氣溫較低,約 13℃,加上上浮水體中藻類生物量低(葉綠素 a<10mg/m3),藻類的光合作用減弱,水體復氧受到限制,使表層水體一直處于缺氧狀態,24日后,隨著氣溫的升高和水中還原物質的耗盡,水體溶解氧逐漸升高,水質逐漸恢復.

圖8 2009年9~10月日均氣溫變化Fig.8 Variation of average daily temperature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in 2009

資料表明,紅楓湖水庫從20世紀60年代建庫至80年代末,水質較好,多為II類水質.90年代初期,由于流域工業的興起和大面積投餌網箱養殖的發展,水體受到嚴重的污染,出現藍藻水華等富營養化的現象,并于1994年首次發生了突發性的水質惡化事件,導致大面積網箱魚死亡,至今類似事件不斷發生[26].縱觀多年的水質狀況發現,10余年來,紅楓湖水庫一直處于中富營養-富營養的狀態.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該水庫為深水水庫,湖水的污染要遠遠滯后于沉積物的污染(這與太湖等淺水湖不同,淺水湖沉積物污染與湖水具有同步效應).也就是說,當紅楓湖水庫沉積物中富集有大量的有機質、氮磷等營養鹽時,湖水水質可能較好.調查期間水質多數時期為中營養狀態.而沉積物調查發現,紅楓湖水庫沉積物厚度在20~70cm,堆積沉積物干重約3×106t,表層沉積物中TP約0.3%,TN約0.7%,有機碳約6%,沉積物中有機污染達到嚴重的程度[29].分層期沉積物中的大量物質在缺氧狀態下更易釋放,從圖6可知,通常分層期下層水體中氮磷較其他時期高,由于受水溫分層的阻隔,未對上層水體產生嚴重影響.可是,當初秋發生水體垂直對流時,大量物質向上遷移則嚴重影響水質.水體富營養化(沉積物污染)對季節性水質惡化的影響更為直接.

消除紅楓湖水庫突發性水質惡化的根本措施需控制水庫水體的富營養化.紅楓湖流域工業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城市污水、農業農村面源污染與流域巖溶生態退化水土流失是加劇紅楓湖水體富營養化的主要成因.紅楓湖水庫氮磷質量比在8~104之間,磷是紅楓湖水庫的限制因子,控制磷的污染是關鍵.水體富營養化藍藻水華不是簡單的氮磷化學物質超標的環境污染問題,而是一個水生生態系統退化的表現.恢復重建健康清潔流域,提高流域水源涵養能力,削減流域氮磷有機質的入湖負荷,合理利用與保護水庫資源是紅楓湖水庫富營養化控制的基本目標.對紅楓湖等深水水庫實施底泥生態疏浚控制內源污染需慎重考慮.國內外廣泛采用的深水曝氣可以做為水庫突發性水質惡化應急控制的首選措施.其原理是通過增加水體DO含量、促進底泥降解、增加局部水域水體的流動性和交換性,破壞水體的分層結構.

4 結論

4.1 紅楓湖水庫是一個底層季節性缺氧,高氮、磷限制的水庫,水體處于中富營養狀態.

4.2 紅楓湖水庫水體為單循環混合模式,在4~9月呈弱的水溫分層,水溫的弱分層導致了水化學的顯著分層.

4.3 紅楓湖水庫突發性水質惡化與水體分層失穩有關,發生過程可概括為在初秋季節,由于氣侯的驟變,上下層水體發生等溫對流,下層富集的還原物質及營養鹽向上遷移,還原物質氧化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體缺氧,在缺氧和H2S等有毒物質的作用下,導致魚蝦等水生生物的死亡.

4.4 氣溫突降是水質惡化事件發生的誘因,而水體的分層是則是水質惡化的條件,富營養化是水質惡化的物質基礎.防治水體富營養化是消除紅楓湖水庫突發性水質惡化的根本措施.

[1] 韓博平.中國水庫生態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J]. 湖泊科學, 2010,22(2):151-160.

[2] 劉叢強,汪福順,王雨春.河流筑壩攔截的水環境響應——來自地球化學的視角 [J].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09,18(4):384-396.

[3] Branco C, Rocha M, Pinto G, et al. Limnological features of Funil Reservoir (R.J., Brazil) and indicater properties of rotifers and cladocerans of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J]. Lakes and Reservoir: reseach and management, 2002,7(2):87-92.

[4] Ernesto J, González, Mario O, Carlos P, et 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featurs of a tropical hypertrophic reservoir permernently stratified [J]. Hydrobiologia, 2004,5(22):301-310.

[5] Bertram B, Martin S. Stratification of lakes [J]. Reviews of geophysics, 2008,46(10):1-27.

[6] Saito L, Johnson B M, Bartholow J, et al. Assessing ecosystem effects of reservoir operations using food web-energy transfer and water quality models [J]. Ecosystems, 2001,(4):105-125.

[7] 林國恩,望 田,林秋奇,等.廣東流溪河水庫湖沼學變量的時空動態特征 [J]. 湖泊科學, 2009,21(3):387-394.

[8] 張志紅,鄭力行,屈衛東,等.淀山湖微囊藻毒素-LR和類毒素-A的分布狀況 [J]. 中國環境科學, 2003,23(4):403-406.

[9] Schindler D W.Recent advances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of eutrophication [J].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2006,51(1):356-363.

[10] 陳云峰,殷福才,陸根法.富營養化水體水華暴發的突變模型 [J].中國環境科學, 2006,26(1):125-128.

[11] 許秋瑾,鄭丙輝,朱延忠,等.三峽水庫支流營養狀態評價方法[J]. 中國環境科學, 2010,30(4):453-457.

[12] 陳如海,詹良通,陳云敏,等.西溪濕地底泥氮、磷和有機質含量豎向分布規律 [J]. 中國環境科學, 2010,30(4):493-498.

[13] 張麗媛,王圣瑞,儲昭升,等.洋河水庫流域土壤與庫區沉積物中磷形態特征研究 [J]. 中國環境科學, 2010,30(11):1529-1536.

[14] 邊歸國,劉國祥,陳克華.福建龍巖市龍潭湖甲藻水華成因的研究 [J]. 中國環境科學, 2010,30(12):1678-1682.

[15] 葉琳琳,史小麗,吳曉東,等.西太湖秋季藍藻水華過后細胞裂解對溶解性有機碳影響 [J]. 中國環境科學, 2010,30(12):1678-1682.

[16] Reynolds C S,Irish A E,Eliott J A. The ecological basis for simulating phytoplankton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J]. Ecological Modelling, 2001,140:271-291.

[17] 劉國鋒,鐘繼承,何 俊,等.太湖竺山灣藻華黑水團區沉積物中Fe、S、P的含量及其形態變化 [J]. 環境科學, 2009,30(9):2520-2526.

[18] 金相燦,屠清瑛. 湖泊富營養化調查規范 [M]. 2版.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0:295-300.

[19] 林少君,賀立靜,黃沛生,等. 浮游植物中葉綠素a提取方法的比較與改進 [J]. 生態科學, 2005,24(1):9-11.

[20] Hambright K D, Gophen M, Serruya S. Influence of long term climate changes on the stratification of a tropical, warm monomictic lake [J].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1994,39: 1233-1242.

[21] Lin Q Q, Han B P, Lin Q X, et al. Reservoir water supply and eutrophica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 China) [C]// International lakes environment committee ed. Proceedings of 9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akes. Shiga, 2001:269-272.

[22] Cailson R E. A trophic state index for lakes [J].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1997,22(2):361-369.

[23] Frempong E. Limnologic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 Ghana: The past,present and perspectiv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M]// Wetzel, R. G. and B. Gopal(ends),limnolog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limnology (SIL), New Delhi:1995:1-39.

[24] Boegman L, Loewen M R, Hamblin P F, et al. Vertical mixing and weak stratification over zebra mussel coloneis in western lake erie [J].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2008,5(33):1093-1110.

[25] 張 呈,郭勁松,李 哲,等.三峽小江回水區透明度季節變化及其影響因子分析 [J]. 湖泊科學, 2010,22(2):189-194.

[26] 王雨春,朱 俊,馬 梅,等.西南峽谷型水庫的季節性分層與水質的突發性惡化 [J]. 湖泊科學, 2005,17(1):54-60.

[27] Guarino A W S, Branco C W C, Diniz C. P., et al. Lim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ld reservoir (Ribeirao das Lajes reservoir, RJ, Brazil) [J]. Acta Limnologica Brasiliensia, 2005,17(2):129-141.

[28] 貴州省環境保護局.紅楓湖、百花湖水環境污染防治研究報告[R]. 貴陽:貴州省環境保護局, 2003,88-89.

Features of the water column stratification and the response of water quality of Hongfeng reservoir in Guizhou, China.

XIA Pin-hua, LIN Tao, LI Cun-xiong*, XUE fei, ZHANG Bang-xi, JIANG Yao (Guizhou Key Laboratory for Mountainous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1,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1,31(9):1477~1485

To reveal the features of the water stratification and the response of water quality of Hongfeng reservoir, in Guizhou Province of China, main limnological variables including hyd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observed 45 times, from August 2008 to October 2009, at five sampling stations. An event of water quality abruptly degeneration was discussed. The the thermal stratification was monomictic, which formed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but not strongly, which caused chemical stratification and affected water quality.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chlorophyll-a, TP, TN, NH4+-N and SD were 13.6mg/m3, 0.063mg/L,1.22mg/L,0.347mg/L and 1.9m,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reservoir was meso-eutrophic. Dissolved oxygen was between 0.3 to 6.9mg/L during the stratification period, the rational of N/P was between 8 to 104,and mean that the reservoir was limited by phosphorus, but nitrogen, and hypolimnion seasonal anoxia.Seasonal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unsteady structure of water stratification, which was a result of vertical mixing when air temperature drawdown in eutrophyical Reservoir, and also was another manifestation of eutrophycation of deep water reservior in Guizhou Altiplano.

water column stratification;water quality;eutrophication;Hongfeng reservoir;Guizhou Altiplano

X524

A

1000-6923(2011)09-1477-09

2010-12-27

貴州省教育廳重點項目(20090040);貴州省社發攻關(SY[2010]3176);貴陽市重大專項(2009304);貴州省基金(20082239)

* 責任作者, 教授, kyyffs@163.com

① (2009年10月10~20日,紅楓湖水庫發生水質惡化事件,大部分水域溶解氧<0.5mg/L,氮磷濃度是發生前的 3陪,水體發臭、野生魚蝦死亡.2008和2010年10月,大部分水域溶解氧在1~3mg/L,持續一段時間后自行緩解)紅楓湖水庫突發性水質惡化應急監測,貴州師范大學,2010年.

夏品華(1981-),男,貴州黔西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水環境研究.發表論文20余篇.

猜你喜歡
水質
水質抽檢豈容造假
環境(2023年5期)2023-06-30 01:20:01
水質檢測員——中華秋沙鴨
水質凈化廠提標至一級A設計與運行效果探討
供水技術(2021年3期)2021-08-13 09:08:34
關于水質監測對環境保護的意義
一月冬棚養蝦常見水質渾濁,要如何解決?這9大原因及處理方法你要知曉
當代水產(2019年1期)2019-05-16 02:42:04
這條魚供不應求!蝦蟹養殖戶、垂釣者的最愛,不用投喂,還能凈化水質
當代水產(2019年3期)2019-05-14 05:42:48
圖像識別在水質檢測中的應用
電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16
淺析黑臭水體成因、治理方法及水質長效改善保持問題——水質長效改善保持問題
濟下水庫徑流水質和垂向水質分析及評價
水質的年輪——讀《時光的年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麻豆| 秘书高跟黑色丝袜国产91在线|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91视频| 91美女在线|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 在线|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午夜色综合| 国产18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网址|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天天婬欲婬香婬色婬视频播放|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草逼视频国产| 欧美成人区|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AⅤ|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久草性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熟女一级毛片| 国内黄色精品| 久久国产V一级毛多内射|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成年人国产网站| 国产女人在线|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日韩a级片视频| 国产特一级毛片| 欧美成人二区|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视频免费一区二区在线看| 国产人人射| 极品av一区二区| 激情在线网|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久草网视频在线|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青青操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制服丝袜 91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日韩性网站|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小说|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亚洲第七页|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亚洲视频影院|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久久人人97超碰人人澡爱香蕉|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久久福利片|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91福利在线看| 毛片在线看网站|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