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周
海南島天然橡膠“一體化”之構想
□劉宗周
海南島發展天然橡膠生產已有百年歷史。早在1906年海南島華僑何麟書就從馬來西亞引種巴西三葉橡膠樹,在當時的樂會縣(今瓊海市)建立瓊安膠園(在今國營東太農場),1907年又有華僑區慕頤引種在那大(今儋州市)建立僑興膠園。到1952年全島已有建國前老橡膠園2343個,共106.65萬株,分布在樂會、定安、萬寧等7個縣,年產干膠達3噸。
1950年,海南島解放后新建立的人民政府——海南軍政委員會下設橡膠生產管理機構,并于1951年建立了5個國營橡膠墾殖場,海南開始了由國家撥款發展天然橡膠生產。1951年8月3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作出《關于擴大培植橡膠樹的決定》,1952年1月1日,華南墾殖局海南分局(即現今海南省農墾總局)成立。這一系列的措施,使海南的天然橡膠生產得到了國家人力、物力、財力的大力支持,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經過農墾職工的努力,在當地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幫助下,橡膠生產發展很快。1950年達到35.7萬畝,1960年達到 129.6萬畝,1970年達到235.2萬畝,目前基本穩定在380萬畝左右。
除國營外,海南的民營橡膠業發展也十分迅速。建省初期的1989年,全省民營橡膠已有178.9萬畝,到2008年達到283.05萬畝,20年間發展速度由原占據全省橡膠面積的32.76%增加到41.51%。干膠產量增幅更大,建省初期的1989年民營干膠產量僅有1.98萬噸,到2008年已達到12.17萬噸,增幅達30.25%。
半個多世紀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海南農墾事業,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海南農墾發展。截至1990年,國家累計投入資金20.21億元用于天然橡膠生產,海南農墾從1958年開始至1990年累計獲利潤27.59億元,上繳利潤共計23.4億元,天然橡膠產量累計達176.96萬噸。但隨后,1988年8月,海南建省辦全國最大經濟特區之后不久,中國加入WTO,逐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特別是1994年放開干膠市場后,投資的環境和渠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海南農墾沒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開始出現經營性虧損。20年里有一半的年份是虧損年,年最高虧損金額達5億元。
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在2009年末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要求海南要建設“一臺二區三地”格局,其中,作為“三地”之一的“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指出要“充分發揮海南熱帶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熱帶現代農業,使海南成為全國冬季菜籃子基地、熱帶水果基地、南繁育種基地、漁業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膠基地”。而在這五大基地中,天然橡膠基地是最具規模,最適宜山地和丘陵為主的海島陸地生長、最有發展前景的產業,又是最有利實現“島內一體化”的產業。
首先,它是農耕型農戶產業,適合有土地的農戶獨立運作。建省20年民營橡膠種植面積增長10%,平均每年以5.2萬畝的速度增加,說明島內農民是認可發展天然橡膠有前途。
其次,巴西三葉橡膠經過半個世紀海南農墾的栽種和改良,島內科研單位──熱帶作物研究院的培育和篩選,生產技術已經很成熟。
第三,農墾從2003年開始推行國有膠園中小苗管理自費承包,到2005年已基本落實到職工家庭戶,從更新重種膠苗開始就交給職工家庭戶自費承包管理,面積已達45.3萬畝。從種到管,國營農場職工的勞動同民營橡膠的農民完全一樣,已是農戶型生產。
第四,天然橡膠初加工從開始至2005年7月以前屬單位加工,種、管、割、加“一體化”,成分散型狀況生產,自2008年7月19日起,海南農墾將89家加工廠整合為13家,集中加工、集中管理,有利節能減排,降低成本,提高質量。
所有這些,為“島內一體化”組織天然橡膠生產創造了有利條件和可行性硬件。所以海南省委、省政府應不失時機,大膽改革,力促盡快實現天然橡膠“島內一體化”生產。
為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一是建立統一的全省行業權威領導機構。建議將“海南省農墾總局”改為“海南省橡膠總局”,專業統管島上的所有天然橡膠生產,今后不再分農墾和民營,只按投資型分為國營或民營或聯營。多元化投資,統一化管理。
二是制訂并出臺“一體化”政策。首先要完善橡膠種苗繁育基地建設,禁止私人經營種苗,統一全省新種植膠園能植上高產穩產優良品系;其次要推廣新技術,狠抓“管、割”環節。“管”不好,樹長不大,不粗不壯,樹皮薄,產量也就少。“割”是技術細活,粗放不得,馬虎不得,海南農墾半個世紀的割膠史充分證明,不同等級的膠工,其割膠技術不同,產膠量也不同。
三是應統一由加工廠加工天然橡膠,嚴令禁止私人加工鮮膠乳和雜膠。目前海南本地不少膠農不僅自己種膠還自己加工,鮮膠乳加工要經過多重化工處理,產生的廢物如不經處理就會流入河溪中,滲入土壤中,散播在空氣中,會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影響人民身體健康,對國際旅游島建設是一大威脅和破壞。◎
(作者單位:海南農墾史志辦)
[編輯:王明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