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永明
度,既是一個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概念,也是一個哲學概念。在事物變化過程中,存在一些引起突變的參量,恩格斯稱之為“關節點”。度就是指在兩個關節點之間的那段可變范圍。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對度的理解、把握和調節程度,影響決策、運作和調控的深度和力度,決定工作的高下和成敗。
人大監督工作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法律性都很強的工作。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边@一規定,充分體現了我國主權在民的國家本質。因此,人大監督工作要始終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受人民監督,要注意反映民意、珍惜民力、集中民智、代表民利,充分反映“權為民用”這一本質所在。彭真同志1985年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時指出,國家權力機關的工作應當是“重大原則問題,該管就管,少一事不如多一事;日常工作問題,不必去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人大監督工作而言,要學會“抓大放小”,既要敢于監督,又要善于監督,寓支持于監督,有所為有所不為。但在監督工作實踐中,往往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事無巨細什么都管,結果什么都沒管好,影響了“一府兩院”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另一種是什么都不管,就監督抓監督,虛于應付,削弱了人大的權威。這說明人大監督工作也要講點“度”的藝術。
人大監督工作的“度”,可以從監督機制的啟動、監督各個環節的響應、監督后續處置等不同層面和角度去把握、探討,筆者以為,關鍵是找準抓住監督與支持的最佳結合點。如監督議題的確定。監督法將各級人大常委會的監督內容分為聽取和審議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專項工作報告,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檢查,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詢問和質詢,特定問題調查,撤職案的審議和決定等,其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如何做到“少而精”、效果好,就有一個對監督重點和議題數量的“度”的把握。胡錦濤總書記指出,人大應該把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作為監督重點,綜合運用聽取和審議工作報告、執法檢查等形式,切實加強對帶有普遍性、傾向性問題的監督,進一步加強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這就要求,監督工作選題要圍繞黨委和政府工作大局,呼應人民群眾的所急、所想、所盼、所愿,每年圍繞幾個主題,合理調整監督力量,突出重點,抓關鍵問題和問題的關鍵環節,把互有內在聯系的若干問題集中起來進行監督,做到與“一府兩院”工作同步同向,推動相關問題的解決。
又如,怎樣監督、達到怎樣的效果,也有一個“度”的問題。如果說敢于監督體現的是一種工作態度和責任,那么善于監督則是一種工作方法和藝術。監督法規定的監督方式有多種,在具體監督實踐中,運用何種監督方式,應視具體的監督議題和對象定,可以運用某一種方式,也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比如可以把法律監督與工作監督相結合、專項監督與綜合監督相結合、執法檢查與聽取專項工作報告相結合、初次監督與跟蹤監督相結合、監督人與監督事相結合等,努力形成監督合力。監督效果怎樣評判?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的“度”如何來界定?吳邦國委員長指出:“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人大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弊裱@一論述,衡量人大監督效果的“度”,就是看是不是真正實現、維護和發展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看關系當地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是不是切實得到了有效解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是不是切實得到了尊重和維護。
人大監督工作容易搞虛,不容易做實。始終按照“權為民用”履職,應是我們做好人大監督工作的秉持和追求,也是我們把握好監督工作“關節點”的基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