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 墨
海外刷卡省錢攻略
文/亦 墨
隨著出國進修、出差、休假的人越來越多,境外刷卡消費已漸漸成為很多人的時尚選擇。信用卡消費可以不必攜帶大量現金,輕松實現支付功能,不但讓行程更舒心,還可以有效“省錢”。境外刷卡消費也有技巧,不同的結算方式、幣種、交易線路差異會很大。
一般情況下,筆者不建議境外出游者攜帶大量現金,這樣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如一定要攜帶,可以購置適量外幣,考慮到匯率的波動,配置也不宜過多。可提前適當多兌換一些有升值趨勢的外幣,少換些有貶值預期的外幣。此外,不同銀行的不同換匯渠道兌換也有差異,一般銀行自助換匯方式比柜臺換匯手續費低。當然也可以使用旅行支票,在許多國家它可視同現金。雖然手續費較高,安全性也較高。對于大宗購物消費,建議使用信用卡,因為如果在境外的ATM提取現金,一般收取3%手續費,還按天收取高額利息,很不劃算。如果去與銀聯有合作關系的當地銀行的ATM機上,提取當地貨幣,交易成本會比刷VISA(維薩)通道的卡便宜一些。但銀聯境外的覆蓋面不廣,所以大家在出行前,要了解銀聯的全球業務情況,從而決定是否取現消費。
目前,可供境外支付的信用卡有銀聯卡和雙幣卡。其中銀聯卡走銀聯通道沒有貨幣轉換費,但銀聯在境外的網點不多,可能會遇到商家不支持的情況。雙幣卡主要包括Master Card(萬事達卡)、Visa Card(維薩卡)、American Express Card(運通卡)等。但要額外支付消費金額1.5%的貨幣轉換費。一般,卡片卡號開頭數字表明了不同的發卡機構。如“62”開頭是銀聯卡、“4”開頭是維薩卡,雖然許多信用卡的卡面上同時有維薩和銀聯標志,但只要是“4”開頭的卡片實際上都屬于維薩客戶。因此,刷卡前務必告知收銀員是走銀聯還是維薩通道,避免因為未選擇正確的結算通道,而支付多余的匯兌費用。一般,攜帶一張銀聯卡、一張當地幣種的維薩卡、萬事達卡或運通卡是最佳選擇。
目前,常見的信用卡基本都是雙幣卡。一般選擇消費所在地的貨幣為信用卡幣種更為優惠。在非美元區使用維薩卡、萬事達卡等美元卡結算,要收取1%~2%的貨幣轉換費。如在香港消費,選擇美元卡在維薩通道刷卡,需要按照消費當天的匯率,先將港幣兌換為美元,同時按每筆消費金額收取1.5%的匯兌手續費,如果多次刷卡,手續費加倍。而銀聯網絡則沒有這筆費用。所以,在出行前要選擇出行區域相對應的信用卡。此外,不同銀行的收費標準不同,大部分按消費金額1.5%收取,也有個別銀行的標準或低或高。如上海銀行、工行、農行卡收1%,交通銀行收1.75%,浦發銀行收2%。
有的持卡人可能會為無法全額歸還外幣賬戶欠款而煩惱,個別銀行的外幣賬戶同樣可以申請分期還款。如工行外幣賬戶對美元賬戶單筆消費100美元以上、歐元賬戶單筆消費100歐元以上、港幣賬戶單筆消費600港幣以上都可以在免息期內申請分期,手續費一次性在批準分期后第一期賬單中收取。民生信用卡需在賬單日前申請,卡內要保留較高的信用額度,交行信用卡要在消費入賬后至到期還款日前三天之間申請。光大信用卡需要在消費前申請,每一筆消費都會被分為12期,每期收取交易金額0.5%的手續費,最低1元。
境外透支消費后,回國后要注意及時還款,首先在還款前先確認是否開通自動購匯功能。若卡片綁定借記卡自動還款,要了解系統是否會將人民幣存款自動購匯歸還外幣欠款,還款時人民幣賬戶優先還是外幣賬戶優先。如果人民幣賬戶中同時有欠款,在償還外幣欠款后,務必保證人民幣賬戶足額還款。如未開通自動購匯功能,要自行購匯還款。在計算購匯額時要留足余量,避免由于匯率波動導致不足以償還外幣,影響信用記錄。為規避匯率風險,也可以考慮提前還款。若刷卡幣種如歐元走強,可以盡快致電銀行,按照當日匯率購匯還款。若是刷卡幣種如美元持續走弱,就不急著提前還款,說不定還可以收獲1%~2%的匯率優惠。此外,應了解各銀行到賬日的規定,盡量不要最后一天才還款,以免逾期被罰滯納金。
編輯:黃靈 yeshzhw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