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經緯
誰在忽悠
文/李經緯
趙本山小品里的一句臺詞讓我們記憶猶新:“商人,就是讓別人受傷的人”。而成為了商人的趙本山,恐怕正在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自己這句話的含義。
掛著“重點保護院落”牌子的不可移動文物——晉翼會館建于清雍正十一年,目前已成為趙本山經營的劉老根會館。按照我國《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必須惠及全體人民”,“堅決避免和糾正過度開發利用文化遺產,特別是將文物作為或變相作為企業資產經營的違法行為”。無論是誰,都沒有特權把文物作為附庸風雅的招牌,用之謀利。
將不可移動文物改造成最低消費18萬元的“劉老根會館”不僅背離文物保護的公益性質,且與我國法律及國家規定背道而馳。藝人利用明星效應進行市場經營,實現資本增值無可厚非,但君子愛財,應取之有道,不應違反法律,侵犯公共利益。
然而,相比于趙本山方面,文物保護部門在這一事件中不作為,甚至起到“反作用”的表現,才最令我們痛心!縱觀整個事件進程,晉翼會館管理、保護第一責任單位——東城區文物部門不僅失于監管,推波助瀾,甚至在收到舉報時還幫助趙本山方面試圖“聯系舉報人談一談”!在這一事件中,他們對《文物保護法》以及《信訪條例》的漠視令人難以接受。我們不禁要問:“管理部門若只為特權服務而不為老百姓說話,文物保護部門若只圖短暫利益而置百年文物于不顧,要之何用?”
所以,真正值得我們思考和反思的是如何對有法不依,不依法行政的職能部門進行追究、問責?對他們的亂作為如果沒有體制和機制的制約,不進行問責,那么又由誰來捍衛人民的權利?
可以肯定,這一事件絕不是本山傳媒的“獨角戲”,而是一出貨真價實的“二人轉”。本山傳媒與相關部門將舞臺從春晚搬到了現實,向我們演示了一出真實版“忽悠”。當然,這次上當的不是范偉,而是一手把他捧紅的公眾。不過在春晚“忽悠三部曲”的結尾,范偉最終戰勝了大忽悠。現實呢?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盧勁杉 lusiping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