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言之
2011年2月23日下午,廣州人代會各代表團分組審議預算報告。亞運會的花費成了人大代表們追問的焦點。鐘南山院士更直指廣州負債2100億元辦亞運,對此財政局長張杰明再次表示“亞運收支基本平衡”,適當的時候會公開亞運賬目。
亞運會的花費成為人大代表們追問的焦點,至少包含兩個問題:第一,廣州市政府辦亞運到底花了多少錢,欠了多少債;第二,這些錢是怎么花的,花費是否合理。這兩個問題是公眾應該知曉,且有權利知曉的。這不僅關系到政府財政,而且事關公眾的切身利益。
政府的財政資金是不變的,辦亞運會花的錢多,投入到其他民生財政的錢必然減少。亞運這筆賬用的合不合理,正是疑問的所在。
廣州辦亞運會花了很多錢,這是可以肯定的,總投資2577億元。據報道,廣州市2010年財政預算為790.3億元。雖然亞運會的很多項目建設都是用市場運作的形式完成的,并非都是依靠財政投入,但是這中間的資金缺口仍然不是小數目。那么,相比之下,其他民生類以及社會保障類財政支出顯然捉襟見肘。廣州市人大代表駱志榮說,在預算中,他沒看到新農村建設相關的投入。這至少可以說明,財政資源的分配存在著嚴重的不均。而這嚴重的財政資源分配不均,帶來的后果將是民生類財政投入的滯緩與不足,影響的則是社會公眾的生活。
一方面,這種嚴重不平衡的局面將加重社會的負擔,底層民眾的生活長期得不到改善,累積下來,將是一筆沉重的欠賬,定會影響社會的穩定。依靠稅收的政府財政倘若不能合理安排,政府的宏觀調控也會失效。除去維持國家機關正常運轉的功能,國家財政的首要功能就是參與到宏觀調控中去。財政支出過分集中在某個區域,定會破壞社會的持續與協調發展。而且,這種做法也讓納稅人稅納的不明不白。何況,納稅人有權利知曉并且監督稅款的使用。
要根本上避免上述結局,就必須建立公共財政體制,讓政府的賬本提前擺在公眾面前,讓公眾進行監督。如此,才能管住政府的手,平衡財政支出,促進社會公平與民生保障類項目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