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舜
(韶關學院韶州師范分院 音樂系,廣東 韶關 512000)
經濟欠發達地區小學合唱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
——基于廣東省粵北山區的實證研究
張鴻舜
(韶關學院韶州師范分院 音樂系,廣東 韶關 512000)
隨著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合唱教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日益得到更多的重視.近年來,珠江三角洲成為了中國合唱藝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的小學合唱教育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但同屬廣東省的韶關地區小學合唱教育的情況就不容樂觀.文章通過對小學教師與學生的問卷調查、個別訪談、文獻分析等形式的調查研究,對韶關地區小學合唱教育的現狀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并尋找影響合唱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尋求改善本地區小學合唱教育狀況的對策.
小學;韶關地區;合唱教育;調查分析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合唱藝術,美國及一些西方國家認為合唱是音樂教育的一項原則,是音樂藝術教育的核心,是信息、知識的源泉.合唱是集體創造的藝術活動,從中可以體驗愉悅的情緒,即可教育學生自強自立,又可教育他們要互相尊重,具有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的觀念[1].合唱教育在藝術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還表現在合唱的教育可以把學生引入藝術的殿堂,能發揮學生在集體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訓練學生的敏捷性、準確性、靈活性,同時也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健全人格,培養學生的集體感、團隊精神和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音樂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也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2].
柯達伊認為,只要運用喉嚨這件“樂器”,它的聲音“比世界上任何小提琴的都要美”,同時,基于這件樂器的“經濟性”,可以說合唱對于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或地區,無疑是一種簡便易行且很經濟的群眾性音樂教育形式.也就是說,合唱教學就是音樂教育中最易普及、最經濟的音樂實踐活動[3].
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的群眾合唱活動日漸深入人心,專業的、業余的合唱比賽層出不窮,我國發達地區的學校有部分甚至已達到世界級的水平.地處廣東省粵北山區的韶關市經濟并不發達,國民生產總值等各項經濟發展指標均在全省中下游水平,合唱教學作為經濟不發達地區最為經濟的音樂教育形式理應在韶關市小學音樂教育中得到重視,那么實際情況如何呢?韶關市小學合唱教育的基本情況就不容樂觀,一是合唱的普及程度低;二是本地區開展合唱的實踐活動的次數偏少.顯然,這與韶關市作為廣東省重要地級市的地位非常不相稱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存在這樣的差距呢?
本研究擬就上述問題對韶關地區小學合唱教育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希望能從中尋找影響本地區小學合唱教育水平的重要因素,為改進和提高本地區小學合唱教學水平提供參考.
根據韶關地區的實際情況,本研究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抽取了湞江區、南雄市、仁化縣等三區四縣(市)7所小學的921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回收921份,其中有效問卷910份,有效率為98.8%.教師問卷調查樣本來自各區縣各類型小學,具有相當的代表性.發放并回收教師問卷45份,其中有效問卷43份,有效率為95.6%.參與訪談調查的有校領導、教師、家長等,共155人次.
本研究的調查結果及其分析如下:
有效參與問卷調查的音樂老師有43名.接受本次調查的音樂老師大都屬于年輕的教師,是一支兼職為主體的年輕教師隊伍.25人是在30到39歲之間的,15人是20到39歲之間.兼職的音樂老師有27人,占調查人數的62.8%.
合唱在音樂課中的地位受音樂教師對其認識的制約,調查中發現音樂教師對進行合唱教學感覺有些困難.調查中高達58.2%的老師很少或沒有接觸過合唱,學校也不舉行合唱比賽及組織合唱課外活動.
音樂教師普遍認為自身的待遇太低.尤其是鄉鎮一級,因此很多音樂教育的老師都轉行教語文數學為主,兼職教音樂.因為只有教語文數學這樣的主科,才有一定的成就感.這樣大部分的音樂老師主要的精力都不在音樂教育上.
筆者在對學生音樂素質的問卷上分別對學生喜歡音樂課的程度、對教授合唱的態度、對五線譜的認知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結果如下:

表1 學生的音樂素質調查
在對教授合唱的態度、音樂課的喜歡程度方面,在接受調查的小學生中分別有79.2%、84.6%的小學生表示都喜歡合唱、音樂課,由此可見韶關地區的小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從表中數據來看,鄉鎮小學生比城區小學生更喜歡上音樂課,這調查結果值得我們認真思考.進一步比較男生與女生兩組數據,無論城鄉小學,女生比男生更喜歡上音樂課.
另外,本地區小學生視唱樂譜的能力依然較弱,有高達81.9%的學生只能勉強視唱甚至不會視唱五線譜,這一點與黃莉麗等發表的本地區的調查數據相比有所不同[4],這可能是與所選調查對象不同有關.
調查發現,學校領導對合唱教育支持度并不高,表示很支持的僅僅占23.2%.在與校長和老師交談中得知,語文、數學、英語仍然占據著主科的位置,音樂課作為“副科”連正常教學時間都無法保證,更遑論教學效果.因此呼吁有關部門能重視義務教育階段法定課程,確保教師能正常開展音樂教學,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樂器的短缺則是影響合唱教學的另一個因素.在接受調查的學校中,只有27.9%的小學擁有至少鋼琴,這些學校集中在城區,而鄉鎮小學則基本沒有.在沒有鋼琴的情況下進行合唱訓練則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如對音準的把握等,這樣會大大影響合唱活動的開展.
合唱教育是音樂教育的一種形式,在音樂教育體系中擔負著獨特的美育任務.音樂課程主要有審美價值、創造發展價值、表現與社會交往等價值,并以審美為核心.從目前來看,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各級領導、教師、家長、學生都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改變韶關市小學合唱教育薄弱的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解決師資方面的關鍵就是要提高音樂教師的待遇問題,穩定音樂教師的隊伍,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同時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可以通過改進職前培訓、強化職后培訓等途徑落實.
2.1.1 提高待遇,穩定音樂教師的隊伍,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
要穩定音樂教師的隊伍,筆者認為要提高教師待遇,充分利用現有的師資力量,現在學校的不少音樂老師都主要承擔其他工作了,所以,學校在現有的條件下充分提高音樂教師的待遇,如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與其他老師一視同仁,音樂老師就能安心做好工作.
由于在學生時代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在練琴與練唱中,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強但易忽略文化知識的汲取,致使部分的音樂老師文化素養較低,因此提高音樂教師的整體素質顯得尤為關鍵,首先要加強現有的在崗音樂教師的培訓,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并培養對音樂教育工作的熱愛,適當安排文化素質課程的進修;其次,提高音樂教師的學歷、學位水平,最后通過觀摩和參觀等多種渠道和形式使音樂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2.1.2 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改進職前培訓、強化職后培訓
首先,傳統的師范音樂教育的培養方向,體現教學工作的專業特點不夠.師范教育中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脫離,使師范生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駕馭課堂秩序,即使是一個能唱會彈的學生,對課堂含義及學生狀況缺乏足夠的了解.究其原因是學生所學教育門類課程少、系統性不強,同時,教育教學技能訓練不足.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對合唱教育理論認識不足,缺乏正確的理論做指導,在實踐教學中就得不到很好的貫徹.
其次,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要求師范院校由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培養轉向對專業態度、技能、價值和精神等方面的綜合訓練.必須改革現有教師教育類課程,建構綜合、系統的課程結構.讓音樂的教育達到美育的效果,而不只是單純的學會彈、唱,要突出合唱指揮能力的學習.同時要注重實踐性.強化實踐性課程和教育實踐的環節.
再次,加強專業音樂教師的培養.柯達伊指出:“做一個好的教師要比做一個歌劇院的指揮還重要得多.對于一個不好的指揮,失敗的是他一個人,對于不好的教師,他會持續他的失敗30年,將會扼殺30批兒童對音樂的熱愛”[5].音樂教師肩負著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任務,合唱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音樂教師要實施合唱教育就要有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敏銳的聽辨能力,熟練合唱總譜閱讀能力,熟練掌握聲樂知識和技能,掌握基本的合唱指揮技能.
最后,改進職前培訓和強化職后培訓是提高音樂教師素質的有效策略.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應增加合唱指揮課程的教學時數,重視合唱訓練,規范合唱指揮課堂的教學,加強實踐鍛煉,全面提高合唱指揮素質.針對在職音樂教師開展職后培訓也是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合唱指揮能力的重中之重.建議我市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在舉辦各類在職音樂教師的培訓班中加大合唱指揮專項培訓課程的比重,充分利用香港燭光基金等慈善組織提供的培訓機會讓更多的小學音樂教師受惠,讓更多音樂教師在業務水平上得到充分提高的機會.
合唱是一種集體的活動,要求每一位成員在統一要求之下,使自己的聲音在整個集體中起著應有的作用,與整體共命運、同呼吸,休戚相關地并肩前進,激發學生朝氣蓬勃, 積極向上的集體主義精神, 培養青少年團結友愛, 遵守紀律的良好品德,陶冶學生的情操,體驗愉悅情緒和樹立自尊心.任何孩子都有音樂天賦,都有學習音樂的興趣.那么在提高學生對合唱的興趣方面,首先讓學生能得到一定的愉悅和自我體現,合唱能提供那種與共同工作、自身提高及實現最高價值相聯系的樂趣;其次,要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和音樂表演才能,讓學生能盡情表現自己;第三,確保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認識自己和他們周圍身邊的世界,音樂的發展來自于學生主動參與;最后,建構班級比賽制度是提高學生的合唱興趣的有效途徑.校內的班級合唱比賽是展示學生音樂綜合素質和老師教學水平的最好方式.無論是對老師和學生都是很好的鍛煉、促進和提高的機會,其作用和影響遠遠大于校一級的合唱比賽.畢竟代表學校外出比賽的成本不菲,并且受益的只是少部分同學,而班級合唱比賽則可以使全班每一位同學都參與進來,對音樂教師而言,要充分挖掘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和音樂表演才能,讓學生能盡情表現自己.通過全體參與的班級合唱比賽,既展示班集體的精神風貌、音樂才華,也展示了音樂教師的音樂功底,其結果,最大的受益者不僅是班集體、音樂教師,更是真正意義上的每一個學生.
各級政府與教育部門應盡快建立長效的、制度化的全市大范圍的學校合唱活動,推動小學合唱的發展.各級校長要有全局的思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人力、物力上對小學的合唱教育予以支持.陶行知先生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學校,首先要評論學校的校長”.要改變韶關合唱教育的現狀就要求領導和老師提高對合唱教育的認識,認識到實施合唱教育能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發展學生的音樂素質.領導們更應認識到合唱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制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等諸多功效,支持合唱教育的全面開展.
童聲是美好的,世間的音樂,很少有比童聲合唱更平和、安詳和純潔,再沒有比它更能體現春天般的勃勃生機.那么,推動經濟欠發達的粵北山區小學合唱教育在當今學生素質教育中就具有很深遠的意義.當然,合唱教育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不過,筆者認為在各級政府與教育部門領導及各地區的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粵北山區小學合唱教育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和燦爛.
[1]林姍姍.展示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風采[J].中國音樂教育,2006,(1):4-7.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R].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伍榮生.《音樂課程標準》與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J].東南傳播,2005,(9):68.
[4]黃莉麗,張平,唐畫琴.粵北山區小學音樂教育現狀分析與研究[J].中國音樂教育,2004,(10):6-7.
[5]李春秋.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7-138.
A Study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imary School Chorus Education in the Undeveloped Areas——A Case Study of the Northern Mountainous Guangdong
ZHANG Hong-shun
(Shaozhou Normal College,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0, China)
Following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enterprising education and reforms of new courses, chorus education is gradually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musical education of primary schools. In recent years, the Pearl River Delta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active areas for China’s chorus arts, Primary school chorus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orus arts, also develops prosperously. But its current situation in Shaoguan area is not so optimistic. This essay, which makes a deep survey and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primary school chorus education in Shaoguan area, is trying to search for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chorus education quality and to find solution contributing to the improvement of local chorus educating situation through forms of questionnaire, individual interviews and documentary analysis.
primary schools; chorus education; Shaoguan area; survey and analysis
J61
A
1008-9128(2011)04-0122-04
2011-03-15
張鴻舜,男,廣東南雄人.研究方向:中小學音樂教育.
[責任編輯 姜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