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長不是一帆風順
人生會有很多迷茫和痛苦,而只要你堅持往前走,明天就會變得美好。平民如此,國家領導人也不例外。溫家寶總理在與廣大網友進行在線交流時,談起了自己青年時期的經歷。他說,我不僅承受過不理解,甚至承受過挫折,我的成長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我沒有一天屈服過。我總是想,我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我上地質學院,正趕上困難時期。第一個學期我就患上了肺結核,休學半年。學地質課患上肺結核,還要休學半年,那時又吃不飽,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為了不傳染給其他同學,我被隔離了。
但是,住在小屋或病房里,我沒有一天放棄學習。結果我一堂課也沒上,就是憑自學得到了“優”。5年中,醫生不斷給我放寬條件,能夠4小時學習了,能夠8小時學習了。我心里想,只要讓鳥飛出去,它總會上藍天的!
我幾乎用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學習。晚上同學們都睡了,我還是在自習室里,一直到深夜才回去。早上,同學們還沒起來,我又爬起來到自習室去學習。沒有表,也不知道時間。就這樣5年時間過來了,我的肺病也好了。我的學習,36門課有35門獲得了“優秀”。
當時我的理想就是能到邊遠的地方去。在與一所大學的大學生座談時,一學生問我年輕時有過沖動嗎?我說有過,我在畢業時曾經寫過兩份血書,要志愿到西藏去。但是后來學校留我做研究生。
研究生畢業后,就有留在北京的條件,我依然到了西北。開始在農村勞動一年,后來從事專業工作,第一年是淘重沙(這是一個專業名詞,很多人可能不懂,就是通過淘沙把重金屬物質分離),然后我開始接觸業務。先是做小組長,后來做大組長;先是記錄,后來能寫報告。我每年都要做一個計劃,今年學力學,明年學數學,后年學英語,再有時間學點歷史,我從來沒有灰心過。
我想,青年人只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據《今晚報》)
人才,中國崛起的第一資源
前不久,清華大學胡鞍鋼教授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強調人才是中國崛起的第一資源。他說,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就指出,中國能否造就比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更多更優秀的人才,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三大標準之一。胡錦濤總書記在談到人才的重要性時也強調:“世界范圍的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的競爭。……誰能夠源源不斷地培養、吸引、凝聚創新型人才,誰就能夠掌握實現發展目標的第一資源。”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已經實現了從“人才匱乏國”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才大國”的轉變,未來還要進一步成為人才強國,中國正進入人才輩出的時代。從大學程度受教育人口規模看,1949年全國大專以上人口僅有18.5萬人;1978年增長至400萬人:到2000年達到了4571萬人,接近于韓國總人口(為4684萬人);到2005年達到6764萬人,超過法國總人口(為6291萬人);2010年達到1.2億人,高于世界第十一大人口國家墨西哥總人口(為11372萬人),與世界第十大人口國家日本總人口(為12648萬人)接近,相當于美國勞動力資源(1.45億人)的80%以上。從從事研究與試驗發展科學家和工程師折合全時人員來看,1949年中國只有不足500人/年;1978年增長至20萬人/年:2009年達到182.3萬人/年,已經超過了美國(141.3萬人/年)、歐盟27國(159.2萬人/年)和日本(65.7萬人/年)三個世界主要創新體,成為世界上從事R&D活動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規模最大的國家,這為中國成為世界創新國家提供了宏大的科技人才隊伍。
2020年我國人才發展戰略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和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確立國家人才競爭比較優勢,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為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人才基礎。
全國人才總量由2008年的1.14億人增加到2020年的1.8億人;人才資源占人力資源總量的比重提高到16%;全國主要勞動人口受過高等教育比例翻一番,由9.2%是高到20%以上;從事研究與試驗發展折合全時人員翻一番,達到380萬人/年,其中從事研究與試驗發展科學家和工程師折合全時300萬人/年;培養造就100名左右能夠引領中國企業躋身世界500強的戰略企業家;1000名左右具有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創新精神和開拓能力的優秀企業家;資助文化藝術名家600人;培養100萬高級技師等等。這是中國人才輩出的偉大時代,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也會出現“英雄(人才)造時勢”,因此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強國。
人才成為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第一驅動力,成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的第一資源,讓更多的人才脫穎而出,讓更多的一流人才不斷涌現,讓人才發揮更大的生產力,讓一流人才充滿更大的創造力。這就需要:
首先,進一步推進空前統一的、巨大規模的、比較公平的、充分流動的、充分競爭的人才市場機制,為絕大多數人才提供“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大舞臺。
其次,要優先發展中國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著力建設世界最大規模的全民學習、終身學習、靈活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為“人人成才”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學習環境。
第三,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戰略決策,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擴大人才隊伍規模,提升人才隊伍質量,形成不同層次人才結構的新格局。
第四,實施重大人才工程,重在機制創新。人才發展規劃提出,把深化改革作為推動人才發展的根本動力,堅決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制度障礙,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有利于科學發展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的創造活力。
第五,積極吸引國際人才,充分利用國際智力資源,有效聚集全世界的各類優秀人才,為我所用,為我服務。
(據中華先鋒網)
促進人才創業與風險投資有效對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李源潮最近在講話中說,中國正在進入以人才為第一資源、以科技創新為第一驅動力的科學發展新階段,要積極促進科技創新創業人才與風險資本有效對接,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中國產業加快轉型升級。
他指出,推動風險資本和海外回國人才創新創業有效對接,要形成人才、技術、資本互利共贏的機制。風險資本要尊重人才創新創業的主體作用,創業創新人才要主動創造條件,尋求風險資本的參與,依靠市場力量把知識創造、技術發明在資本的承載下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各級黨委、政府要積極為創業人才與風險投資搭建對接的平臺和渠道,促進形成風險投資與人才資本良性互動、價值分享的生動局面。
(據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