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愛心
●愛心發源于對父母的孝心
●職場需要放大你的愛心
●把上級和同事及顧客看成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
●把職場看成家
●有愛心的人總是想著給予
●愛心讓你有一個好的工作心情
●愛心會讓你的工作做得好上加好
“仁”是孔子儒家學說中最重要的概念,一部《論語》共有11000字,109次出現“仁”字,有58章談到“仁”,孔子對“仁”的解釋很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其中一個重要解釋是“仁者愛人”,換成今天的話,“仁”就是“愛”,我們可以認為“愛”是孔子學說最核心的概念,我們就從這個概念出發,討論職場君子應有的愛。
孔子認為“愛”是人的本性,人的根本,人人都有愛心。孔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愛”發端于人的“孝”心。孔子認為從“孝”這個源頭流出來的“愛”是一個人的根本,守住這個根本,其他事情都是枝節問題,守不住這個根本,別的事情做得再好也是舍本逐末。
人的愛心就是從愛自己的父母開始的,并由此向外輻射。
孔子甚至認為“愛”比文化知識更重要,他曾教導他的弟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這句話在今天來看,依然有著重要意義。一個人沒有文化但是有愛心,那么即使他不能為社會做杰出的貢獻,他也會成為這個社會中的和諧音符,起碼不會危害社會:但是一個有著很多知識的人倘若缺乏愛心,那將是非常可怕的。正如人們所調侃的那樣——“壞人不可怕,就怕壞人有文化”。
人在家里和求學時就應該像孔子教導的這樣,到了社會上,到了職場中,就應該放大你的愛心,把在家里時的孝悌和博愛之心擴大到職場中的上級、同事和顧客身上。孔子曾斷言:“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一個在家里孝敬父母,尊重兄長的人到了職場中好犯上的人是很少的,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的人,從來就沒有。
職場上的尊敬上級和愛同事愛顧客,是在家里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的自然發展,是愛心的自然放大。由于“愛心”不是一個單一的優秀品質,還連帶著很多其他優秀品質,除了“孝”、“悌”之外,還有“忠”、“恕”、“溫”、“良”、“恭”、“儉”、“讓”等等。當你在職場上放大你的愛心,同時也會把愛連帶這些優秀品質融匯到職場上的工作中來。如果你做到了這一點,無論你的能力大小,你都會是一個職場君子,一個受歡迎的人。
愛是有交互性的,當你愛別人的時候,別人也會愛你。對上級、對同事有愛心,會讓你的上級和同事像父母和兄弟姐妹一樣可敬可親,會讓你的工作場所像家一樣使你感到舒服,愛心會讓你有一個最佳的工作心態,讓你心甘情愿地努力工作,把最好的工作成果獻給自己所愛的人或組織而無怨無悔。在這樣的環境里你的工作能力才可能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當一個人有愛心時,他主觀上就有一種舍的心理,他會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留給自己愛的人,而不是相反,從別人那里爭奪喜歡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手心朝上的人,一種是手心朝下的人。手心朝上的人總是想著索取,手心朝下的人總是想著給予。手心朝上的人總是想著和別人索要東西,或是裝作可憐向別人索要,這種人一生不會有大作為;或是用恫嚇向別人索要,或者是用計謀向別人騙取,這種人信奉“寧要我負天下人,休要天下人負我”,這種人雖有能力和心計,卻沒有用在為社會創造價值上,而是用在了向這個世界索取上。一個人的偉大從來不是看他得到什么,而是看他為這個世界貢獻了什么。一個有愛心的人總是想著向別人給予,他的創造性也由此而勃發。從這個意義上講,誰的愛心大,誰的創造性就大,誰為這個世界的貢獻就多,他一生也就會收獲更多的愛。比爾·蓋茨將被世界所銘記,不單單是因為他創造了富可敵國的價值,更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他將580億美元的財富“還之于民